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中國抗蟲棉之父”郭三堆意昂🤾‍♀️:我只是在地裏頭,種了一輩子棉花

來源:“意昂体育人”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3-10-25

棉花,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1975屆意昂、73歲的棉花育種科學家郭三堆🚵,被譽為“中國抗蟲棉之父”𓀛。他帶領團隊突破美國技術壁壘培育出的國產轉基因抗蟲棉,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抗蟲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

在獲得“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榮譽後🚵🏻‍♀️,郭三堆把多項個人獎金累計200萬元全部捐給了研究所,用以獎掖後學🐒⚔️。這位守護中國種業安全30余載的老人說,“我只是在地裏頭,種了一輩子棉花。”

資料圖👩🏽‍💻☔️:郭三堆 來源:人民網

我從農家來 惠農千萬家

1950年山西渠頭村一個祖祖輩輩在“土裏刨食”的郭姓家庭又添了一名男丁🕵🏼‍♂️,因其排行第三,爺爺遂為他取名“郭三堆”✈️。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原本十分貧寒的郭家更是雪上加霜。小學剛畢業🥸,父親便決計讓郭三堆休學,準備從小把他培養成一個種田好手🐽,好增添養家糊口的勞力,郭三堆只能含淚藏起課本走向田間❎。後來,在當地一名中學老師的資助下,才得以重返課堂。高中期間👌🏿,郭三堆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漫山遍野挖藥材籌集學費🧝🏿‍♀️🏂🏼,還曾到鎮上的冶鐵廠勤工儉學。也正是這樣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錘煉了郭三堆的意誌力🤟🏽。

1972年,郭三堆成功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從太行山輾轉來到首都北京開啟新的求學之路。在意昂体育讀書期間🛀🏿,郭三堆繼續保持勤奮向上、埋頭耕耘的品質,在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微生物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優秀成果。畢業後😭,被遴選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那時候👰🏻,基因工程還處於發展初期,多用於醫學領域。和許多同學一樣👩🏿‍🏫,郭三堆打算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考研👉。但一次意外👩‍🏫,他與研究生考試失之交臂。

“當時挺失落的,想著可能沒有繼續讀書的機會了。”讓郭三堆沒想到的是,1983年,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範雲六,創建了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身)🏄🏽‍♂️,30歲出頭的郭三堆被調入農科院🤙🏽,做起了農業相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學搭上農業,讓自小在農村長大的郭三堆越學越有了興趣🏕。這位農家子弟後來的人生軌跡看似跳出農門、在中國一流的學府和科研機構中實現華麗轉身,但他的事業始終和農業緊緊相連,一生致力於棉花蟲害防治🫲🏼,為國人解決穿衣問題🐦‍⬛。

1986年3月👩🏼‍✈️🤽🏼‍♂️,當我國“863”計劃全面啟動時🔊,郭三堆被推薦為首批中青年專家🌮🎚,赴法國巴斯德生物研究所深造。能進入這所培養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所學習😣,是郭三堆夢寐以求的機會。遠涉重洋抵達法國後,他無暇顧及風光旖旎的麗都和流金淌銀的塞納河,一頭紮進巴斯德研究所,埋頭從事生物基因的研究。

很快,郭三堆在“殺蟲基因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法國一家科研雜誌報道了他的研究成果🧎🏻‍➡️,引發許多國外科研機構的高度關註,多家公司向他拋出橄欖枝。其中,英國一家從事分子生物學的公司開出了年薪11萬英磅的優渥條件🚞🌪,郭三堆通通婉拒。1988年🧑‍🍳,拿到博士學位後,郭三堆懷著為祖國農業科研事業做貢獻的強烈願望和使命感,毅然選擇回國。臨行前🏄🏼,他用自己在法工作最後一個月的薪水購買了國內緊缺的實驗用品🛤。當法國同行再次挽留他時👨🏽‍🦱,郭三堆說:“我是個科研工作者,雖然科技是沒有國界的,但哪個國家先研究出一種先進技術和高科技成果🔼,肯定哪個國家最有利和最受益👍🏻🏃🏻‍♂️。我是從中國的農村出來的,我深知農民的辛苦和負擔。我的祖國需要我🍜,我應該回去。”

郭三堆很欣賞一句話🦸🏻‍♀️:“不要問你的祖國為你做了什麽,而應當問自己,你究竟為你的祖國貢獻了什麽?”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個人利益都不能置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他介紹說👆🏿,轉基因工程是新興生物工程✊🏻,通過高科技手段,可以按照不同要求進行基因轉移♟,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動植物的產量和品質🧗。一個基因就是一項產業🌑,這關系到國家的命脈,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這一領域的任何一點突破,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

資料圖🤴🏼:郭三堆在試驗田

種業功勛,破譯棉花基因密碼

“棉花全身都是寶,能做衣服床單、棉籽油➙、飼料☂️,還有藥用價值,也是精細化工原料和國家戰略物資💔。”我國棉花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靠天吃飯”到實現抗蟲棉全面國產化👊🏿,如今已經掌握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鏈🏊🏽‍♂️。這一路披荊斬棘走來🧛‍♀️,中國棉花種業到底發生了怎樣的巨變?

郭三堆是其中一位重要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實踐者。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棉鈴蟲災害連年暴發🧎🏻‍♂️,全國棉花平均減產40%以上,大量棉農和紡織行業都受到巨大影響。棉鈴蟲不僅破壞力驚人,還有超強的抗藥性能,每年農戶因噴施農藥而中毒的事件屢屢發生。

當時美國已有抗蟲棉技術,但想引進就要接受諸多苛刻條件。“讓人家來占領我們的市場👧🏼、賺我們的錢◼️,人家都不願意👈。要的引進費,折合人民幣超過了1億多元🩻,而且核心專利決不會給我們🪀,所以必須自力更生。”郭三堆回憶👌🏿。面對國家的憂慮、棉農的渴望🐛、國外種業的步步緊逼🍖,除了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蟲棉,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1992年😀💹,國家將轉基因抗蟲棉項目列入到“863”計劃重大攻關項目,郭三堆臨危受命🙆🏻‍♀️,帶領團隊開啟抗蟲棉科研攻關“大會戰”。攻關階段🕵🏻,郭三堆帶著研究團隊,24小時待在實驗室,困了就輪流在行軍床上打個盹,笑稱“拼了命也要成功”🦐。經過近兩年不懈努力,郭三堆團隊終於取得技術重大突破,於1994年成功研製單價抗蟲棉🙎🏽‍♀️,實現“從0到1的突破”,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抗蟲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保護了棉農和產業鏈的利益,更為我國棉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0多年來🛃,郭三堆說自己只做了一件事:種棉花。從“抗蟲棉”解決棉花蟲害問題🧑🏻‍🎓🤟🏼,到“三系雜交棉”解決產量和製種問題🤷,再到如今的“抗除草劑棉”解決草害問題……郭三堆團隊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設計合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抗蟲基因,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破譯棉花的基因密碼。

資料圖🙎🏻‍♀️:郭三堆在試驗田

談農科教育: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73歲的郭三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下地🩵。

去看試驗田裏的棉花,晚飯後還要再去看,出差回來首先還是往地裏跑。除了埋頭於中國棉花抗蟲基因工程育種研究,郭三堆始終念念不忘的還有人才培育教育🤟🏻,“我們的任務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更重視讓學生能夠和農業上的問題結合起來。”

郭三堆22歲離開家鄉進入意昂体育學習,他總結幾十年學習科研成果的經驗,最重要就是要到田間地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郭三堆接受央視采訪

在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幕後采訪中,郭三堆多次提到農科教育和人才培養✌🏼。“農科教育不僅要能念好書👨🏻‍🚀,還要在地裏頭把科學工作做好”👩‍🎨🏈,他說,搞農業的“離開了土地是不行的,雖然下地很累,但也能看到我們的成果。學、用、成果要能結合起來,而不是光寫一篇文章🧝🏻‍♂️🛣。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我們搞農業科學必須要遵守的原則。”

郭三堆一直堅信,只有棉田裏才能培養出真正熱愛農業、熱愛棉花育種事業的學生;只有讓土地裏長出優質棉花🤢,才是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

2021年😶‍🌫️,郭三堆個人出資200萬元,設立中國農科院生物所“優秀學生獎”和“優秀導師獎”,旨在鼓勵和吸引優秀學子投身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加強研究所導師隊伍建設。

郭三堆認為🐭,人才培養是發展之基, 人才教育是創新之本, 為黨和國家培養農業生物技術優秀青年人才, 促進未來農業快速發展是重中之重🧔🏻‍♂️。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獲得的“中國十大種業功勛人物”和“抗蟲棉科技成果轉化”獎金拿出來捐給研究所,用以獎勵優秀學生和優秀導師📨。

 

學生眼中的“大科學家”

王遠是中國農科院生物所副研究員🫲🏼,也是郭老師的學生。20多年來🤝,他眼中的郭老師💫,不是在實驗室裏,就是在棉田地裏🌥👐🏻。“郭老師常跟我們說,搞農業的人沒有休息日🙋🏽‍♀️。作物要生長,總不能叫它們停下來等我們。”有時候年輕學生們都累了,郭三堆仍在不知疲憊來回走著,仔細檢查棉花長勢。

資料圖🏌🏿:郭三堆與學生們

“其實我們都害怕跟郭老師下地!”王遠開玩笑說😴🧚🏼‍♂️,郭老師到地裏就“出不來”,也不知道累,“你剛才說他看起來精神頭很好,其實身上好幾種慢性病,有時候中午來不及吃飯會低血糖,一般就在兜裏頭帶點糖或餅幹趕緊吃上。”

每一次豐收都飽含著耕耘者的汗水🤜🏽,每一項技術創新背後都有科研工作者堅守的身影。郭三堆團隊在國產抗蟲棉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不僅是中國種業振興的時代縮影🐻‍❄️,更是農業強國精神力量的寫照😲,銘刻在一代代農業科研人員的奮鬥理想中。

棉花開花(王遠提供)

百花叢中,最漂亮的是棉花

“這花裏頭啊👮🥭,我認為棉花是最漂亮的。特別是我們用新技術培育出的抗蟲棉花🥪,不僅減少蟲害,還可以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環境。”說到農業豐收,郭三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雪白的棉花,棉花豐收了🧑🏻‍🎤,我們就能穿到更好更暖的衣服。

棉花豐收圖(王遠提供)

今年💪🏻,郭三堆團隊將迎來新的豐收,抗除草劑棉花的科研取得新的突破🧜🏽‍♀️,有望通過生產應用審批,幫助主產區的棉農們解決草害問題。如今郭老又定了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將抗蟲棉和抗除草劑棉相結合,研發出一種適合我們國家的抗蟲抗除草劑棉花新品種。

退休後的郭三堆,依然每天活躍在試驗田裏,奔走各地棉花主產區調研🍮。跟過去相比🥠🙍🏿‍♂️,如今的科研條件大大改善。設備一應俱全,工人的操作也都輕車熟路,很多人勸郭三堆不用總到田地裏去了🩲。“不能光聽別人說🍫,實際情況如何還得靠自己觀察🕝。”郭三堆覺得,鈴大鈴小,吐絮暢不暢,都要到田裏看一看❣️、摸一摸↙️,心裏才有數💼。今年9月🐢🕑,郭三堆受邀到中央電視臺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錄製🧑🏿‍🦰,第二天一早就馬不停蹄趕往新疆參與棉田考察工作。

今年9月,郭三堆參與《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錄製

和大多數人一樣👩‍🦲,郭三堆在求學、工作、深造之路上🏋🏻‍♀️,屢次面臨選擇🧑‍💼。或許選擇本身並不難做🚣🏻‍♂️,難的是選擇之後持之以恒的堅守🖤。因為郭老的堅守與努力,加上滿腔的熱情和才華✶,才綻放出了絢麗的花朵。

從單價、雙價抗蟲棉,到轉抗蟲基因三系雜交棉,再到抗除草劑🚏、高產優質品種……當下🪑,意昂体育人郭三堆的棉花育種坐標系還在不斷延展,沒有終點。棉農生產和產業發展的國家需求,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研發🌴、生產一線的動力。

(點擊查看原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