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在52位獲獎者中⛹🏻♂️,多名化學工作者位列其中。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下,今年獲獎人科技成果豐碩🫰🏽,業績喜人。52位獲獎人擁有專利1370項,人均27.4項🫃🏽,較去年有較大提升😓。
多名獲獎的化學工作者均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在環保生態研究方面,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學院施章傑教授👩❤️💋👩🕵️♂️,探索惰性物質催化轉化,從源頭上降低合成工業汙染,尋求綠色📙📯、可持續物質轉化途徑🦸🏿♂️🧎🏻,為控製化學反應的源頭汙染作出了貢獻,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巨大的潛在實用價值👡。
在新興交叉學科方面,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萬立駿研究員,將實驗、儀器研製和理論研究相結合,從分子表面組裝出發🧕🏽,在電化學、表面科學和納米科學交叉領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積極推動納米材料在鋰電池和水處理中應用🤹♂️。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宗寶寧副總工程師,在石油化工行業潛心研究近30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晶態鎳催化劑的工業化生產和應用🤏🏽。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教授,在構建新興交叉學科——有機光電子學科的理論框架體系❇️、實現有機半導體的高性能化與多功能化等方面取得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原創性和系統性成就。
在產學研結合方面,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劉迪董事長,帶領團隊研究開發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錦綸聚合及紡絲成套工藝及裝備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物耗能耗,大大提升了我國錦綸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此外🥭🎲,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公司王招明高級工程師💵,奮戰在新疆戈壁沙漠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一線30年👩🏽🌾,首次提出滑脫擠壓“頂棚構造”的觀點🫔,創新了前陸盆地油氣地質理論,將勘探深度向下拓展了3~4千米,指導了深層大氣田的發現🏺👩🔧,近年來新發現6個天然氣地質儲量在1000億~30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氣藏🎑,形成克拉蘇深層2萬億方天然氣資源規模的大氣田☔️。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