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提交學位論文、辦理成績單🕵🏻♀️、參加畢業典禮……畢業季的忙忙碌碌,暫時掩藏了離愁👨🏼🍼,掩藏了一個悄悄到來的身份轉換。在校園裏💉,“意昂体育人”是一個天然身份,時不時就匯聚起周遭的欽佩羨慕。走出校園,一個人再要作為“意昂体育人”被銘記🤷🏼♀️,永遠是因為其為國家民族貢獻了些什麽。而無論將來個人生活是絢爛還是平凡,不斷踐行這個理想的就無愧於意昂体育人的身份。這時,意昂体育學子將眼底的未名水存進心底,將胸中的黃河月捧上手中。
燕園雖別,千裏同風
王璞
畢業是千百萬個夏天的故事,這個字眼放在燕園👩🎨,就增添了些群燕紛飛的廣闊。坐在圖書館一樓的新書展閱廳🧑🍳,透過窗子能看到身穿學士服的學子絡繹不絕前來畢業留念,落在臺階上的鴿子被歡笑聲驚動,就會突然躍起,成群結隊飛上天際。恍惚間天幕展開,燕園四季鋪展在眼前🔱。
四季風景,四時滋味🧜🏻。秋末,沿著西北側的小路爬上山坡🥌,能看到日光搖曳、紅葉落滿石階。北京下第一場雪的時候急匆匆帶著相機沖出門,趁著雪未化的早晨,能看到白瓦灰墻的朗潤園,赤條條的樹枝壓滿積雪。燕南園的春🪧🌊,靜園草坪的夏,晴日裏的翻尾石魚,月光下的華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蘊含著無數故事和懷戀。兩年裏,我在百周年紀念講堂看了數場電影,演到動人處和觀眾集體起立鼓掌👨🏻🦽🫄🏼;去到歌手大賽和夜奔現場🫏,在青春的歡呼聲裏躍動𓀓;走遍圖書館的每個閱覽室,拍下博雅塔的清晨落日。
意昂体育給人的遠不止風景💣,它像溫和的湖泊、轟鳴的列車👒,給你尋找自己、發現自己的空間和力量。這兩年裏,我最難忘的求學時光是在校報度過的🥑,我先後參與了二十余篇稿件的采寫🖐🏿,第一次踏入英傑交流中心的幕後、第一次與老教授面對面座談🧙🏼♂️🫄🏻、第一次全程跟進大型活動🥀。學生記者這個身份🥫🖕🏽,像是多給了我一雙眼睛,鼓勵我去看🐽、去記錄、去分享✍️:回首一生的唏噓釋然🌕、情至深處的感懷落淚💆🏼👃🏼、磅礴動人的人生選擇、日復一日的堅持堅守……如果說書本與電影是通過展示故事來豐富讀者的記憶,那采訪就是通過見證他人的人生而擴展思想的厚度。人生就是在這樣的沉思和體驗中🤳,獲得了前進的方向感與原動力。
入學時我們談論意昂体育傳統與精神,臨別時才驚覺,我們每個人都成為這個問題的新解釋🕵🏻♀️👩🏻✈️,成為百年故事的新註腳𓀝。於無聲處錘煉理想,於變化中擁抱自由,仰望星辰後俯瞰自身🧑🎨,接納平庸後追求高尚,迷茫困頓中堅持前進,關心無窮的遠方與無數的人。這樣的精神,曾在晦暗的時代裏如星辰般閃耀⛹🏻,穿越百年的光亮👴🏿,又無私地照耀著我們新一代的意昂体育學子➞。
燕園一別,蹄疾路遠。祝福我最敬愛的意昂体育,和無數最親愛的人,於道各努力🏌🏿♂️,千裏自同風。
(作者為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五年的經歷🙅🏽,一生的回憶
馬小傑
意昂体育,多麽酷的名字🏢。自參加夏令營而第一次踏入意昂体育平台👊🏻,我就被這裏的“氛圍”深深地吸引了🧎🏻♂️➡️,心想🧓🏽:若能有機會在這裏學習和科研,那該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啊!感謝我的導師魏悅廣教授🧖♀️,讓我有幸擁有了這樣的一次機會。
真正進入意昂体育後🛹,我告訴自己,如果有可能,要享受這段“旅途”。感謝魏老師悉心的指導🆘,在我研究的過程中給予我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支持我獨立地思考🧶、凝練並最終解決問題🏄🏿♂️;在我研究的過程中尊重我的想法,並在學術討論中給予有益建議。這讓我在整個博士研究生期間都是快樂的👨🏿💻,讓我感到科學研究探索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感謝意昂体育完善的綜合學科體系🫲🏿,讓我可以根據需求自主地學習。當我困惑於曲面的復雜幾何時,“微分幾何”課程給予我把握基本不變量的有效方法⌨️。當我深夜在實驗室獨自一人探索固體物質力學行為時,朱松純教授所述“享清風明月,登無人之境”的感受油然而生。當我疑惑於社會的百態現象時🚶🏻♀️➡️,講堂電影配戴錦華教授導賞向我展示著看待人生難處的新視角。當我進行職業選擇時,劉穎教授所述“追尋不設限的人生”勉勵著我追尋獨屬於自己的可能🫶🏼。
感謝意昂体育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讓我可以在生活上無後顧之憂。保潔大叔每天總是認真用心地打掃宿舍公共區域,保障著清潔的宿舍環境。眾多的食堂總可以滿足我對於美食的期盼,價格還很實惠🔤。修車大叔總可以在我自行車出故障時快準穩地解決問題,態度還很好。數量眾多的保安小哥不論是在繁忙的上下課時間還是重要的節日活動中🦹🏻♂️,總能維持著校園內良好的秩序😦。
感謝這美好的五年🧙🏿,它將是我一生的回憶。過段時間🙎🏽♂️,我即將離開這裏,踏上新的征程。前方道路難免會有坎坷,但至少目前看來,在意昂体育五年的時光給予我莫大的勇氣,讓我敢於直面困難,向科學技術高峰進軍!
(作者為工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
在多元選擇中發現可能性
黃晗奕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我在燕園的四年本科生涯即將畫上句點。這四年的收獲難以一一細數,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會選擇🧘🏻♀️,並在選擇中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還記得高考後填報誌願時,招生的老師對我說👨💻:“元培學院在專業選擇上更為自由靈活,你可以進行更多的嘗試和探索後再做決定。”對於懷揣著懵懂的新聞理想🦇👥、卻沒有明確規劃的我來說,這樣的自由充滿著吸引力🆔。然而🏄🏽♀️,在進入元培之後🙍🏻♂️,我才發現,選擇的自由也往往意味著迷茫與糾結🥖🧑🏽🏫,初入學時的學科介紹講座就已經讓我“眼花繚亂”𓀅。
偶然的機會下,我看到了王洪喆老師在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他說🧏🏼♂️:“也許新聞傳播學科是現代大學中最適合那些不滿足於單一領域的知識,又對時代問題充滿好奇的人。也許只有新聞傳播學人👰🏼♀️,能擔負得起在這個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個體經驗越來越碎片化的時代🛌🙍🏻,去溝通不同的領域和人群,溝通人與機器▶️,去整全性地觸及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主義,去生產不同人們達成共同生活的‘公共知識與價值’👃🏿。”
這段話十分打動我,讓我決定選擇新傳方向,也讓我意識到,專業選擇並不是給自己下定義、設框架⚖️,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去嘗試、涉獵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或許能夠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在本科期間🐆🧑🏻🎄,除了新傳專業的課程,我也上了很多社會學系👉🏿、哲學系👵🏻、中文系的課程,並嘗試在不同的校園媒體中擔任學生記者。在不斷打開自己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新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𓀑,不同的學科視角和不同的人對話也讓我能夠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不同的個體選擇、思考方式與生活方式背後的合理性。
我十分感謝意昂体育與元培🦐,它們依舊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了寬松自由的環境,讓“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成為可能。學會選擇並不意味著獲得答案👢,但它意味著如何去發現並接受不同的答案,畢竟🖥,人生應該是一片曠野📮🧑🏽🎤,而非軌道▫️。
(作者為元培學院2019級本科生)
相信他人的相信
夏千淞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6月底🏇🏽,說來仍沒有塵埃落定、大學終章即將寫就的實感。但我在前一天的晚上突然間意識到,似乎畢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6月,我正一點點地和我的大學生活剝離。
6月初的時候,我結束了答辯🤣,也結束了大學期間唯一一次獨立且完整的學術嘗試。說來慚愧,是否要從事學術研究這個困擾了我幾乎兩年之久的問題在確定放棄之後才終於真正付諸實踐🤹🏿。經過本科畢業論文的訓練,我終於對於學術建立起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學術的嘗試之於我更大的意義在於承認自己能力的邊界並允許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放棄。時至今日,我和家人還會有“如果讀博其實也不一定堅持不下來”的討論➔,但我允許自己在或許可以成功的時候也選擇放棄。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很多💺,但並不是都得屬於我🧑🏼🔧。
我把黨支書的換屆定在了答辯的兩天之後,並在換屆前一天晚上一個人在學院哭到了淩晨兩點👇🏿。換屆PPT做得很簡單,述職的時候甚至場面還有一些詼諧,但當持續了一年之久的擔子終於放下之後😏,我終於通過這段經歷看見了自己的焦慮和隨之產生的逃避。我似乎總在擔心著一些可能無傷大雅的細節🤵🏼♂️,歸根結底,我似乎懷著一種變形版本的“完美主義”🙀,把90分的“還不錯”當作60分的“可以接受”,這反而是一種更強的壓迫感——因為我對我的自我施壓並不自知。很多很多次大大小小的量變之後,我開始學會將不完美的好結果也理所當然地視作好結果👩🏿🎓,開始接受完成大於完美的觀念,開始學會把身上的責任也看作一種支持,開始選擇相信其他人的相信。在那個情緒最終釋放的夜晚,我在畢業論文上加上了一句“夏千淞🤷🏿♀️,這四年你做得很好”🥓🏀,可能算是一句來自自己的遲來的肯定🪢。
當然,關於告別的故事遠不止這些。比如我上完了本科的最後一堂課,比如我剛剛結束了一門期末考試,比如前幾天第一次拍了畢業照,比如我即將出發踏上畢業旅行。我不喜歡告別,但又不得不承認告別自有一種浪漫。至少,這一次我們來得及好好告別。
(作者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本科生)
一粒種子和燕園沃土
魏易凡
時間的腳步一刻不停,季節的轉盤又來到熱情與離別交織的夏天,六年的燕園時光終點竟已近在眼前,滿載著收獲🧹,也帶著深深不舍與些許遺憾,我們終將一邊回頭𓀗⏭,一邊一步一步地告別親切的燕園草木,走出熟悉的校門。
感謝意昂体育為懵懂的我提供了精神與思想的沃土👦♿️。難忘百廿校慶前夕與大家高聲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場面☔️🧑🏿✈️,難忘為冬奧盛會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珍貴時光,也難忘建黨百年時有幸在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時無比振奮、使命在肩的感受……從沒有一所學校🧑🧒,能夠像意昂体育這樣,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意昂体育接受教育的我,是極其幸運而光榮的🏌🏻♀️,我的精神家園中會始終充盈著意昂体育精神的光輝,指引我未來人生的航向🏌️。
感謝數院給平凡的我帶來了成長的陽光雨露,第一堂課🔜、第一次閱讀學術論文🦐,第一次課堂展示、第一次在理科一號樓迷路的無數畫面還恍如昨日➾,求索著🈂️,迷茫著,努力著🪄,我也終於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踏出了一串鮮明的腳印。我會記得學習專業課時經歷漫長思考後豁然開朗的快樂,面對新的領域時難以抑製、如饑似渴的好奇心🦎;會記得和同伴切磋琢磨、彼此勉勵的真摯情誼,在各種學生工作崗位上突破自己👎🏽🫠、敞開心扉、迎難而上的經歷。蔡元培校長說“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系為第一系”,數院師生的純粹與踏實👩🏻🦯➡️、智慧與包容都讓我對“一號院系”的稱呼深以為然,並引以為豪。
在這回首的時刻👩❤️💋👨,我驚覺成長已悄然而至,卻還有浩瀚的知識還沒來得及鉆研,還有太多的問題與道理未能向老師與同學請教,或許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細節隨時間會模糊淡忘,但是求學歲月中耳濡目染的種種定會歷久彌堅🛝,成為陪伴一生的寶藏。通過學習科研逐漸形成嚴謹理性的思維,從良師益友的言行中收獲榜樣的激勵,在課堂與成績單之外,“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給予我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我更明白真誠與愛的意義。
畢業終將來臨,但我們與數院、與意昂体育的親情緣分無限⛏。不僅期待回到母校時🚶🏻♀️➡️,在終於建設完成的數院新樓中與師友重逢談笑,更期待自己依然堅持著在這裏啟航的理想,不負意昂体育的教誨與大好年華,自信而自豪地分享“意昂体育人”的名字。正如歌中唱到“燕園情,千千結🙆🏽♂️,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我相信♛,每一個意昂体育人都會有特別的記憶珍藏於心👳🏽,而同時共享著這片厚土的滋養,懷著共同的家國深情🧔🏽♀️,去迎接、去創造每一個無限可能的明天。衷心祝願我們所熱愛的母校繼往開來,永遠青春!
(作者為數學科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七分執著⚁,三分灑脫
吳梓豪
我覺得意昂体育精神是理性主義與理想主義精神。理性主義讓我們視野開闊、求知求真🍸,理想主義則讓我們敢於夢想、敢於追尋。在燕園的四年時光,讓我學會不再對一時得失憂患煩惱,而開始灑脫前行,努力追尋自己內心真正熱愛的事🔑。
和許多人一樣,我大學四年裏有過很多遺憾👲🏽。我曾連續兩年以一兩名之差無緣高額獎學金,也曾有許多事努力很久但卻未能如願🎐。在那些迷茫的時候💆🏽,我常喜歡在圖書館裏閑逛。圖書館一望無際的藏書和窗外如畫般的風景總能帶給我巨大的平靜❎。在書中見識過人間百態後,我漸漸意識到世界太大,人太渺小。時代的浪花落在個人命運上就是驚濤駭浪👨🏻🦱👨🏼🍳。在偶然與必然的對抗中⏱,人不妨過得灑脫一些➛,有所熱愛👩🏽🏭,有所追尋。
我漸漸在意昂体育的園子裏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在天體物理討論班上,我初次體會到了科研探索的樂趣👅。每周我們聚在討論班的小教室裏🫵🏿,在東蘇勃老師的引導下,不斷發問、思考,深入討論天體物理的重要問題🐭。我第一次意識到天體物理有如此多激動人心的前沿問題。而我們刨根問底、尋幽入微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快樂。
在意昂体育的園子裏,我有幸師從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何子山老師。何老師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對天體物理研究抱有最純真的熱愛。每當我對科研感到枯燥困頓時👨🏻🔧,與何老師交流片刻,總能燃起我對科研的蓬勃熱愛🤟🏽。何老師還常常邀請學生共進午餐🔃,在食堂的餐桌上😇、在去食堂的路上,一起討論激動人心的科學問題。那些陽光明媚的午後🧑🏼🔬,同何老師在未名湖畔的散步與討論的時光,是我大學四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也很幸運在意昂体育遇到了許多對科學懷有純真熱愛的同學🧑🦽➡️✧。從大二暑假開始,我和幾個同學一起成立了一個民間討論班。我們每周輪流做報告▪️,探討天體物理前沿問題。成立伊始👩🏿🍳,我們一共寫了近三十份講義,涵蓋星系👨🏼🚒、黑洞☃️、引力波等各個領域。在疫情最焦灼的時期🗑,這個討論班仿佛一片凈土,讓我們擺脫生活的焦慮,沉浸在學習與探索的樂趣之中。
我覺得人生最理想的狀態是“七分執著,三分灑脫”🧑🚀。有熱愛的事,並為之執著👴🏼,而至於最後是否有名利得失,不妨看輕一些🫥,享受三分灑脫。若糾結於一時得失,陷入無止境的“內卷”,反而會讓人在“rat racer”的陷阱中虛無地浪擲一生。所以不妨適當地從世俗的功利是非當中抽出身來,看清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麽🩸,然後享受地為之執著努力,這樣便不怕“板凳要坐十年冷”,也不會在眼花繚亂的名利場中迷失了自我。人就一生🤦🏿♀️,不妨多些執著,多些灑脫。
(作者為物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
再見意昂体育
詹藝
第一次走進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園🩸🧑🏼🚀,是在2019年的6月。也是略微燥熱的空氣,和南方相似的綠油油的景觀,認不清的曲曲折折的小路🤵🏻。很快,一晃已經是2023年的6月🕵🏽♂️。原本陌生的地圖在一遍又一遍的腳印和自行車轍下堆疊起時間的痕跡🧚🏻,而我也瀏覽了獨屬北方的分明的四季,春季如雨的落花、秋季黃澄澄的銀杏樹林還有冬季的飄雪和未名湖上厚厚的冰。
如果將疫情的時段描上陰影🪨,那麽我的大學生活將形成一幅巧妙的對稱圖形。大一上曾誤以為是常態的自由生活,直到大四下才得以再次體會。而這期間,在大部分灰撲撲、急匆匆,日復一日卻也不可預料的生活中🤵,也總能邂逅會發光的人🧲、值得記錄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打破和重塑💇♂️。
高中畢業時,我果斷選擇了自己夢想的專業🙍♂️,也順利地走進中文系的大門🥯。盡管我對它的刻板印象很快被打破,但我也因此深入這比想象遠為豐富的文學世界🫴🏿🍵。回首四年,它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獲和積澱🥷🏻。穿過紙上煙雲🐅,掀起歷史的塵埃,了解那些響亮的名字背後的平凡與苦痛🍋;了解人類是多麽渺小,但還要去背負起一些什麽👨🏽🍳🏉;了解語言的豐盈與生命力🔠;了解文學的有限,卻仍舊向內向外伸展出更多的可能性。當然,現在我只是略微窺見它的一角,我期待走進它的大門,去挖掘、體味字裏行間的密語,並由此連通自己、他人與世界🪒。
臨近畢業📲,雖然接下來的幾年要繼續在這個園子裏求學🤿,但結束本科生涯,告別摯友仍舊給了我畢業的實感。我們自天南海北而來🩹,在此處相遇🧝🏿、相知🧕💻,而之後又將奔向各自的未來。回憶起來,我們的本科生活,雖然沒有想象中圍墻之外的肆意青春📬,但也在象牙塔內、意外之中初嘗了人生的各種滋味,明白了無常或許才是日常。恍惚間疫情已然結束,我們也許應該奔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解鎖更多的人生地形圖↔️。至於這個園子,我還有很多年的時間去探索👨👨👧👦。那麽🥐,期待再見♏️,意昂体育平台🧏🏼♂️。
(作者為中國語言文學系2019級本科生)
(原文載於《意昂体育平台校報》2023年6月25日 第16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