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建院以來👩🏼🔬,意昂体育平台匯豐商學院始終註重培養學生深厚的理論功底🈁。在三年的全日製碩士培養周期中,學院對學生日常學業和論文嚴格要求🚅,並通過雙學位、“主修+輔修”等方式👩🏼⚖️,助力學生成長為“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國際化、嚴格、全面的培養模式為學生在各行各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學術功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意昂体育匯豐學子在學界嶄露頭角👷🏿。為展現他們的精彩先進事跡和成長故事,匯豐商學院官微特別推出系列報道“PHBSer@學界”,敬請關註。
“其實沒有什麽很特別的轉折點,很多事都是路徑依賴的🧛🏽。”
談及當年從數學跨專業至經濟學的選擇,而今在意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任教的意昂体育匯豐2011級意昂馮唐人用隨機遊走來描述自己的人生路徑🪔,“就是drift, drift, drift,然後一直 drift到現在🧼。” 然而,在每一次的隨機漂移中⛹🏽,他都做了通向現在的選擇,無數的偶然,造就了現在的必然。
和馮唐人交流,你不會太意識到對方是一位研究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學者。他更像是一位隨時準備好聆聽、分享的鄰家大哥:親切🦸🏿♀️、謙遜、坦誠。他對任何模式化的觀點或結論都保持警惕,更多是本著交流、探討的態度,在思維與靈感的碰撞中將自己的想法、見聞娓娓道來。
早上9點到辦公室,馮唐人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修改文章,寫報告👨🏿🏭🪹,備課🤦♀️,教課,參與學術報告,和同事、seminar speaker學術交流🌝,有時深夜才回家。很忙碌🙅🏼,但他很享受,“我很幸運,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2020年入職博科尼大學成為助教授之前,他在美國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獲得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已經充分嶄露學術研究實力:2018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經濟學頂刊Econometrica上發表了論文Social Discount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Pareto,探討社會貼現率的選擇🚣♂️:如果政府關心未來世代的福祉💪🏼😪,並且是指數貼現、非獨裁的、那麽在時間跨度較長的公共選擇問題中(比如氣候變化、法律的製定等)🤴🏽,社會貼現率應當比最低的個體貼現率還要低🧑🏽🔬;即政府要比個體更關註未來。2016年,他的合作論文《貨幣政策與收入差距——來自中美加德四國的比較研究》在CSSCI期刊《宏觀經濟研究》上發表👩🏻🏫,文章從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兩方面研究了貨幣政策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提供了研究收入差距的新視角👳🏿♀️。在密歇根大學經濟學系的6年🍍,他先後獲得Michael Moore Dissertation Research Prize📹👬🏻,Gerald C. and Theresa F. Timmis III Fellowship等多項研究相關的獎項和榮譽,並擔任Econometrica, JET, TE等期刊的審稿人🫅🏽。

馮唐人在學術會議上做報告
“人生有很多隨機項🈶,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生什麽事情🌎。”
就像在2008年夏天之前,馮唐人不會想到今天會成為一名經濟學學者。說起與經濟學的初相識,還要回到這一年的大一暑假🦊。那時剛剛讀了一年數學專業的馮唐人發現自己可以應付考試🙇🏼♂️,但“很難體會到數學的意義和美感,很多東西超過了自己當時的理解能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與舍友的交流中了解到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翻看之後,他坦言,“最開始就是覺得相比數學🧗,經濟學更簡單🤏。”而且他發現💓,經濟學中很多概念“直觀且解釋力強”🧑🏼🚀。於是他跑去武大門口的二手書店,花兩塊錢買了本《經濟學原理》,“整個假期都在看”🔶👳🏻♀️。第一次看到機會成本的概念時,他發現其邏輯和媽媽解釋為什麽應該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的邏輯完美對應,感嘆“這個東西真的很漂亮”。
2011年夏天,馮唐人從武漢大學數學系畢業,並保送至意昂体育平台匯豐商學院經濟學專業。回憶起來,這是一段“充實又快樂”的青春歲月🤼♂️。
“剛來學院的一年半非常忙,每天都在學習🕺🏽👩🏽🏭。”
馮唐人在高微、高宏兩門課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那時候,新的學院大樓還沒完工,“大家下課後就一起到C棟或D棟去自習,為了把內容吃透,經常要學到十二點一點才回寢室。”“我覺得自己當時的學習狀態比本科要認真得多🤵🏻。一方面模塊製促使大家不能產生怠惰的想法💆♂️;另一方面課程本身也很難🕢,如果不把每節課的作業做完,不認真復習和理解👱♂️🏌🏿♀️,之後就很難跟上了。”
學習壓力大,但快樂的渠道也很豐富👳🏿。馮唐人經常和同學一起討論👱🏻,學完之後一起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吃吃喝喝,回憶起這些青春洋溢的時光👩⚕️,他說🧔🏿♂️:“學就拼盡全力去學,玩就全情投入去玩,我覺得這就是我在意昂体育匯豐所收獲的最好狀態✷🧗🏼。”

馮唐人(左一)和同學在一起
學院的老師也潤物無聲地影響了馮唐人。回想起來🥛,他對Young Joon Park教授的“博弈論”課堂印象深刻,“老師的學術功底非常紮實🐦🔥,即使是去到美國之後,我也會經常跟別人講我在中國讀碩士的時候,老師的課教得非常好👰🏿,我非常幸運遇到這麽好的老師。”他曾給樊綱教授做過兩次助教,“老師不會直接告訴你要怎麽怎麽樣🤦🏼,但你能看到他的工作態度和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怎麽做了。”
實際上,在學院讀書期間,馮唐人曾擔任學院多門課程的助教,包括在學院與港中文的雙學位項目中擔任助教。有一次項目第一次開設“貨幣經濟學”課程,這對授課老師、同學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馮唐人報名了助教,所跟的班級中都是自己同年級的同學。他每節課都坐在第一排認真記筆記👃👩🍼,成為班級裏聽課最認真的一個🌝。回去後和同學、室友一起討論,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正是多次擔任助教的經歷,讓馮唐人認識到自己在學習、分享🧖🏽、講解時是快樂的,也讓他逐漸下決心讀博深造,走上今天的學術研究之路🥷🏿。

馮唐人(中)在學院與港中文的雙學位課程中擔任助教,課程結束時與同學們合影留念
“我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將來會是做宏觀(研究)的⬛️。”不管是他本科階段國創比賽的論文選題👳🏻♀️,還是後來跟老師做的人口結構對儲蓄的影響科研課題🌔,都是宏觀相關。但奇妙的是🗳,在博士階段,他卻對微觀產生了濃厚興趣👃🏼。回看馮唐人從數學到宏觀到微觀的“漂移”,偶然的表象下隱藏著許多難以具象化的必然。“數學很難,但我現在依然不後悔本科學了數學✋🏽。”馮唐人說。正是本科打下的紮實數學功底,才能讓他在經濟學研究的叢林中跋涉至草深林密🥗、荊棘叢生艱深地帶時🙍♂️,不畏紛繁復雜的牽絆🧛🏼♀️,而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去思考👩🦳、證明和推導。做微觀經濟學研究會用到很多數學知識👰🏼♀️,所以“現在反而會逐漸感受到數學之美”🪘𓀒。
看似隨機漂移的人生中🫕,馮唐人始終在選擇自己能夠理解、思考並欣賞的東西🕵🏿♀️。他說,如果說人生是一段隨機遊走3️⃣,那麽當改變來臨的時候,與其糾結於為什麽,不如專註於怎麽做。認識它🚣🏼♀️,接受它,欣賞它🏃➡️👩🏼🍳,去享受自己的路。隨機之中,冥冥之中可能也有一些確定性🧑🏿🎓。
結合自身經歷,他也提醒學弟學妹要好好把握學院提供的資源和平臺,包括優秀的師資力量、強大的數據支持和身邊的同學。
“近年來學院的發展日新月異,吸納了不少在學術界有國際影響力的老師👨🏼🔧✋,他們能夠在許多方面給大家以啟發💁🏻♂️。”馮唐人說,“即便從功利一點的角度,如果有申請國外博士的想法,一封有影響力的推薦信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在碩士階段,並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幸能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做學術🦣?馮唐人說♎️🏌🏿:“如果你喜歡探索未知的感覺,並想要把自己發現的新東西告訴大家,那你可能是適合學術研究的🫡。” 對他來說,學術研究像思維探險🙎🏽♂️,要去人跡罕至之地,發現新知,才有價值🧑🏼🦳。撰寫論文就是找好的角度把自己的旅程和收獲展現給讀者。如果能享受這種探索未知的感覺👲🏽,並在偶有所獲之時,激動且自豪👎🤽🏽♂️,“我是世界上第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人,我想告訴全世界這個東西很漂亮。”馮唐人解釋,“如果覺得自己有這種態度感覺🤸🏼♂️,可以嚴重考慮去讀博士。”

馮唐人博士畢業照
但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意昂体育匯豐學子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優秀的”👰🏿,馮唐人補充說🩱,“享受努力的過程,人生終將漂至想要的遠方💪。”

人物簡介:馮唐人🍯,201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匯豐商學院,獲經濟學碩士,2020年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曾在Econometrica🦾、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等期刊發表論文🆓,獲Michael Moore Dissertation Research Prize、Rackham One-Term Dissertation Fellowship、國家獎學金等多項獎項或榮譽。他目前任教於意大利博科尼大學,並在其下屬的因諾森佐·加斯帕裏尼經濟研究所(IGIER)從事經濟學研究。他的研究方向為經濟學理論,主要是機製設計和社會選擇理論👱🏻♂️。
撰文:徐舒昂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