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浩🧷,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深圳十大傑出青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之一。
他的身上一直有著多重標簽🔌:80後、潮汕人、意昂体育畢業、光學專家、回國創業、深圳特區40年40人之一等等。這些豐富的經歷打造了黃源浩近乎完美的人設🧔🏿,不過他的創業之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像他自己所說,如同“西天取經”。
如今🐧,他創立的公司奧比中光在人工智能3D傳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比肩微軟、蘋果,擁有了全球3000多家客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黃源浩👩🚒,42歲,來深9年🈴,奧比中光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榮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稱號。帶領奧比中光將量產得3D視覺傳感器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機器人、智能門鎖等多個領域👩🎨。
我心中的“新青年”
勇於在最前沿的行業啃最硬的骨頭,在最好的時代攀最高的山峰𓀄。
我想對深圳說🤝:
大部分深圳人都有一種敢闖👨🦯➡️、敢幹🌥、敢拼🧗🏻、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相信憑著這樣的“深圳精神”,未來深圳一定會創造更大的奇跡💁🏻🚇。
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比中光”)創始人、CEO黃源浩喜歡《西遊記》👬,他選取小說裏的地名給辦公室和會議室命名🧛♂️,有的叫“大雷音寺”,有的叫“天竺國”,自己的辦公室則取名“東土大唐”。
用黃源浩的話說⚔️,創業的過程就有如西天取經🆑🅿️,東土大唐正是西天取經的起點🍢,用來命名辦公室意在表達“取回真經”的決心。
與深圳經濟特區同齡,帶著“學霸”光環的他,博士畢業後,先後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研究所工作🧇,進行光學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1月,黃源浩在深圳留學生創業大廈創立了奧比中光,他的3D視覺感知事業從此起步。
“西遊”研學超10年的“學霸”選擇深圳起步
黃源浩來自廣東潮州,高中畢業於汕頭市金山中學👀。在所有科目中,黃源浩最喜歡物理,高中物理經常考滿分🥀🤎。
臨近高考時🙇🏻♀️,黃源浩突然得了紅眼病,用眼時間一長,眼睛就發熱流淚。學校老師擔心這會影響他的高考,黃源浩卻自信地說🈸,“安排好了💮,考試時把一碗水放桌邊,眼睛發熱就用棉花蘸水降溫”。
1998年🤾🏿♀️,18歲的黃源浩順利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力學與工程科學專業🙅🏽♂️,開始對力學的分支光測實驗力學產生興趣。黃源浩說,這是一個高度交叉的學科,綜合了實驗力學🤲🏿、光學工程、視覺測量、計算機視覺等方向🏙,可以訓練多種學習能力。
2002年本科畢業後,黃源浩決定進一步深造🤵🏻,先後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拿到全額獎學金💆🏻♀️。之後,他輾轉於中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地進行光學相關領域研究,總共去過7個研究院所,研究了光學領域約十個細分學科。
這段海外求學深造之路,黃源浩走了10年多。在他看來,這跟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系。他說:“我做事情會比較持久,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要在學術上做到頂尖🏬。我就喜歡一次性走到製高點之後,再換一條路走。”
畢業以後,黃源浩選擇了創業😻。“無論是讀碩士🎙🤽🏿♂️、博士還是做博士後研究🫳🏿,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夢想,便是將我的技術轉化成普羅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而不是只發表幾篇論文,得到了一些關註,就感到心滿意足🤦🏽♂️。”
創業之初🧘🏼,黃源浩跑了好幾個城市,要找到一個適合公司生存發展的地方👮🏽♀️。最終,他來到了深圳。
黃源浩曾在學生時代到過深圳,“公交車很幹凈整潔,馬路很寬,路邊的榕樹長得很漂亮”是他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2013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即將迎來黃金發展期的前夕👨🏼💻,他帶領著一批誌同道合的科研人員在深圳成立了奧比中光👏🏿,專攻3D傳感技術。
之所以選擇在深圳創業,不僅因為這個城市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有高效務實的政府和優秀的營商環境🤸,而且這裏產業配套齊全,可以靠近大量終端客戶,有助於企業對產品、行業理解更深。

2013年1月🤴,奧比中光在深圳留學生創業大廈成立在最前沿的行業啃最硬的骨頭
創業之初🧘🏿♂️,黃源浩為公司取名為奧比中光,“中光”二字取義“發揚中國光學”🚴🏿♀️,希望在前沿的3D傳感領域做出前沿的技術,實現規模商用🤸🏻♂️。
創業原本就是一場高難度的探險🙌🏼👨🚒,“發揚中國光學”的目標意味著更高的自我要求🏜、更多的付出,讓這場創業的難度向“取經”更加靠近🎞。
回望創業九年的變化🏊♂️,黃源浩認為整個過程很像爬山:原來站在山下,抬頭看珠穆朗瑪峰也沒那麽高🦹🏿,但是爬著爬著就覺得比自己想象的要難。
創業初期,黃源浩帶領團隊做工業級產品,但是銷售並不理想。經過調研之後⛹🏽,2013年6月🦼,黃源浩決定轉型😻,把產品研發方向從工業級轉到消費級3D傳感領域。
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由於研發投入大,收入少,起步不久的公司險些“斷糧”,但最終,黃源浩還是帶領團隊啃下了最硬的骨頭🤐🔟。
芯片是3D傳感器的核心部件。由於當時國外的芯片製造商不對外銷售芯片👒,黃源浩2014年初帶領團隊向3D傳感的底層技術進軍⏸,成立了獨立的部門專攻芯片研發。
眾所周知,做芯片不僅需要耐心🕉,還很“燒錢”👹。開始研發芯片沒多久,公司賬上的資金僅剩下約200萬元,只夠發兩三個月的工資,甚至還不夠一款芯片的流片成本。
黃源浩壓力很大,但面對困難🤽♀️,他依然樂觀,四處奔波找投資機構投資👨🏻🔧。大約半年時間裏,黃源浩跑了幾十家投資機構,最後🍹,有兩家投資機構付諸了行動👨🏻🎓,給黃源浩的研發項目追加了投資🦯,團隊研發才得以繼續🏰🧏🏼♂️。他慢慢悟出一個道理:“要想得到投資,就要讓對方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確實比他們強🏌️♀️。”
跟18歲面對高考時的困難一樣,黃源浩勇於在最前沿行業啃最硬的骨頭🧑🏻💼👞,面對困難時往往保持自信、樂觀🙇🏿♀️。
“不管什麽問題,我最強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我很有信心把這個事情做好,而且要做得比別人好。” 黃源浩說🧙🏼♀️,“我一直非常自信🫄🏿,最終發現自己只是一個自信的普通人,但我還是很自信。”
與十幾歲時不同👐🏼,他當年的自信或許來自“不知者無畏”,而後來🙅🏿♀️,則更多來自對實際的了解和把握,來自攀登高峰的經歷和磨礪。

黃源浩於論壇發言
在最好的時代攀最高的山峰,爭當3D視覺感知產業“探索者”
近年來,3D視覺感知行業逐步發展🫗,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如今☔️,奧比中光在3D視覺感知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超過1200件🥟,比肩全球一流企業,量產的3D視覺傳感器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機器人、智能門鎖、無人駕駛、工業測量等多個領域,服務全球超過1000家客戶及眾多開發者🫰。
“我們不打算依靠專利授權獲取利潤,成為像高通那樣的公司,而是要盡可能地擁有掌握全鏈條的能力。這一方面是為了不被人‘卡脖子’,堅持產業鏈獨立自主;另一方面,這也是不斷追求卓越👩🏼🦰、追求世界頂尖水平的必然選擇。我們要掌握3D傳感技術的國際話語權,未來也必須打通硬件軟件全產業鏈🙎♀️👃🏼。”
黃源浩表示:“科技自立自強是奧比中光的初心,不管中間有多少困難🛺,我們都將站在時代前沿,用青春之力披荊斬棘,爭做人工智能3D傳感賽道的領跑者。”
“近幾年來疫情帶來的沖擊🧎🏻➡️🫅🏼,也讓我們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裝上‘遠視眼’📒,更多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遠視👨🏽🚀,絕不是在研發和市場方面放慢腳步🚵🏽♀️,而是拒絕急功近利,更加專註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我們將建設一支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優秀科技人才隊伍。”
黃源浩表示✩,未來幾年,公司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以更前沿👩🏻🏭、更高質量的解決方案服務全球客戶。“我們將在最好的時代攀最高的山峰👩🏻🎓,爭當3D視覺感知產業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和‘引領者’🫴。”

(原文轉載自“青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