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雪頓節前夕👫🏼,援藏專家😕、北醫三院急診科李燕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第三醫院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踏上了雪域高原的神聖土地,在使用最短時間適應新環境🦹🏼♂️、掌握所在醫院急診常態後🕴,李燕正式開始了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工作。
2020年8月19日是西藏傳統節日雪頓節的第一天🟪,急診科分診處傳來護士的緊急呼救聲,幾位家屬和運送護士焦急地推著的輪椅,快速往搶救室奔來📰,輪椅上坐著一位40多歲的男子⛔️,面色蒼白、嗜睡狀態、精神弱👼🏽,口周及衣服上滿布血跡,時不時口吐鮮血,運送護士邊奔走邊向搶救室接診處報著患者病情:“嘔血病人!”
同事們和李燕迅速安排好搶救床位,組織搶救。即刻監測生命體征👱🏻♀️,測血壓僅85/50mmHg🛻、心率130次/分、精神極弱。追問病史,家屬訴1小時前嘔鮮血近750ml,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患者為“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化道活動性大出血病人”,這種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患者現仍有嘔血情況,生命體征極其不穩定★🧑🏼🤝🧑🏼,隨時可因大出血而猝死🧎➡️🐊。

搶救現場
雖同時開通多條液體通路,擴容補液,抑酸止血、防控感染、抽血化驗等相關診療有條不紊地同步推進,但患者仍間斷嘔血,進入搶救室後,患者嘔鮮血量共約500ml,血色素回報65g/L🐈。此時⛓️💥,急需為患者進行輸血。即刻備血,協調輸血,考慮患者消化道出血為活動性🧑🏽🚒,出血及其洶湧🤶🏿🔭,單靠容量復蘇🧑🏻🦳、抑酸、輸血等常規內科方案已不能有效控製出血,患者神誌障礙,不能保證有效置入三腔兩囊管,且患者自主氣道保護能力已明顯減弱,誤吸、窒息風險極高。
李燕作為搶救負責人,不能有絲毫猶豫1️⃣🍆,立即做出決定,建立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生命支持👩🏽🌾,並緊急聯系消化科大夫🙋🏻♂️,要求為患者行急診床旁胃鏡診治。隨後為患者鎮靜🤮,順利進行了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在急診科全力保駕下,消化科醫生急診在床旁行胃鏡診治,鏡下對曲張的部分食管靜脈及胃底靜脈行套紮及組織膠治療……患者出血逐漸停止👨🏼🏫,經補液及輸血後,患者生命體征逐漸穩定,神誌轉清🦷,自主呼吸穩定,血壓平穩🚆,嗆咳能力好🥝,當日脫機並拔管🤟。患者轉危為安🛂,轉入消化科進一步診治。
雪頓節過後👨🔧,上班的第一天,李燕來到了消化科,看望已轉入普通病房的那位大嘔血患者,看到他精神明顯好轉,氣色恢復,正和家人們在一起攀談。望著眼前這溫馨的一幕😠,李燕深感欣慰🪕,身為一名援藏醫生而自豪👨🏻🦽➡️,更為患者一家再度團聚感到幸福🤱🏽。
一批又一批的北醫三院援藏醫療隊伍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衛著藏區群眾的生命和健康,灌溉著北醫三院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之間的友誼之花。李燕知道作為一名援藏急診醫生,她的使命不僅是要當好雪域高原的“急救門巴”,秉承著“永不拋棄、永不放棄”的信念,將一個個命懸一線的患者從死亡深淵中拉上來,讓鮮活的生命得以回歸,更要將每位藏族同胞看做是自己的親人🧿,要把來自北醫三院急診科的親情帶給他們🌧,這才是她的使命。窗外,晴朗碧空的高原藍和暖身舒適的陽光交相輝映,讓這片神聖的土地充滿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