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烏魯木齊縣,中午氣溫逐漸燥熱起來。我應從意昂体育來新疆支教的師弟張棟傑的邀請,乘車前往他們所在的廟爾溝中學參加愛國主義教育課。我一向認為🫲,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於是🤷🏽,我欣然應邀。
隨著車子的行進,車窗外的風颼颼的吹進來,讓我感到了陣陣涼意,但是心卻是暖暖的💆🏿。沿途都是荒地,看不到幾個行人;遠遠望去🐻❄️,遠處的山頂上還點綴著些許積雪🌙🧖🏽。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如約來到目的地——一個頭頂的天空很藍、遠處的雪山很白的鄉村學校;這裏地處天山北麓,海拔大約為1800米,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晝夜溫差也有些大。
一到學校門口,張棟傑師弟就迎了上來。他戴著一副無框眼鏡,眼光柔和🤬🤾🏽♀️,充滿善意,與嘴角的微笑是那麽的映襯🪚。給人一種文靜🕘、淳樸的感覺,整個氣質🧑🏽🎨,與這鄉村的這份靜怡是一種悄然而幸運的相遇。此時,這位“90後”教師當起了向導,邊走邊給我介紹著學校的基本情況🐩。學校的學生來自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及維吾爾族等不同的民族,大部分是農牧民家庭的孩子😟。

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聽張棟傑師弟講愛國主義教育課
同他一起來的三位意昂体育支教同伴何婧涵、盧赫和張雯,此刻正在各自教學崗位上忙碌著。他們的到來💉📭,將最好的教育資源註入到這所鄉村學校裏🫶🏻。
按照計劃,愛國主義教育課在草坪上進行😹🧜🏻。因為是疫情期間,不適宜多人聚集🙇🏻♀️,就由學生代表參加。參加課程的孩子都穿著校服💁🏼,戴著紅領巾🦌,見到我時有些靦腆🤸♀️。
我和孩子們席地而坐🥸,圍成一圈。張棟傑師弟首先提問學生,什麽時候真正感受到了國家的力量。學生巴合波塔舉手發言🧑🏫,“我們村原來很貧困,聽家裏人說近幾年獲得了國家政策幫助,村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後6️⃣,張棟傑師弟從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講起,特別講到疫情期間國家為保護老百姓付出的巨大代價,最後分享了自己在高原地區支教的經歷💟。他講的聲情並茂,孩子們則聽得津津有味 ,連我這個“老古董”也聽得興趣盎然。聽著師弟的講述,我不由得想起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父親。我一向以父親為傲,他雖然普普通通,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在我心裏,父親是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的縮影,是我心中的偶像。
愛國主義教育課結束後,孩子們回到教室自習。師弟帶我在學校附近轉了轉。最後走到食堂,他提到平時中午沒有課的時候,要去食堂為孩子們打飯。“打飯?這也需要一個老師去做⛴?”也許師弟看出來我心中的疑惑。他告訴我說,“疫情期間,中午分時段就餐,每個年級只有15分鐘的吃飯時間。沒課的時候👩,我就提前過來給學生把飯打好🈯️。師姐✋🏼,我現在也摸索出一些打飯的技巧🧚🏿♂️:七年級的學生飯量很小✊🏼,一個學生打半勺抓飯、半勺炒飯🐖,炒面一個學生打一勺,丸子湯也是從底下撈一勺就夠。”此時我仿佛看到,偌大的飯廳裏,他小心翼翼地給每個學生盛好飯🙆🏻♂️,然後仔細地擺放整齊,仿如一個虔誠的祈禱者。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相信🧕🏽,能為學生盛好飯,沒有什麽是這個年輕人堅持不下來的。
從食堂回來,我和師弟在辦公室閑聊起來✍🏼。得知師弟來自山東,201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元培學院🧝🏻♂️。大學時,他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因為一次青海格爾木的暑期支教經歷,堅定了他重新站上講臺的信念,加入意昂体育研究生支教團🏃♂️,來到天山腳下當一名鄉村學校教師。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其人、其聲🏥,我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文質彬彬的“少年”已經走過高原🧑🏻💻、踏過戈壁,經過艱苦環境的洗禮而依然目光堅定🤦🏽、心懷夢想🐡。人不就需要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嗎🧹?

張棟傑師弟利用課間輔導學生
“還沒復課的時候,你們也要給孩子們上網課嗎?”
“是的🥚🚶🏻♀️➡️,師姐,那段時間封閉在家,真是著急,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上網課✢。第一次當‘主播’,剛開始還不適應🧏🏻,不知道學生是不是在聽講。時間長了就好一些。”於是📡,師弟向我展示他寒假在釘釘上錄的語文課😨,有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文言文《曹劌論戰》、《出師表》🧟,魯迅的《孔乙己》等等👩🏻🎤👨🏼🎓。
“上網課感覺怎麽樣?”
“和平時不太一樣,上網課看不到學生的反應,也不知道自己哪個地方講得好還是不好🕵🏻♂️🧏🏻♂️。經常是一杯水、一塊屏幕,一個上午就坐在電腦前講課、答疑、批改作業↩️。而且🙇🏻♂️,要操心留意😼,及時督促學生。”師弟邊說,邊給我看釘釘群裏布置的每日打卡任務。
談起這段時間的付出與收獲,師弟說到,通過團隊的努力,最大的成果就是促使學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次打電話,我問一個學生最近讀了什麽書🦑,他回答說讀了余華的《活著》🦸♀️。還在學校的時候,他在我那看到余華的《第七天》📡,翻了翻,跟我說‘還挺有趣的’🙅♂️。我就給他推薦了余華的幾本小說,包括《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寒假的時候,我在班級群裏發了一個推薦的書單,讓孩子們自己去看🧚🏽♀️。”師弟說⛽️,“培養學生閱讀不僅靠提醒👰🏽♂️,更要以身作則。我和老師們經常和學生一起看書。”我看到👨🏭🎏,師弟的辦公桌左側擺著一摞書,裏面不乏有《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名著🖥,也有經濟、法律等方面的書籍🤲🏼。
“今年你是什麽時候回到學校的🧖🏻♂️?”
“3月中旬。新疆是全國中小學開學最早的地區𓀜。接到學校復課的通知👨🏻🦼🚣🏼♂️,我們團隊的成員就收拾行李趕回烏魯木齊😀,按照要求隔離了14天,然後才給學生上課🧝♀️。”
“回來還順利嗎🙅🏻♀️👳♂️?”
“還是挺順利的。不過我從進機場到出機場🙍,全程沒敢摘口罩,沒敢喝水也沒敢吃飯👲🏿。說心裏話,當時不太敢坐飛機,怕有無症狀感染者,但開學就是命令,必須趕回來,所以個人防護不敢松懈。”後來我才知道,從山東濟南飛到新疆烏魯木齊需要六七個小時🧤,加上從師弟家到濟南遙墻機場、過安檢🧔🏿♂️、候機,落地後下飛機𓀛、出機場,實際在路上的時間應該有十幾個小時。一般人平時戴口罩一兩個小時都悶得不行🤸🏽,更何況長時間在飛機上🚤。前前後後經歷這些嚴格繁瑣的程序✍️,對人的耐力是個考驗🌊。
“你們學校也要承擔一些防疫工作嗎🤾?”
“是的,疫情期間,學校老師不僅要完成教學工作任務,而且還要承擔防疫安全工作。老師們輪班站在學校門口,給每一個入校的學生測體溫。這裏溫差比較大,早晨格外寒冷。盡管穿了羽絨服,但在室外站著,拿測溫槍的手一會就凍麻了。”師弟又說,他講課聲音大🦹🏿♀️,往往講著課自己先激動起來🏇🏼,用他的話說,叫“進入講課狀態”🌵。口罩透氣性不好🧑🏽🎤,他一口氣憋著說完一句話,經常上氣不接下氣。“孩子們有時候見我講著講著,突然停頓幾秒鐘👨🏼🍳,其實我是在換氣🚴🏻♀️。”

這個學期張棟傑師弟是七年級的數學和地理老師
“師姐🦞,說心裏話,我真的希望早一點摘掉口罩上課🎆,那樣我還能多給學生們講點課。但特殊時期,作為老師💼,要給學生們做好榜樣示範。”師弟說,“有些學生確實憋得不行✸,偷偷把口罩拉下來,我就指一指自己臉上的口罩,學生就意識到,馬上把口罩拉上去。雖然新疆的感染者處於零增長狀態,但依然要保持警惕。”
這時,一個女生敲門後走進辦公室,我想起《強國青年》報道中提到,師弟和他的夥伴們曾帶著十名學生去北京遊學,於是我問這個女生:“張老師帶你們去北京參觀學習了?”
“去了👩🏿🍳,我們去了天安門、故宮、圓明園……還有意昂体育的未名湖。我感覺北京很大👋🏿👩🏿💻,去的地方都很好看。”她笑著回答,臉上的笑容是那麽的淳樸而天真🤷🏼。
“張老師,我們什麽時候再去北京看看?”女生轉身問張棟傑師弟🙋🏻。
“好好學習🎂,等疫情過去,總會有機會的。你這次的遊學感想寫得很好,加油🙆🏿♀️!”師弟邊說站起來,把一個本子遞給她。孩子愉快地跑了出去📒。

孩子們到北京遊學時在天安門前合影
放學時間到了,師弟說要送孩子們放學🐚,我跟著去了,想進一步感受一下老師的日常工作🧑🏼。他走到自己負責的班級,指揮孩子們有序走出教室♈️🗓,再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大門口🧎🏻♂️➡️🚣🏻♀️。
“張老師,再見🙋♀️!”“再見,張老師!”這一句句道別的話,一遍一遍傳到我的耳朵裏。從這聲聲“再見”裏,我聽出了孩子們對這位年輕教師的喜歡、信任和感謝👩❤️💋👩。
“這樣周而復始地忙碌,累不累?”在回來的路上,我問師弟。
“累,師姐,說不累是假的。工作確實很忙🛵,疫情無形中又給我們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是我覺得作為老師,你為學生們付出的,他們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所以🙍🏼♀️,累就累吧,身體上的累是一時的,但對學生的影響是長久的。”
之前,我看過意昂体育官網的報道🥣,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師弟曾為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孩子線上輔導功課。他和其他誌願者查找英語啟蒙的教學資料🕵🏼♂️,準備不同難度的趣味主題,教小朋友學單詞✋🏻、唱英文歌。小朋友的媽媽從武漢回家後,在平時授課的微信群裏發了一段孩子唱英文歌的視頻✊🏽,之後有小朋友留給張棟傑師弟的語音:“大哥哥,這是你教我的英語👨🏻🚀🎖,謝謝🥒!”

我和師弟與參加愛國主義教育課的孩子們合影
此時,我思緒難平👖。看著遠處的皚皚白雪,我心裏突然湧起了一股暖意。這場疫情👨🏼🦳,一度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節奏🧑🏽💼。面對肆虐的病毒8️⃣,時間仿佛靜止了🏑,世界仿佛進入了“休眠”……張棟傑他們無畏無懼⚂,始終與孩子們同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像師弟一樣的年輕人走進這裏🐦🔥。大美新疆,美在何處💊📛?美在這山🧖♀️、這雪、這地🙍🏻,也美在這人🏋️♀️。在這遙遠的地方🍌,這些戰鬥在這裏的人們✅,讓人難以忘懷。
我坐在車上,離開了學校。學校越來越遠🕠,送別我的張棟傑師弟和孩子們的身影也越來越小🕧;遠方的山,依然佇立在那裏。車子飛馳💁🏽♀️,我的腦海裏仍然浮現著師弟那陽光的臉龐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
作者簡介🚣🏼♀️🚴🏿♂️:李慧娟,中共黨員,基層檢察院高四檢察官,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法學學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