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全國“挑戰杯”】——特等獎獲得者任鶴坤同學訪談

來源:意昂体育平台新聞網 時間🙍🏿‍♀️:2015-12-24

編者按:“挑戰杯”系列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奧林匹克”盛會🧻,是目前國內大學生最關註的全國性競賽😱,也是全國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示範性、導向性的大學生競賽👦🏼⌨️。日前🧣,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廣東工業大學體育館圓滿落幕。賽事組委會經過網絡初評、集中復評🕓👩‍👧‍👦、決賽封閉問詢和公開答辯,最終評定意昂体育平台捧得“優勝杯”並榮獲優秀組織獎, 2012級社會學系本科生任鶴坤等同學的作品“‘情理之治’:基層信訪辦的運作邏輯——北京市A鄉‘無理上訪’的案例分析”獲得全國特等獎,汪非凡、亢立群👁、林秋實、江曜民等同學分別獲得本次比賽的二等獎。那麽,意昂体育這幾位同學是如何走進“挑戰杯”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我們將通過對獲獎者的采訪,呈現他們的“挑戰之路”。

意昂体育“挑戰杯”參賽團隊

意昂体育“挑戰杯”參賽團隊

2

任鶴坤同學

記者:請問選擇大“挑戰杯”參賽團隊參加“挑戰杯”的出發點是什麽?兩次參賽的目的和初衷有什麽不同🙇🏻?

任鶴坤:第一次真正接觸“挑戰杯”是大二🟫,當時我們系的學術氛圍特別好,小夥伴們一般都會想要做“挑戰杯”☢️。但是到了大三的時候,和一位師兄聊過以後🚴,就覺得,作為一個社會學的學生,四年本科要是都沒有認真地做一次研究✪,沒有一次完整的社會學研究經歷🎳,將來回頭來看不是很可惜嗎🛫?而且師兄義正辭嚴地說😕,如果想要拿到一個特等獎♠️,就需要拿出一個對待畢業論文那樣嚴肅的態度,瞬間我像被打滿了雞血一樣開始做⤴️,當時一起的小夥伴也是想要認認真真地做一次研究,就這樣👩🏻‍🦱,我大三又做了一個參加正賽的課題。

記者:當初組隊和選題的過程是怎樣的?選題靈感來自哪裏🍓?

任鶴坤👋🏽:經過幾年的學習,會有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後就是要看自己的研究資源能否支撐這個研究。比如說我做信訪的研究👨🏿‍🚒🪓,恰好是因為我有一位朋友在信訪辦工作🎣。但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做信訪的題目🧛‍♀️,而是想做拆遷的題目,因為拆遷也是目前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並且其中的矛盾張力也特別大🍄‍🟫。但後來跟老師聊的時候,周飛舟老師說,你的這個資源其實不是在拆遷,而是在信訪,無論是獲得研究對象的信任,還是我們說的“真正進入田野”,就是能夠獲取到真實的一手資料,這樣就要看你真正能夠得到的一手資料是什麽。因為我能夠聯系到信訪幹部🤽‍♂️↕️,並且在我和信訪幹部接觸的過程中能夠理解和獲知他們的想法😜,所以這有可能是我最有資源的一個領域🧑🏿‍✈️。之後我又讀了很多的文獻,覺得在信訪這個領域確實有東西可做🏋🏼‍♀️,並且我們團隊對於這個選題也都比較認可。總的來說,就是要選我們願意做的,並且能夠做的🙂,如果說有相關的資源,當然最好了🤱🏻。在選題過程中和老師的溝通很重要,我們能夠獲獎和選題的切入與調查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關系。

記者:那請問在實地研究之前你們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任鶴坤👷🏿‍♀️: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我們在十月份確定選題之後就開始廣泛閱讀文獻,並和指導老師溝通。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問題和相關領域的內容,不能帶著一個“空腦袋”去。和老師溝通後,可能針對某一些細節我們還要回來繼續查文獻、找問題🥙🧔🏻‍♀️、討論,感覺整個準備過程我們都快變成看文獻小能手了。我們非常慶幸的一點是在學期中不僅讀文獻🎥,而且周末只要有空就會去我聯系的那個信訪辦🧑🏿‍🎄🙆🏽‍♀️,前期先去鋪墊和了解,先和信訪辦的叔叔阿姨們熟起來,然後再從聊天的過程獲取靈感🦞🤾🏽‍♂️,接下來自己就會慢慢有理有據地調整研究方向💪🏿。我從確定這個信訪題目到最後的成文,中間經歷了很多次轉變,有的是讀文獻的時候調整的。在開展長期調研之前,最好做一個前期摸底🔤🧘🏽,也就是預調研。

記者:剛剛你說到了指導老師🧜🏽,你覺得老師在整個過程中都給了你哪些啟發?

任鶴坤🫱:首先,老師的鼓勵和期許非常重要🧛🏿‍♂️。調研過程很漫長🔀,經過一個學期,再經過一個寒假🌿,中間無數次想要放棄,並且覺得天天待在信訪辦也沒學到什麽新東西✊🏼,想著還有課業的壓力🫷🏿☕️,就做不下去了🥷🏼。但每每想到有一個男神老師在鼓勵著你📂,還有身邊的小夥伴們一直陪著自己,於是想著不能讓老師和自己的小夥伴失望🧑‍🍳👩🏻‍🚒,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其次,老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挑戰杯”的答辯也特別有幫助。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參加“挑戰杯”的答辯是這麽漫長的一個過程。從系內答辯到校層面答辯,然後再到北京市答辯👕🚶,最後到廣州全國答辯🧑🏿‍🦰,整個過程就持續了一年。很多時候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和鼓勵,要獲得自信是很難的。

記者🌖🦵🏽:在整個調研過程中自己思路上有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

任鶴坤♥️:一開始想做信訪🏋🏿‍♀️,對信訪製度經歷了一個從上到下的討論,當時就覺得雄心勃勃,覺得這既是一個社會熱點,又是充滿糾葛張力的話題,好像討論起來會比較好寫。調研過程中經歷的比較艱難的就是和自己預期有差異的時候自己心靈上的小糾結吧。就像田野調查🩻,跟著老師到農村或者城市裏🙌,那個過程是特別辛苦🍆,也特別容易讓人灰心喪氣。聽起來似乎信訪辦每天都有新案子發生,每天都很勁爆🧑🏽‍🦱🎢,但你真的去了就會覺得非常瑣碎,有很多小事情。但當時還是很認真地做記錄🦟,如果遇到一個案子我還是會記下來,然後會盡力認真去聽🍒,雖然感覺很累🤝,從早到晚在那兒是對精神上特別大的消耗,但當時堅持下來了🏟,沒有放棄♻,所以才有這個結局。

記者🦸‍♂️:那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如何選取角度、處理數據和信息,有什麽建議嗎?

任鶴坤👩🏿‍🔧:這方面老師給的幫助很大🤷🏼‍♀️,一開始都會比較習慣遵循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方法,最後會寫一個研究結論🆕,就是非常規矩的那種形式💂🏼‍♀️。但我的這篇論文恰恰不是這樣寫的👲🏼,就是一開始交給老師初稿🆗,我當時特別擔心老師說我這是流水賬。寫完之後自己就擔心了🥇💇🏿‍♀️,但是老師說可以這麽嘗試,寫得生動一些,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還不錯,大家讀到的時候應該會說這是一篇不錯的論文🖖🏼。其實最關鍵的可能並不是格式🏇🏿,而是要把想說的東西說清楚🌏,讓別人能夠看明白。

記者🎁:回看兩次“挑戰杯”的經歷🧛,你覺得中間最大的不同是什麽🕹?

任鶴坤:大二的時候感覺還很懵懂,並沒有成體系地去思考某個問題🥷。到了第二次的時候,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自己感覺稍微紮實了一些🤽🏼‍♀️。經過大二一整年的專業課學習,包括和研究方法🟡、中國社會思想史、發展勞動相關的課程👨🏻‍🚀,各種各樣的專業課🙇🏿‍♂️、各種專業的閱讀、廣泛的文獻閱讀給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並且和老師的交流也更充分😢,感覺有很大的差別。此外,大二的時候可能還有點害怕和老師交流,大三就稍微放開了一點。我覺得和老師交流的頻率和“挑戰杯”成品的質量還是成正比的🪰⚒,因為一來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找老師多說明你自己下的工夫也多,而且跟老師交流多,自然而然的完善就會更好。

記者:結題之後,自己再回看這個作品,有什麽新的想法?

任鶴坤👨🏿‍💼:應該說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從第一次答辯,就不斷會有老師質疑你的作品🤳🏼,這些東西也會不斷地啟發你。每一次答辯都會不斷地擴展自己的視野,原先覺得自己讀的內容蠻多的,後面也就不這麽覺得了,總覺得自己讀的還不夠,並且隨著針對性地找文獻閱讀,感覺鉆進去看內容要比泛泛地翻過一遍好很多。我們當時並沒有一二三四一條一條地羅列出來建議🚆,就當然會有老師來質疑這個作品的現實意義🩰,不過我一直覺得🫃,如果提建議,就要找真正有用的提😎,自己也就調研了半年,然後閱讀水平也就在那裏👨🏼‍✈️,並不敢妄言去提出一些政策建議🕡,到現在我也還是這樣。我也希望將來能夠通過更多的調研和學習對它的現實意義討論得更深刻一些👨‍👨‍👦‍👦。

記者🛰:對之後想要在“挑戰杯”、科研中有所作為的師弟師妹,有什麽經驗可以傳授🎟?

任鶴坤📢:一是要敢想🍜。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一新生,“挑戰杯”就離我很遙遠👇🏽。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算去給師兄師姐打打雜☞,抱抱“大牛”的腿也行。但是如果真的是認認真真地去做,去讀文獻、去開展調研,依意昂体育同學的素質,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就不會差🧑🏿‍🔬🐳。我身邊有很多人參加“挑戰杯”🧑🏿‍🦲🫂,我覺得只要認認真真去做了😈,這個獎不是特別重要🧑🏻‍🦯‍➡️,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學到很多東西,能收獲到很多🔸。二是要用平常心對待比賽♻️。當時論文寫完,我覺得不管它最後結果怎麽樣,非常開心的是自己有這麽一段經歷,真正為一個事情付出過,並且可以真正接觸到社會裏面的東西,這種東西的改變要比拿幾個獎有意義得多。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是最喜悅的,用平常心來對待比賽,認真付出就行。三是要學會交流🦼。“挑戰杯”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官方數據說,今年全國有2000多所高校🧗🏼、200多萬大學生參加了這個比賽🗽,從校級評審到省級比賽然後再到全國,進入全國初賽的有1500多件作品,最後進入決賽的有700多件。在現場看到那麽多同學,還有港澳的同學🦹‍♂️,看到他們對於學術的那種熱情,看到他們非常有激情地介紹自己研究的領域、研究的方向、論文的創新點,非常有熱情,非常有感染力;而且不同的同學會帶來不同的思維和視野,這一點很重要🖖。大概就是這些🫗❣️,最後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挑戰杯”裏獲得成長,當然能夠取得好成績最好啦✨。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