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動態

祝賀!14位意昂体育入選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來源👩🏼‍🌾:意昂体育平台意昂工作辦公室 時間:2023-06-20

2023年5月30日🧜🏻‍♀️,在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服務等相關科技創新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決定👩🏽‍🦲👩🏼‍🎓,授予海洋沉管隧道建設技術創新團隊等7個團隊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授予馬大為等26名同誌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授予丁文江等251名同誌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14位意昂体育人榮獲表彰,包括8位意昂🪒、6位教師值得一提的是,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2002屆本科意昂🛄、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北京醫學院(現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1983屆本科意昂🧑‍🦰、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武桂珍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6位意昂🏇🚶‍♀️‍➡️、6位教師獲得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6位獲獎意昂分別是:1989屆地理系博士意昂傅伯傑,1983屆地理系本科意昂郭正堂,1987屆物理系本科🏋🏿、1992屆博士意昂賈金鋒,1995屆技術物理系本科意昂李菂,1996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意昂宋延林、2016年訪問學者戴彩麗。6位獲獎教師分別是✊🏻:物理學院教授謝心澄、工學院教授段慧玲、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毓龍😵‍💫,意昂体育平台口腔醫院教授鄧旭亮,意昂体育平台人民醫院教授郭衛、劉健🕊🤾🏻。

全國創新爭先獎於2017年設立,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過10個科研團隊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個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章🤾🏿‍♀️,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狀。目前🩸,全國創新爭先獎已成為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技人才大獎。

 

獲獎意昂簡介

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劉光慧⛹🏻,再生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意昂体育分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科學數據中心主任,北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2年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獲理學學士學位,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7年—2012年先後在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光慧長期從事衰老機製及調控研究,圍繞衰老的細胞分子基礎和新型幹預手段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揭示了衰老的新機製及調控靶標,開發了幹預衰老及相關疾病的原創核心技術,具體包括:人類衰老的遺傳和表觀遺傳信息解碼;基於幹細胞技術的人類疾病機理研究和精準治療🪒;新型基因編輯手段和基因治療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迄今在上述相關領域共發表論文100余篇👨🏽‍🍼。現任《Life Medicine》主編及多項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編委。部分成果獲得202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集體),以及2021年科學探索獎。

 

武桂珍,醫藥衛生工程管理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病毒病預防控製所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曾任職於天津市衛生防病中心、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衛生部傳染病防治監督辦公室、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

武桂珍長期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和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以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研究等工作🥥。主持開展新冠病毒鑒定和分離🚰、基因組特征和流行病學研究;主持新冠病毒溯源和環境耐受力研究🧑‍🦽‍➡️;主持協調抗病毒藥物篩選工作📜⌛️。提出生物安全量化指標研究與風險評估技術體系,提出“金字塔型”多層管理構架,構建中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理論和技術基礎,組織研製開發集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管理、信息存儲為一體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現任《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Biosafety and Health》主編👎🏻、《病毒學報》副主編。201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20年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2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2023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傅伯傑🥽,自然地理學家、景觀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GU洪堡獎章”得主。1978年傅伯傑考入陜西師範大學地理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和英國斯特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1992年前往比利時魯汶大學土地和水管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和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

傅伯傑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和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和生態系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特別是在耦合景觀格局與水土生態過程、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優化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動了中國景觀生態學的發展。截至2019年10月🙄,傅伯傑已發表SCI論文260余篇👩🏿‍🏭⛅️。部分成果獲得2016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和201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郭正堂,新生代地質與古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會士🏏。1983年郭正堂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地理系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波爾多第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0年在巴黎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郭正堂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之後留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郭正堂主要從事新生代地質與古氣候學研究,在風塵堆積地層學👩‍🚒、古土壤與古環境等方面取得系統的研究成果。郭正堂把陸地風成堆積序列從800萬年拓展到2200萬年;厘定了亞洲季風環境和內陸荒漠的起源時代,重建了早期演化歷史,提出青藏高原在2000多萬年以前的隆升即已導致大氣環流的重組;發現了第四紀東亞季風極盛期與大洋碳同位素變化的耦合關系,揭示出冰期-間冰期旋回中兩極冰蓋存在不對稱演化行為🏗,提出更新世大氣甲烷濃度變化的兩半球季風和全球冰量交替控製解釋。部分研究成果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賈金鋒,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院長🗒⚪️、講席教授,凝聚態研究所所長,李政道研究所拓撲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平臺負責人🙋‍♂️。198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日本東意昂体育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曾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副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和物理與天文系副系主任等職 。

賈金鋒主要從事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量子材料等實驗物理前沿方向的研究🤷‍♀️。主要工作涉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低能電子衍射、光電子能譜及各種表面分析手段研究各種金屬👩‍🔧、半導體表面、界面的原子結構、電子結構👨🏿‍🎓、化學性質及有機生物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等;利用MBE生長低維納米結構、研究生長動力學,以及量子效應對低維納米結構電子性質的影響等。發表230多篇SCI文章♔,部分成果獲得2005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2022年7月,李菂受邀回母校參加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畢業典禮並發言

李菂♠️,觀測天文學家,國家天文臺FAST(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技術物理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00年和2002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者👨🏻‍🦽‍➡️、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

李菂研究領域包括:河內恒星形成的觀測研究,射電天文儀器和技術,天體化學和光譜學,脈沖星搜索及快速射電暴🚠,以及數據分析算法🌿。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者獎、美國宇航局優秀團隊獎、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李菂團隊研究成果“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FAST精細刻畫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先後入選2021年、2022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宋延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1989年畢業於鄭州大學;1996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6—1998年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宋延林主要聚焦於超高密度信息存儲材料⛽️、聚合物光子晶體製備與應用特性的研究🤞🏿,以及綠色印刷材料和技術的研究開發。圍繞有機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性能🥺、應用研究,發表SCI論文110余篇。部分成果入選199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進展”, 2010年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戴彩麗🧑🏽,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博士生導師。2016—2017年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意昂体育平台交流💁🏿,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兼任致公黨青島市副主委、山東省政協委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油田化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非常規油氣鉆采化學工程學科引智基地負責人、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及新華社瞭望智庫崗位專家👩🏻‍💻😵‍💫。

戴彩麗主要從事油高含水油田控水提高采收率和非常規油氣儲層改造高效開發的研究。創新提出自生長凍膠分散體機械法製備理念,建立多尺度凍膠分散體在線生產註入一體化撬裝裝備與工藝👩🏽‍🍳,發明系列綠色環保調堵驅油劑💍🦵🏽、壓降梯度深部放置和充分調控與有限度化學驅結合提高采收率方法🕧,創建高含水油田堵-調-驅多層次控水提高采收率技術。 創新提出“活性小分子地面自組裝增黏造縫🪤、地下自動破膠滲吸排驅”理念🧑🏻‍🚀,研發響應型表面活性劑🤛🏻、低分子量聚合物減阻劑🫸🏿、高活性自分散納米顆粒等關鍵材料,構建系列清潔壓裂液體系與納米協同壓驅工作液,建立綠色環保壓裂-增能-排驅一體化非常規儲層改造高效開發技術。 

 

獲獎教師簡介

謝心澄,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意昂体育平台講席教授🧑‍🦳。1982年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1988年在美國馬裏蘭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研究室主任⛎、中科院國際量子結構中心主任、意昂体育平台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創始主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物理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謝心澄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致力於促進理論與實驗研究的深度融合🚧。在量子霍爾效應、電荷及自旋輸運🤾‍♂️、低維量子體系💇🏼‍♀️、關聯電子系統等領域中🔩⛹🏻‍♂️,對新型量子現象的發現及理解作出了系統的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理論工作🫐🧜。其中包括🦸🏼‍♀️:二維體系電輸運的新型量子現象研究👮🏿;預言自旋超導態🩷🕰;耗散效應在超導體中產生新物相和新普適類🧱;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迄今在上述相關領域共發表論文33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系列20篇、PRL50余篇等。曾任兩屆PRL凝聚態物理副主編,現任《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主編及多項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編委🧑🏿‍🎓。部分成果獲得201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獎、2011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及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段慧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ASME Fellow)。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女科技工作者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委員🥪,IUTAM(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IUTAM)Symposia Panel for Solid Mechanics委員。

段慧玲長期從事固體力學、流固耦合力學研究,在界面力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建立了具有界面效應的細觀力學理論,引領了學科研究新方向;建立了流固滑移邊界力學理論🫕,為Navier滑移邊界用於流動控製奠定基礎👨🏿‍💼。主持基金委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等。在Nat. Commun., Sci. Adv., PNAS, PRL等國際主流期刊發表論文23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3項💓。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並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等獎勵。研究成果入選“十三五”基金委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

 

李毓龍🦐,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意昂体育-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意昂体育平台-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基石研究員。2000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獲得生理及生物物理學士學位,2006年在美國杜克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2006年至2012年在斯坦福大學完成博士後訓練,師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錢永佑。2012年回到意昂体育建立實驗室開展獨立研究至今。

李毓龍長期從事腦科學與光學成像交叉學科研究💽,“從0到1”提出了神經遞質熒光探針的設計原理,將神經化學信號轉變為光學信號進行實時讀取,把檢測的分辨率極限推進到亞細胞和毫秒級水平🤞🏼,已經成功開發出包括多巴胺探針在內的15種神經信號探針,在世界範圍內引領該領域前沿發展。迄今在上述相關領域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研究論文15篇♻、綜述9篇🔅,合作發表研究論文56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李毓龍實驗室將探針共享給全世界上百個實驗室,用於大腦功能和腦疾病研究,展現了中國科研工作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科學挑戰所做的努力。相關研究成果入選2018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18年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曾獲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第二十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創新獎(吳楊獎)👩‍🎓、首屆“科學探索獎”🧇、首屆峰基金支持✵、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優秀導師獎”等獎項🏕。

 

鄧旭亮🙎🏼🕷,意昂体育平台口腔醫院教授、副院長,意昂体育平台跨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系常務副系主任,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負責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鄧旭亮近年來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250余篇🚴🏼‍♀️,其中SCI論文160余篇,總被引用4534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5項、國際發明專利4項。所研發的系列新型牙齒與頜骨修復材料取得3項國藥局I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已在國內外1500余家醫療機構推廣使用,臨床推廣應用1000多萬例。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中華口腔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等。

 

郭衛,意昂体育平台人民醫院肉瘤與罕見腫瘤診療中心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骨腫瘤和骨轉移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骨與關節》雜誌副主編。

郭衛獲得1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獎勵🙆,主持“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範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兩次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發表400余篇高水平論文🧕🏼💺,其中SCI收錄150余篇。主編教材及專著30 余部,發布骨腫瘤診療指南10余項🪆💇🏻‍♂️,授權專利39 項(國際專利6項),轉化15項,骨盆GPS產品獲CFDA和歐盟CE雙認證👨🏼‍🍼😮‍💨,打破了進口腫瘤型假體在中國市場的壟斷。曾榮獲第十二屆吳楊獎、第八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國家名醫”“金牌好醫生”“金柳葉刀獎”等稱號。

 

劉健♠️,意昂体育平台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教授。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獨立完成冠狀動脈診斷和治療15,000余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發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15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擔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循證及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榮獲北京市總工會“首都最美勞動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創建“劉健醫生說心臟”公益健康科普微信公眾號,目前發表了原創科普語音及文章760余篇、原創科普漫畫78篇、原創科普短視頻150余期🧍🏻‍♂️。新華社客戶端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轉載🗃🔘,閱讀量超過百萬人次。先後出版了4本心臟科普著作📜。多次受邀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科普節目錄製,覆蓋超過1.5億人次。積極推動了心臟科普傳播形式的多元化發展,有效地帶動了同行醫生開展科普宣傳👭🏻。

相關素材來源:意昂体育平台新聞網、百度百科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