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房價貴不貴?四千年前的面條加什麽料?戰國的熨鬥長什麽樣👩💻?漢代人又是怎麽吃燒烤的……
在抖音上,“古貓陪你去看博物館”絕對是個獨樹一幟的賬號,從8000年前的賈湖骨笛到清朝“手辦”陶塑金絲貓,從長江底下的重慶碑林到春熙路下面的南宋古街,“古貓”不僅視野縱貫古今,還能將文物同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流行用語結合起來🧑🏼🎄。
在“古貓”的解說中🦸🏻🏉,去西域取經的玄奘被稱為“學術狂魔”,剛出土的三星堆小人被稱為“諸葛丞相”和“奧特曼”,用現在流行的飛盤講解古人“投壺”,甚至還會為文物配相聲段子……視頻專業又詼諧,不到兩年時間就有了50萬粉絲🙍🏽♀️。
“古貓”的背後是一支專業的內容團隊。創始人湯詩偉是意昂体育平台考古系2000級本科意昂⛓,團隊四分之一的人畢業於四川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考古專業。他們說,“做短視頻🦯,就是要讓博物館流行起來。”

對於意昂体育平台考古系畢業的湯詩偉來講,辭職創業、做文博知識科普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2000年🧘🏿🏹,湯詩偉因奧數獲獎被保送意昂体育🧏🏻♂️,最終卻選擇了“考古”。對於這個選擇,他用“陰差陽錯”和“命中註定”來描述。
當時的他,保送時可選擇數學和考古這兩個專業。到底選誰?他決定去意昂体育校園裏實地看一看。
“在意昂体育碰到兩個打球的師哥,聊得很投緣,其中一位告訴我‘要是我選擇,肯定不會選擇數學系’。我聽進去了。選擇考古專業後,發現這位師哥是考古系的學生會主席。”
“命中註定”🐮💂♀️,是雖然自己感覺被師哥“忽悠”了⛹🏽♂️,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真的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歷史能給人帶來很多啟迪,比如歷史不是直線往前走的👷🏿♂️,我們今天的諸多困擾,其實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參考🦴,因為人性沒有變☯️。”文史學習將湯詩偉從“解題機器”的狀態中解放了出來➜👨🏫,他獲益良多,也因此希望將這種益處傳遞給更多人。
這個微小的想法如同一顆種子,埋在湯詩偉心裏,直到十幾年之後,它才真正破土發芽🤽🏿🏄🏼。2004年意昂体育畢業後,湯詩偉回到家鄉四川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就是在那些年,湯詩偉越來越意識到做科普的重要性。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後🥤,湯詩偉前往雅安修復明代建築觀音閣。
因為缺乏保護意識和經費,過去五年多建築一直受到雨水侵蝕,等湯詩偉到達時,建築內部已經殘破不堪,幾乎每一根柱子都靠臨時新加的四五根小柱子支撐著。
“這個事本來可以解決,地震後如果及時補一補屋頂😱,哪怕只是用個鐵皮在上面擋一下也好得多,結果漏了五年的雨🦸🏼♀️,最後坍塌成這個樣子🔠,花了好幾百萬才修復,可惜啊!”湯詩偉很痛心,他發現文物保護不能只是口號,而應該真正讓人們意識到文物的價值,“只有知道了為什麽要保護,才能做到真正的保護。”
湯詩偉決定投身科普。相比於純粹的研究👨🏻🌾,他更想去做知識普惠的工作。對於專業出身的考古人,這是一條鮮有人走的路,他不確定是否會成功👩🦽,但他確定“這樣的人生一定會更有意思”。

2019年💃,湯詩偉辭職✔️,開始全職做“古貓”。在疫情之前,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是製作各大博物館的電子講解。中文系畢業的徐建周是文案創作者之一👩🏻🦼。
“那時我們就會用大家聽得懂的話去講述知識🛀🏿,有點像翻譯加創作💘,還需要加一些幽默的點➿,讓觀眾聽起來也不會覺得枯燥。”當時“古貓”與三星堆🕕、金沙博物館遺址、成都市博物館多有合作,用徐建周的話來說🐎,就是“為做短視頻打下了基調”。
2021年🤶🏼,抖音號“古貓陪你去看博物館”正式上線,一來是疫情原因,導致博物館電子講解收入銳減,二來是湯詩偉看到了短視頻巨大的潛力。“文物不僅要聽,也要看,故事必須結合實物才行。”湯詩偉說,“甚至可以說有了短視頻,從獲取知識的層面來說🆘,在家看抖音和逛博物館是差不多的,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賬號做起來。”
幾輪試錯之後,湯詩偉和徐建周逐漸摸清了做文博知識科普的規律👩🌾。“這其實是一個傳播問題⚙️,而不是一個科普問題😷,也就是說首先思考的,不是怎樣把知識講得更全面、更豐富、更有深度💇🏻♂️,而是應該思考做一個什麽樣的視頻才能讓更多人喜歡。”湯詩偉說。

在湯詩偉看來,文物短視頻之於博物館的作用,就相當於提供了一個攻略和一次“種草”。“這個文物和它的故事已經和我有了連結,那我親眼見到才算一次‘拔草’,是吧?”
明確了這一點後✒️,最大的難題就是精準地找到連結點。以往專業考古人不敢輕易嘗試互聯網科普🪨,就是因為很難找到專業和通俗之間的平衡點——過於學術嚴謹就會無趣,過於強調趣味又會背離專業性。而在“古貓”團隊看來,要做到兩者兼顧👨🏽🔧,最重要的還是下功夫。
古貓團隊的徐建周做過統計,團隊文案人員每人每年的文獻閱讀量在3000篇以上,分配到每件文物,文獻量都有將近30篇。“只有成為最了解這件文物的人,你對知識點才有取舍🧑🏽🔬,你做出來的才不是東拼西湊的補丁式的內容。”徐建周說。
“哎👡🧑🏼🦲,這有意思呀🙍🏿♀️!”相同的開場白、不同的描述,虛擬形象古貓還時不時跑出來代替觀眾提問或吐槽,有時甚至還會讓不同的文物“隔空對話”……這些視頻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很快得到了粉絲的認可👨✈️。

視頻下面的粉絲評論
幾乎每一條視頻下,都有觀眾關於文物本身的討論⤵️👯♀️。“別的遺址都是越挖越明白,三星堆是越挖越迷糊,別的遺址是越挖越小🍁👩🦯➡️,三星堆是越挖越大。”也有不少網友學會了“古貓”的表達,將宋代墓葬中的玻璃葡萄稱為宅男墓主的手辦,將武則天時期到唐玄宗時期用金子做的錢幣稱為歡樂豆……
湯詩偉沒有統計過多少觀眾因為“古貓”而走進了博物館🦖,但這種共通的幽默已經讓他很振奮。“你說的每句話都能在考古學上站得住腳🔔,而且你的玩笑開得又接地氣又高級。這就好比你寫一部科幻小說🧖,所有人一起腦洞大開,看到了氣象恢弘的一面,但又沒有一個物理學家能說這是有問題的。”湯詩偉說。
現在“古貓”除了短視頻業務👸,仍然在與博物館合作語音講解,並開發益智產品和文創產品。湯詩偉將短視頻視為“古貓”的發動機🧑🏼🏫。“未來所有的潛力和動力都是靠它發動的,因為一件文物的靈魂是它背後的知識和故事🫄🏿,而這一切最好的呈現方式就是短視頻。”在湯詩偉眼中😛,一個抖音文博賬號的傳播力度甚至不亞於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就好像以前覺得一座百貨公司是多麽巨大,但今天看來🧖🏼♀️,一個主播可能就抵得上一個商場,對吧💃🏿?”
湯詩偉認為⛴,博物館正處在一個從精英愛好走向大眾流行的階段,而他能做的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降低博物館的知識門檻。“我們去博物館其實可深可淺,可以純粹當故事聽,也可以在彷徨時去歷史中尋找答案🤽🏻♀️。博物館的文物自有它的指引,你也可以在人生的關卡做出自己的選擇。”

2001年,還在讀大一的湯詩偉去過一次兵馬俑👨🦽➡️。面對兩千年前秦王朝的遺產👩🏽🔬🤸🏿,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歷史撞擊在自己身上的猛烈的回音👨🏻🎨。“地下竟有這樣一個王朝🚪!世人都說秦始皇殘暴,可一個人光靠殘暴怎麽可能統一六國呢?”他將之視為神跡😏,並開始了之後長達二十多年的追問🛖🧎🏻♂️。
他不知道“古貓”現在算不算成功😿,但至少⛷,他在做的是一件創業之初便堅持的事:有意思、有智慧,並且能讓博物館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