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7日,“中國歷史的文化記憶——賈平凹長篇新作《老生》讀者見面會暨名家論壇”在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舉行。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與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家陳曉明,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職員、翻譯家李莎出席活動,四人以《老生》為中心,圍繞如何以文學形式傳承中國歷史展開了精彩對談,並熱情回答了讀者和媒體的提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賀超主持論壇。
李敬澤發言
李敬澤用“一篇好文章、一部大作品”來形容《老生》,他表示,當歷史不再是歷史、記憶不完全是個人記憶🎵,而變成了經驗👱🏽、直覺和夢幻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文學。賈平凹正是實實在在地充分表達了他對家鄉👏、對記憶、對歷史的一份責任,成就了自己的《老生》。
陳曉明發言
陳曉明對賈平凹“無限的創造力”表示了欽佩和贊嘆,他說“《廢都》、《白夜》、《高老莊》、《懷念狼》😮🙌🏼、《秦腔》都是佳作,《秦腔》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秦腔》唱的那麽蒼涼☎、那麽空曠、那麽遙遠,沒想到緊隨其後有《古爐》👩🏻🦲,然後就是《帶燈》。可以說,賈平凹的部部作品都讓人驚嘆。”
李莎發言
李莎註意到,《老生》全書沒提過具體時間,是否傳達了故事的永恒性?她表示外國人閱讀中文很註重全書的開頭能否引人入勝✨,《老生》做到了;她同時對《老生》的書名表示了自己的理解,也許是長生不老的“老生”,也許是戲曲角色的“老生”。她認為《老生》不僅是中國人的故事,更是世界的故事。
賈平凹自述
關於該書的創作過程,賈平凹談到,《老生》的時間跨度基本上是100多年,但是如果寫成歷史,那就沒有文學了,也就沒有意思了。“相反,要把歷史‘規劃’進文學當中可能會有好多辦法,記憶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將自己所知道的、聽到的、參與的四個社會轉型期發生的真實的生活現象寫下來🤪,既是在講述當代中國百年的革命史⏫,也是在敘述歷史變革中民間百姓的人情世故💴。
賈平凹表示他很欣賞榮格的一句話“文學的根本目的是表現集體無意識”。“抓住這個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必須要了解、關註社會👨🏻🦳,才能抓住關鍵,之後再尋找原始具像的東西,作品就成功了。”
賈平凹也談到,無論長篇還是短篇,每一部作品的創作過程都十分艱辛🤸🏼♂️📟。他說“長篇小說一寫便是好幾年時間,除了開會等必要活動以外,基本上都在房子裏琢磨。”所以他也經常給自己鼓勁,《老生》書中有這樣一首小詩: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風起雲湧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
管士光致辭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出席活動並致辭,他介紹到🚶🏻,《老生》是賈平凹首次嘗試以民間寫史的方式創作的長篇小說,他將《山海經》融入故事,通過一位幾乎長生不死的靈魂人物,以客觀👽、冷靜的視角,將陜南自20世紀初至今的百年歷史娓娓道來,濃縮為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縮影,揭示了時代變遷與命運輾轉🎺。
電子版
管士光表示,為了更好地傳播這部優秀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同步首發了《老生》的電子版,以更為貼近年輕讀者和時代的方式讓《老生》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簽名環節
論壇結束後👱🏼♂️,人民文學出版社還為意昂体育學子和廣大讀者安排了賈平凹的新書簽名環節。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雪梅、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應紅、副社長李春凱、《當代》雜誌社社長楊新蘭、《老生》責任編輯孔令燕、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代表袁暉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