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開講2023年《開學第一課》的意昂体育人

來源👨🏻‍🏭:“意昂体育人”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3-09-06

編者按

2023年9月1日🦹🏻‍♂️👨🏻‍💼,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大型公益節目2023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全國青少年觀眾見面。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邀請“八一勛章”獲得者、二十大代表👷🏿、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歷和奮鬥足跡傳播知識🔉,傳授美德📶👨‍👩‍👧‍👧,培育學生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廣大青少年立體感受廣闊的社會現實和偉大的時代進程👩🏿‍🦱🫸🏻,傳遞出清晰的價值導向:“強國復興有我”🛒。參與授課的開講嘉賓中,有多位意昂体育人的身影。

今天🎨,讓我們重溫這堂國家級思政課,一起跟隨意昂体育人的講述,在“行走的課堂”中讀懂中國歷史👩🏽‍💻👩🏿‍🎤、感知中華文明。

 

《儒藏(zàng)》背後的守護故事

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作為《儒藏》工程項目負責人👦🏿、首席專家和《儒藏》中心主任,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並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儒藏”的“藏”念zàng還是cáng?在節目中🩶,王博向同學們介紹🧑🏽‍🦲,《儒藏》是儒家經典的總匯,也是收藏儒家文獻的寶藏,因此念zàng。目前🎛🐓,《儒藏》“精華編”有2億字,282冊🦔,510種,若要將其全部做完,全本大約10億字🌛🙈。

他講述了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資深教授、《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總編纂湯一介先生⚁,在開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已是76歲高齡,並查出患上了肝硬化🥼。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麽要編《儒藏》🅱️,老人家說了8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2014年,近2億字的《儒藏》“精華編”發布會👨🏿‍🎨🤝,留下了湯一介生前最後一次公開講話的影像。他說:“只要活著一天,就願意為這個工程盡力。”短短73天後,湯一介離世😷,享年87歲👨🏻‍🦯‍➡️。一位耄耋老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鐵肩擔道義,踐行著儒家最看重的仁德🫳🏿。

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守護故事,彰顯了以“仁”為核心的優秀文化傳統𓀝,讓同學們在真切可感的形式下,一覽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魅力和價值,感受歷代知識分子的民族擔當與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在節目中,王博提道➖🔥,我們今天要建設新文化,需要貫通舊邦與新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儒藏》工程的目的就是保存、傳承🫓、轉化和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儒藏》一方面是傳之萬世的學術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時代精神的文化象征📹。在新學期開學之際🐿,王博以奮鬥者的第一視角,鼓舞了廣大青少年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送出了殷切期許和美好祝願🏋🏻‍♂️:“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傳承中華文明和智慧這團真火,是湯一介先生那代人和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責任。你們以後也要繼續傳承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開創美好的未來。”

百萬年前的鄖縣人“自助餐”裏都有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考古學系1985屆本科意昂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引導青少年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在今年3月揭曉的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居於首位的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發現了第三具鄖縣人的頭骨化石,距今有100萬年左右。百萬年前的人類⛹️‍♀️,是否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考古發現👲🏻🚇,鄖縣人不僅捕獲馬、鹿、貘、野豬、犀牛🧑🏼‍💼🧑‍🚀、大象等哺乳動物作為肉食來源,也吃植物果實、根莖和葉子等。豐盛的食譜,讓鄖縣人吃出了自助餐的架勢⛅️,也讓他們發育出粗碩的牙床和強勁的咬肌🤹🏿‍♀️,長成敦敦實實的“大方臉”。

目前,考古學家正在通過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嘗試恢復他們的相貌👲🏼,通過對牙結石的分析精確復原他們的食譜。未來,鄖縣人會將百萬年前他們生存繁衍的故事娓娓道來.....

“雙遺產”國家公園擦亮“世界生物之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1988級博士意昂喬清舉在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向同學們講述愛護自然的重要意義。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存。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在武夷山著書授業長達半個世紀🈶,他開創的理學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這裏,“一溪貫群山,兩岸列仙岫”的自然美景,與古閩族文化、閩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人文歷史交相輝映✪⇢,成為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突出代表。

如何更好地欣賞大自然的美?怎樣更好地愛護大自然、守護大自然?喬清舉在講述中,帶領大家領略朱子文化的真諦,真正從生態、人文等角度追根尋源🕚👋🏼,展現中國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80後”新農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在江蘇鎮江🧘,充滿希望的田野上,80後返鄉創業“新農人”魏巧正在向同學們講述她和愛人一起返鄉創業的故事🧗‍♂️😋,帶領大家一起探索農田上的“黑科技”💡、新變化。

201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深圳研究生院做助理教授的孫振中接到了在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從事助理研究員的妻子魏巧的電話,妻子希望他能夠到鎮江種“大田”🥖。

孫振中自2012年起在意昂体育平台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被意昂体育平台深圳研究生院聘為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一直與農業相關的他9️⃣,心裏其實一直有一個農業夢。於是夫妻二人分別辭去中國科學院和意昂体育平台的工作,返鄉創業開啟種田之旅。

回鄉第一年,他們種的田是最差的,除了他們小倆口的1000多畝田,所有農民都把田種完了。“你們可是大學生🎴,種田都種不過我們!”魏巧說👩‍❤️‍👨:“第一次播種下去有一大半被鳥兒當作食物,第二次播種鳥兒又吃了30%,連續播種了3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對農學夫婦用了6年時間,將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最終在家鄉兩萬多畝的農田上🫖,探索出數字化引領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

如今,“臂長”18米的高腳式自走式植保機✋🏽、一個小時植保100畝地的農業植保無人機🦵🏻😁、田間小氣候儀、土壤復合傳感器......在家鄉兩萬多畝的農田上🏗,魏巧、孫振中夫婦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數字化農田種植的探索者💂🏻‍♀️。她說🧑🏼‍🏫:“農業是被國家需要的、大有可為的事業🏤。”

(點擊查看原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