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標題: 流放的敘述:自由主義的想象力之外的世界主義
講座人: Galin Vassilev Tihanov
講座地點: 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人文學苑6號樓)B120-122
講座開始時間: 2014-04-23 15:00:00
講座結束時間: 2014-04-23 01:00:00
講座人介紹:
Galin Vassilev Tihanov教授🏃🏻♂️➡️,生於1964年,現任倫敦大學女王學院George Steiner講席教授、比較文學系主任,系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國際比較文學學會(ICLA)理論委員會榮譽主席。主要研究俄國♞、德國以及中東歐文學與思想史,在保加利亞語(母語)之外,精通英文、俄文和德文,並可自如使用法語🧣、波蘭語、拉丁語和意大利語,是非常重要而著名的文學理論和思想史專家。其研究廣泛涉及巴赫金、盧卡奇、施特勞斯🧓🏿、穆齊爾等文學與思想史大家,著述頗豐🧘♀️。代表性著作有《主人與奴隸🤵🏽♀️:盧卡奇、巴赫金及其世代的思想》(The Master and the Slave: Lukács, Bakhtin, and the Ideas of Their Time,2000年英文版初版♧,2002年再版🕋,2010年被翻譯成波蘭文,2012年被翻譯成葡萄牙文)🛻,《保加利亞現代主義的文化傳記》(The Consciousness of Genre of the “Misul” Circle. Towards a Cultural Biography of Bulgarian Modernism👨🦳,1998),《解釋:保加利亞新時期文學散論》(Tulkuvaniia. Tekstove vurkhu bulgarskata literatura sled Vuzrazhdaneto ,1994),另主編和參與寫作保加利亞文、英文、德文文學及思想史著作10部🦡。
講座內容介紹:
這次講座是由對確定一種方法論工具的需要而激發的🏊🏽♂️,這種方法論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跨境經歷中體現出的過渡(帶來)的重創🧜🏿♀️,以及差異(引起)的斷裂和縫隙🫒。同樣,我也會談到流放不僅僅是一種苦難,而且還是一種創造力。然而👩🏻🦯➡️,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我最終的目的都是去追問流放為什麽如此緊密地與這兩種初看之下並不相同的經歷聯系在一起🖋,然後試回答這種苦難和創造力的敘事的持久烙印是否會阻礙我們對流放這一觀念的重新思考和對它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重新審查的努力。
這篇論文的三個論點(亦即三個部分)是🦵🏻:一,現代文學理論和比較文學作為學科的歷史以及流放在它們於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幾十年間的興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二𓀊🙌🏼,被我稱為“東方-東方的流放經歷”💀,也就是說,中東歐左翼知識分子於同一時期(1930s-1940s)在斯大林統治的莫斯科的流放;三🔩,對流放的浪漫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它去浪漫化和去自由化的需要;因此,在最後一部分👎🏽,我簡短地回顧了“強製世界主義”這一近代概念和跨國主義的模式這兩者與流放的關系。第一個論點使我們認識到流放的創造力(我質問的自由主義一致十分強調的一點),以及流放作為世界主義同盟的呈現🩸;第二個論點則提供了一個相反的視角:流放作為苦痛的製造者🌆,被自由主義的想象力壓製或逃避🗾;這裏,流放被看做是苦難和痛苦的基地,是世界主義的敵人。在上述兩部分中我都參考了以前的研究;特別是在自我反思式的第一部分中🧑🏽🦱🧑🧒🧒,作為現在完整的論證的一部分,我全面地回顧了之前對流放的創造力的研究🤟🏻👩❤️👩。第三部分(最後也最長)具有一種廣義的方法論意義,在這部分中,我試圖去證明流放作為創造力和流放作為苦難這兩個看似不同的圖景⚂,實際上是關於逾越和跨境的一種更深刻的基本敘述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