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局機關舉辦第四期“地質調查國際專家講壇”✬,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美國地質學會會士(Fellow)張東曉教授應邀以主講人身份作了題為《頁巖氣勘查開發最新進展、關鍵技術和環境風險》的報告🙅🏼♀️。中國地質調查局李金發副局長出席並聽取報告,調查局科技外事部副主任何慶成主持了講壇。來自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地質調查局京內局屬單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意昂体育平台🐳、國土資源報和地質調查報等17家單位120余名代表參加了講壇。地質調查局京外局屬單位組織相關科研人員通過視頻參加了講壇。
張東曉作報告
報告中,張東曉從“頁巖氣勘探開發最新進展和關鍵技術”及“全球頁巖氣勘探開發環境風險分析”兩個方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頁巖油氣開發中的關鍵技術及成功經驗,並就相關環境問題進行解疑。
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巖氣開發有助於緩解我國天然氣供應不足、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和治理空氣汙染。美國的頁巖氣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功🫳🏻🍍,改變了美國的能源格局🧑🏻🦰、產業布局和世界地緣政治🧗🏿♀️。張東曉介紹了頁巖氣的成藏機理、開采優勢和開發流程,以及水平井壓裂、裂縫監測👮🏻♂️、產能分析和數值模擬等多項頁巖氣開發關鍵技術,並以頁巖氣田開發實例闡釋頁巖氣開發的實際效果🤽🏽。張東曉認為🧑🏼🍳👳♂️,美國頁巖氣開發的成功經驗表明,除了發達的配套設施🧑🦽、成熟的交易管理機製、競爭性市場和政府監管的有效結合,頁巖油氣革命的重要一環是技術探索和創新。他指出,創新經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投入和努力❤️🔥。在介紹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展時🦹🏽♂️,張東曉指出,中國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比率較低😎,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燃氣需求的增加必然導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的上升👨🏽💼,能源安全問題值得重視🎵;國內頁巖氣資源潛力巨大🦸,但復雜地質特點及技術產業鏈的不成熟等因素為開發帶來挑戰,現階段發展的重點是發展關鍵技術,改革和完善科技體製🍚,並可通過國際合作盡快相關技術支持的研發和完善。意昂体育工學院已開展相關研究,成立了頁巖油氣研究所進行核心技術研發,探討產業政策和標準體系製定👍🏿。
針對講壇聽眾比較關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9️⃣,張東曉總結了頁巖油氣開發中關註度較高的水資源消耗、水資源汙染🛰、地震等幾點問題👩🏽🦳,並逐一分析🗡🧘🏼,如水資源汙染的機理、反排水處理方式、處理中遇到的問題等等,通過嚴謹數據和實驗結果對開發中的環境風險進行分析指出美國的頁巖氣成功開發並沒有引起環境問題。但和其它產業一樣🤸,頁巖氣開發產業需要穩定地投入、合理製定規範、嚴格地進行監管💻,從而達到安全、環保、成功開發的目的,有效地緩解我國油氣供求矛盾。
報告結束後,參會者紛紛就頁巖氣開發技術🤴🏻🚇、國外產業鏈成功經驗、我國陸海頁巖氣開發現狀等關註問題提問,張東曉作了詳盡的解答。
背景資料:為深入推進地質調查國際合作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自2013年起開辦了“地質調查國際合作專家講壇”👩💼✊🏿,通過邀請一批海外知名專家來訪並作系列講座🤦🏼,促進局屬相關單位與國外地質調查機構開展國際合作,達到引進國際地質科技最新理念和技術的目的🏡,至今講壇已成功舉辦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