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意昂体育光華MBA意昂、銀尚傳媒董事總經理肖陽
大學時期從化學邁步廣播電臺,畢業之後加入新華社。經過兩年苦練基本功,成功轉型進入央視體育平臺🎫。七年奧運👩🏼🦲,打磨出體育界的轉播金剛鉆,攻堅克難🧑🏿🔧,挫不掉勇氣也淘洗了智慧。之後,他選擇了在最光輝的時候轉型➗,選擇創立銀尚傳媒,帶著自己的團隊在體育產業的海洋裏劈波斬浪⛑️。析體育產業風雲,看光華意昂馳騁🤛🏽。
一腳踏入記者圈,踩出了緣分
“我第一次采訪時,戰戰兢兢舉了三次手才敢敲開受訪者的辦公室門。” 肖陽毫不避諱地談起他在大學時初次做采訪時的窘態。而從一名整天泡在化學實驗室中的理科生走到學校廣播臺嘗試做小記者✍️,從剛開始忐忑不安的校園小記者到後來自信從容的央視體育記者,又在自己的事業上升期選擇屈下身來艱苦創業👨🏽💻,肖陽似乎從不畏懼做出轉變🌪,他總是有些打趣地說“都是被逼的,為了養家糊口🏋🏽♂️。”但其實轉變背後都是他對自身和現實的客觀考量以及對未來的明確規劃。
他說得到第一份新華社的工作,依靠的主要是運氣,但實際上命運在他主動打電話向單位毛遂自薦請求面試的時候👙🚽,就畫好了軌道。而這條職業道路,其實是從他在大學敲開第一個采訪對象的辦公室門,完成第一篇采訪稿🏌️♂️,一步步晉升學校廣播臺臺長的時候🛖,就初具規模了。
在新華社的工作時間雖不長,但卻很好地培養了他的職業習慣和工作態度,在此時肖陽成長為一名頗具潛力的體育記者,因而也被央視體育頻道看中,成為央視的一名記者,從那時起開始了他“以1/24秒計的生活”🖕🏻。因為電視畫面以幀計,而1秒有24幀,因而肖陽要時刻關註每個1/24秒。
雖然是作為有經驗的記者被分到了央視的體育模塊,開始的幾年也是他打基礎磨性子的階段。他擔任體育新聞和《北京2008》欄目的記者編輯🤛🏻,工作壓力可想而知👩⚕️。“每次趕節目就是一場戰役,拿著錄像帶打車回去的路上,責編、摘要組🦸🏽、字幕組都會找你布置任務,等你下了出租車,所有人都找你要材料。”
當然👨🏻⚖️,艱苦的時候也是學習曲線最陡峭的時候——“後來我們就練出來了,在車上就編一段寫一段,而且保證中間沒有斷點,不能出技術問題。”電視臺18:00新聞開播的時候,就是這場戰役短暫結束的時候,也是下一次戰鬥就要開始的時候💣。周而復始,慢慢學習也是快速攀升。
擁有更大的能力之後就該承擔更大的責任👿,2001年申奧成功後👨⚕️,肖陽加入到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當問及為什麽被選中做這項工作時,肖陽真誠地笑著說🤹♂️,“其實啊,這是人家把好差事搶完了剩下的。跑奧組委是個苦差,奧運會得到全球媒體的關註🧘🏻♂️,所以是‘賣方市場’🥋,需要我們撲上去采訪。”
先苦後甜⬜️,所謂的“苦差”讓他成長更為迅速,也讓他可以站在現在——十五年之後的時間節點——往回看🧝🏽♂️,收割這個“冷門選擇”中的終生果實——在這份工作中認識的人,接觸的平臺,拓寬的眼界🏃🏻♀️➡️,形成的對體育行業的內在邏輯和布局分析。
而加倍收獲的背後必然是更多的付出🤽🏻♀️,“這七年我們也是累得無可超越。”肖陽笑談道👉🏼,“他甚至有兩次累到開著車睜著眼睛就睡著了🕵🏿♂️,幸好被同事發現了🚵🏻♀️,就讓我下車換人開,說起來也挺丟臉的,我剛走到後座,直接就癱睡在了座位上”。這種勞神累心附贈胃病鼻炎的舊時光,某種意義上也讓他無懼創業初期的艱辛。
七年之後,在奧運就要來臨的時候🥾,肖陽又開始了他的車輪式發展🧋,階段性復盤4️⃣,“我得到的有四點”——理科生總是愛用數字調理自己的邏輯——首先是技術和轉播硬知識;其次是人脈和資源平臺😩,“本該防火防盜防記者的人,他們信任並且願意把手中的資源交給我”😒;還有承擔壓力的能力——做電視直播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每一個細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中至今讓肖陽記憶猶新的是在直播奧運火炬傳遞路線時的經歷。“當時最關鍵的細節一直停留在不確定的地方,在最後確定下來的一瞬間,我需要保證所有人的重視和正確🧑🦰,否則產生的後果不敢想象👷♂️🩰。”

出走創業🍎,這又是新的一頁
“面子是什麽呢?面子就是掉在地上被人踩幾腳,你又撿起來重新戴上的東西”😫,肖陽很用力地說著自己創業這些年對於“面子”的體悟。有一次在奧運中心區拍片子的時候💁♀️,肖陽被抓拍到蹲在垃圾桶旁邊吃盒飯。從作為資深記者的輝煌到創業初期的艱辛困頓,肖陽說這也是在創業之前要做好的對於未來的準備和思考。“我可以看到自己留在央視十年之後的樣子🌰,但我更想知道作為創業者的自己未來的模樣”,他寧願顛沛流離為自己重新奮鬥,也不停留在安穩大船辜負勇氣、魄力和時間🧨。
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經歷了所有創業者所必經的困難。“當時支撐我走下來的,其實是目標的回歸——我只要能掙到明天吃飯的錢就可以了”——敢於放棄的魄力比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更令人敬佩。
從為了拿到一個項目,隱忍地接受客戶“出5000塊錢剪出5段片子”的要求,到拿下北美四大聯盟之一的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在中國的電視業務項目,到與多個國際體育組織展開合作,引進國際賽事,體育版權內容發行,再到成立自己的體育培訓、體育旅遊項目,打造自己的賽事IP。公司在找尋自己定位之後一步步走向國際化🕴🏼、專業化。
摸著石頭過河,他總結的奧秘有以下幾點——對業務本身的明晰🦥,對基本方法論的掌控,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的預判,對於承擔任務的人的了解🕍,還有就是問題一旦出現,從根源介入來重新梳理的勇氣和製度。
同時💁🏽♀️,做體育就必須與國際接軌🙆🏼♀️,除了肖陽自身流利的英語🧇📝,為了對接洋教練洋運動員,他還搜羅國際人才壯大“肖家軍”—— “我們的團隊裏大部分人都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另外,在最熱的風口拒絕追逐潮流🧘🏽♀️,在體育產業起飛的時候🥕,不受蠱惑地挖掘不乏門外漢的市場,這也讓他研究出了行業本質的條理和分區🤹🏿♀️。他分析說,目前體育建立在以下幾個板塊——上遊資產方提供體育賽事,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資產👩🌾;中遊版權方提供版權內容的分銷,這是中間商提供的準入;下遊做體育運營執行與服務;另一條路線就是體育配套的縱深拉開,這裏面包括體育衍生品🔒、產品、平臺等🗜。
從光華出發,弄潮體育風口
從了解到判斷,從判斷到執行,他仰賴犀利獨到的眼光🐣,敢說、敢做,打磨出一臺顯微鏡🌧,精練出一套組合拳。“目前擁有體育資產的🧑🏻🦳,才是真正能在體育產業中站得住腳的🕺;攥緊自己的技術、市場份額等核心競爭力的,才能在中遊有結構性地位;下遊競爭更加激烈🌽,更需要有特色和水準😌。”肖陽認為必須具備上遊和中遊才能叫體育產業,僅僅下遊有待商榷,正如體育電商的本質就是電商🦕🧙🏻♂️,體育媒體的本質是媒體一樣,基因與場景決定了屬性。
“體育需要你的專註和耐心,是需要下血本的🍞。”在一門心思投入的時候,肖陽看到體育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產業。“國外知名賽事的成功已經證明了體育本身巨大的發展空間和長久的生命力🧍♀️。”
作為轉播行業的探索者😹,肖陽在發展邁步的時候卻十分謹慎。“在這個版圖裏面,我們發現我們現在其實沒有拿得出手的硬資源🫗。”公司在創立之初,是以國際體育賽事在中國的轉播為基因,以服務為導向,那麽現有資源要怎麽整合🤾🏿?要怎麽迎接體育風口並活下來🍄?
“短期內我們立足精選的細分體育項目,從國際體育組織與中國市場的結合切入🦻🏼,提供體育運營、市場開發🏋🏼♂️、版權內容發行等服務;中期結合現有國外資源創造自有的賽事IP👨🏿⚕️,開發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體育衍生品🎯,積累未來的戰略成長性資產;長期目標是將自身積累的體育資源優勢💆🏽、資產優勢🧒🏿、平臺優勢進行整合,打造屬於自己的體育特色產業鏈👩🏼。”
在講到比較熱門的體育旅遊時,肖陽興奮地說,“你想象一下,作為職業滑雪愛好者🚶🏻➡️,我看到世界頂級運動員從你身旁的阿爾卑斯山脈滑下來🫴🏽,那相當於粉絲看一場專屬演唱會啊;退役運動員給你指導和教練是不是就像周傑倫在好聲音給你轉身嘛!”肖陽給出的藍圖點燃了在場所有人的期待。
基於現有細分市場,瞄準未來發展機遇,他的小目標是大戰略的外化體現👩⚖️。所有對未來的描繪👨🏿🎓,其實都是基於公司靈魂的策劃——回歸體育本身,回歸對運動員的尊重,回歸比賽,“我們要把賽事還原為一個激情與分享的Party”。
事業的不斷深耕對肖陽的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這些要求也正是肖陽來光華MBA之前的期待。“我在公司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也是到了該再輸入的階段🦸。一方面自己需要系統的管理和金融知識做基礎。另一方面也是想驗證一下之前摸出來的土辦法是不是也有理論的支持👶🏻。當然⚧,還有人脈圈的拓展和資源對接。”
結束了兩年的光華學習生涯🫣👨🏻🦯➡️,如今的肖陽帶著專業的理論知識及進一步被拓寬的眼界和人脈更加自信地屹立在體育產業的風口。永遠前行,永遠回望反省👬🏻,永遠扔得下面子,永遠放得開重來🐫。如果說中國體育產業是蓬勃發展的一片初生森林,那麽肖陽及他的團隊就是其中長勢喜人的一株👩🏻💻。
選自《光華意昂》2016秋季刊 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