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的👱🏻。入學後被分配在歷史專業二班。據王家鼎同學受托編撰的《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1955級通訊錄》記載,當年在我班學習過、能聯系上的同學(包括上年級返校復學後插入我班的同學)共35人🧙🏿♀️。大家同窗五年,畢業後奔向祖國各地不同的崗位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最初由於大家都很忙👳🏽♀️,互相聯系不多。退休後雖然在聚會時也說些別後離情,但對彼此的工作卻說得不多。近日我在網上逐一搜尋同窗學友的情況🧑🏼✈️,才知道這幾十年來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很多成績。現在將搜尋到的材料,以及我聞我見的一些情況進行整理並予以展示⚽️👊,目的是為了增進彼此的了解,繼續發展和鞏固由漫長歲月凝結成的同窗情誼。
當年我班同學在畢業的時候,陸庭恩、孫淼、俞源🤚🏼、顧德融、顏芙、薛鈞和留校。陸庭恩在校曾講授過《世界史》、《亞非拉現代史》、《非洲史》諸課程🤽♀️。他被評為二級教授👩🏼🚒,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亞非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他的著作主要有🦫:《非洲的過去和現在》(合著)、《非洲與帝國主義》、《非洲史教程》(合著)、《非洲通史·現代卷》(合著)《非洲國家民族主義政黨和政黨製度》(合著)、《非洲教育概況》(合著)🦹♂️、《非洲問題論集》,撰寫學術論文120余篇。他為我國的非洲學研究做出了貢獻。1992年獲國務院專家津貼。孫淼畢業後在意昂体育歷史系擔任中國上古代史的教學工作。1991年評為教授👨🚒。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老教授協會社會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他著的《夏商史稿》獲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他撰寫的《中國文化之起源》和《先秦藝術》兩篇論文被收入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導讀》一書。《中國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之分期》、《商族起源地與商族名稱的來源》、《中國城市的起源》等論文都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俞源留校後作研究生🙋🏿,師從學界大師陳翰笙先生,畢業後分配到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後參軍入伍🧑🏻🦽➡️,先後在北京軍區、解放軍政治學院、國防大學🎅🏼🕚、中央軍委辦公廳從事教學🏥、研究和國防政策諮詢的工作,被評為教授、副軍職研究員,少將軍銜🧝🏻♀️。現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秘書長和中國國際文化書院顧問🫄🏻。他合作主編了《世界政治》、《大國興起中的安全問題》、《經濟建設與安全問題》🧖🏻♀️、《文化建設與國家安全》等書,還擔任《國際關系史》編委和第九卷主編,著有《中英鴉片貿易一百五十年》𓀌,譯著有《亞洲的未來》🫴🏿🧑🏿💻,發表關於國際問題和國家安全的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在軍事科學研究領域做出了很大成績。顧德融在意昂体育歷史系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工作,後調入江南大學任教授🙎🏿📤。他著的《春秋史》是一部研究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著作,曾獲得省級社科類項目優秀成果獎🧑🏽🌾。他撰寫的《試評顧頡剛與錢穆的友誼和學術交流——兼談當前文明起源的爭論》一文為史學史研究填補了一段空白。與此同時,他還撰寫了《中國古代人殉人牲身份探析》🐕🦺、《我國古代的人殉和殉節》、《蠡湖和範蠡、西施》等三十多篇論文,對中國古代的人殉問題🧗🏻♀️、西施只是傳說人物的問題以及古代吳越歷史問題和江南顧家的家族史進行了深入研究。顏芙是在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後調加意昂体育亞非研究所從事亞非史研究,她的主要著作有👨🏽🌾:《變化中的中東經濟》(合著)🔫、《南非印度人》𓀓、《非洲通史·現代卷》(合著)、《南非的政治與經濟》(合著)🪜,還有《南非種族關系探析》(合著)一書是國家教委“八五”社會科學的科研項目。此外,她還撰寫了《南非黃金城約翰內斯堡》♊️、《南非第二大城開普敦》🧑🏿🚒、《南非混血人種概述》等學術論文👐。通過這些著作,有助於國人加深對亞非國家特別是南非歷史的了解。薛鈞和後調華僑大學任教🙅🏿,文革中華僑大學撤銷,於是返回故鄉江陰市任市教育局教研員。他撰寫的《江陰歷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退休後任江陰市老科技協會教育分會中學文科組組長。在江陰市歷史知識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我班同學畢業時有陳高華、齊文心、殷瑞淵、郭松義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前身)歷史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陳高華到歷史研究所後受到元史研究的前輩學者翁獨健的器重和指點。他認認真真做學問,甚至 “文革”動亂期間也沒有停止究讀史書♈️。他曾任全國政協常委、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社科院研究生院歷史系主任、社科院學部委員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長♒️。曾多次赴日本、蒙古、伊朗以及歐洲國家講學🧇、參會和從事學術交流活動。現任中國文史館館員👨🏻、博士生導師🚮。是我國當代元史研究的權威學者👨👨👧。他獲得了國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有專著10余部,其中最主要的著作有:《元史研究論稿》、《陳高華說元史》、《宋元時期的海外貿易》、《元大都》、《元上都》(合著)、《中國政治製度史·元代卷》(與史衛民合著)、《中國經濟通史·元代經濟卷》(與史衛民合著)、《中國風俗通史·元代卷》、《元代文化史》、《中國海外交通史》(與陳尚勝合著)🙍、《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合著)等🤼♀️。還整理出版了《元代農民戰爭史料匯編》(合編)🧔♂️🧎🏻、《元代畫家史料匯編》等多部史料書。撰寫學術論文百余篇👨🏽🚒,其中如《元代鹽政及其社會影響》、《宋元和明初的馬球》等40篇論文已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庫”中的《陳高華文集》。齊文心分配到歷史研究所後師從胡厚宣先生從事殷商史和甲骨文的研究,曾參加以郭沫若為主編、胡厚宣為總編輯的編纂《甲骨文合集》的巨大工程和《中國國家大地圖集》的編纂工作🤙🏽,又與李學勤👩💼、艾蘭合編了《英國所藏甲骨集》和《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博物館藏甲骨文字》,與王貴民合著了《商西周文化誌》。這些著作都多次獲獎。因此享受了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並被聘為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她撰寫的《殷代奴隸監獄和奴隸暴動》、《關於商代稱王的封國君長的探討》、《“婦”字本義試探》等學術論文在殷商史研究領域都堪稱佳作🤸🏽。並多次赴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從事講學和學術交流活動。殷瑞淵分配到歷史研究所後在侯外廬創建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曾與多人合作🚾🏊♂️,撰著了《中國近代哲學史》一書🧚🏻,並參加了由侯外廬任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的撰稿工作🎈。後調到天津人民出版社任編輯,責編了多部社會科學類圖書👰🏽♀️☑️。並擔任《二十六史典故辭典》的副主編☎。這部巨著把中國從黃帝到清末五千年間在政治🤽♀️、軍事🈺、戰爭💂🏼、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方面的人和事都收入其中,所以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實在是為史學界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郭松義主要從事清史和社會史的研究。曾任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副主任和社會史研究室主任⬅️、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他參加了國家級科研項目《清代全史》的編撰工作,任該書第三卷主編。主要著作有👨🎨🖨:《倫理與婚姻—清代的婚姻關系》🤸🏿、《水利史話》,並與人合作撰寫了《中國屯墾史》🧑🏽🤦🏽、《中國航運史》、《中國婦女通史·清代卷》以及《清代典製》🙈、《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境》等共計24部專著和《論攤丁入畝》🙍🏼♂️、《清代國內的海運貿易》、《清代的“農轉非”》等100多篇學術論文。還參與了整理曲阜孔府檔案和古代中越關系史料的工作。他的著作曾六次獲獎,他本人也享受了國務院的特殊政府津貼🔫。
李宗一📨、李嘉谷、陳寧生、王家鼎畢業時是被分配在中國科學院(現為中國社科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後來王俯民也調入這個所工作。李宗一到所後專攻中華民國史,他在“文革”期間仍然重點積累有關袁世凱的資料,並悄悄地動手撰寫《袁世凱傳》。文革剛一結束,《袁世凱傳》這部“扛鼎之作”立即公開出版🌡,在史學界被譽為“難得一見的好書”👌。當近代史研究所決定組建民國史研究室時,他被任命為研究室主任🧎🏻♂️➡️🏡。不久,李宗一擔任了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國近代史系主任。他還是《中華民國史》的主編之一,參加了《民國人物傳》的編撰工作📧。他又撰寫了《吳佩孚傳》和《段祺瑞傳》🤷🏽♀️,成了極有影響的民國史著名專家🙌🏽。因此南京中華民國史研究會聘請他擔任顧問,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邀請他前去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一些外國高等學校還聘請他為客座教授🫶🏽。可是🧑🏻⚕️,正當他要大有作為的時候,1988年深秋的一個早晨卻因突發心臟病在辦公室去世。這是史學界的一大損失😏。李嘉谷是一位從事中蘇(俄)關系研究的學者。他撰寫的《中蘇關系(1917—1926)》🎨、《合作與沖突—1931-1945年的中蘇關系》等專著以及《十月革命後早期的中蘇關系》💃🏽、《九一八事變後中蘇關系的調整》、《遠東共和國的歷史使命》、《抗日戰爭時期蘇聯對華貸款與軍火物資援助》、《蘇日中立條約簽訂的國際背景及其對中蘇關系的影響》、《“雅爾塔秘密協定”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研究》、《盛世才與新疆》等學術論文都是中蘇(俄)關系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由於他在中俄關系這個研究領域有重要貢獻,所以被選為中國中俄關系史學會的常務理事。陳寧生後來調到武漢大學歷史系講授中國近代史,並擔任研究生導師。她參與了《中國大革命史》的撰寫工作,還擔任《中國現代史辭典》和《中國政黨史》副主編和《莘莘學子赤心報國》的主編✡︎,並與張學仁合著《香港百年🟤:從歷史走向未來》🗣。擔任了《二十世紀之中國憲政》的撰稿工作🤳🏽。在中國近代史和法學史領域做了很多工作。王家鼎也是分配在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的🍻,但後來一度被調到貴州省從事教學工作🤹🏼。文革後調到山東省博物館任展覽部主任🧑🏿🦲,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撰寫了《山東近代軍政界人事更迭的歷史變遷》👸🏻,為編撰山東省誌提供了重要資料,因而被聘為山東省誌的特約編審🧝♀️🤰🏽。此外,他還為山東的早期共產黨領導人劉謙和撰寫了一篇傳記,被收入《中共黨史物傳》第21卷🚑。後來他又調到江蘇省古籍出版社✅,任《民國春秋》編委會辦公室主任🧊。他在主持《民國春秋》編輯事務的同時,參加了《民國人物傳》的撰稿工作👷♂️。他是《中華美德故事》的副主編🎊🧿。撰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華工問題》和《近代外交家曾紀澤》受到許多學者的熱捧。王俯民本來是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的🤽🏻,後來卻一度沉入社會底層,但此時他也頑強地和命運抗爭,與人合作撰寫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史略》一書。文革後進入近代史研究所從事民國史研究,先後撰寫了《蔣介石傳》、《蔣介石詳傳》、《孫中山詳傳》🦟、《民國軍人誌》、《歷史罪人曾國藩》、《中華近世通鑒·主卷》上下冊♨️。這些專著出版後🧙🏿♂️,包括許多海外讀者在內,都認為他立論公正🥕,能秉筆直書。後又出版了《莫閑齋詩文集》和《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兩部著作。近年他以個人坎坷經歷為底色,撰寫了傳奇小說《風雨春秋》👨🏭,讀後令人唏噓不已。他目前出版專著的總字數已達800多萬字🪗,另有《蔣經國傳》也寫成初稿準備出版🚵🏻♂️。
當年畢業時分配在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的還有陸國俊、錢榆圭。陸國俊是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是從事拉丁美洲史的研究👨👨👧👦,曾任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顧問🙎🏻➡️。他的主要著作有☝🏻:《美洲華僑史話》、《中國華僑·美洲》、《美洲華僑華人史》🚘💂🏽♂️、《拉丁美洲資本主義發展》(合著)、《拉丁美洲現代化》(合著),還主編了《新世界的震蕩—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五百周年文集)》⚆💲。同時✣,他還撰寫了《羅斯福的“睦鄰”政策》、《論獨立運動前夕拉丁美洲資本主義因素及其特點》、《格瓦拉南征北戰的一生》、《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救國鬥爭》、《十三春秋爭獨立—海地民族英雄杜桑》等一大批研究拉丁美洲史的學術論文📐。他在研究中意關系時與人合著了《永遠的呂同六🗿: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書🖕🏼。當中國著名學者👷、世界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翰笙百歲誕辰的時候,他與張椿年先生一起主編了《陳翰笙百年華誕集》👶🏼,還發表了《翰老的科研思想》、《學者宗師陳翰笙》等文章紀念這位學界泰鬥。錢榆圭主要是研究當代非洲的政治和經濟⇢,是西亞非洲史研究所研究員。她撰寫的學術論文如《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非洲國家解決土地問題的一種嘗試—關於津巴布韋重新安置計劃的調查》(合撰)、《尼日利亞石油生產的發展及其影響》➰🧯、《尼日利亞農業》、《非洲國家面臨的糧食危機》、《國外經濟學家談非洲經濟問題》等,都為有關部門提供了處理對外事務的重要參考,許多研究非洲史的學者也在他們的著作中多次引用了這些觀點。
吳家林、蔡家麒、王淩雲、張蘭馨在畢業時也是分配在北京工作的。吳家林最初在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從事調查研究工作👩🏻🎓。文革後調北京市委黨校擔任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1989年調任北京市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他的著作頗豐,觀點清新,尤其是與意昂体育、清華、北師大幾位教師合著的《三一八慘案始末》一書,更有一定的社會影響🚵🏽♂️。蔡家麒最初分配在中聯部拉丁美洲研究所,後來調到內蒙古👮🏽♂️🤸🏿♀️、雲南等地工作。文革後調雲南省民族研究所任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並任雲南大學客座教授🤔。現任雲南省文史館館員🧛♀️。曾任中國民族學會理事、雲南省政協委員👷🏼♀️。國務院僑辦、全國僑聯授予他“全國歸僑、僑眷知識分子優秀代表”🫸🏼。他先後對我國的保安族、鄂倫春族、獨龍族👭🏼、景頗族🏎、傣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以及西南邊疆地區的漢族進行了民族學的田野調查👨🍳,主要著作有:《論原始宗教》、《田野拾遺—文化人類學隨筆》、《藏彝走廊—獨龍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田野研究文集》✏️、《田野耕耘錄》也已交給出版社準備出版🧑🏽🦲。他還與人合作編譯了《影視人類學原理》🧑🏿,合作拍攝了紀錄片《鄂倫春族》🧁。他的學術論文《影視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的再探討》獲得了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撰寫的論文如《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若幹思考》🧘、《關於原始宗教的研究》、《自然、圖騰、祖先—原始宗教初探》、《文化人類學田野作業若幹問題研究》、《鄂倫春族馬匹私有的產生與發展》、《雲南曲靖地區彝族文化習俗調查》、《獨龍族原始宗教的考察》、《中國影視人類學四十年回顧》等都是民族學研究領域的佳作。王淩雲是分配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從事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的宣傳和研究工作👦💇🏼♂️。她的著作有🐢:《關向應傳》🚣🏿、《斯特朗的故事》、《歲月蒼茫》🟪。學術論文主要有:《試論南京時政府的教育改革》、《瞿秋白與莫斯科中山大學派別糾紛》等。與此同時,她還編輯了《瞿秋白文集》第六、七卷。參加了《中國文物地圖集》的編審工作🧑🏽🎄。張蘭馨原來分配在外交部🌅,後調到北京外國語學校擔任中共黨史教學工作,並擔任該校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1986年調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現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的研究。曾任教育史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他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了《中華民國史》和《教育大辭典》、《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撰稿工作。後來又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的編輯工作,還主編了《周谷城教育文集》和《周谷城文化藝術文集》🫳🏻。他的主要著作有:《張謇教育思想研究》🚣🏻♂️、《周谷城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撰寫的學術論文有《孫中山教育思想論略》🦋💆🏻、《中國教育改革的先驅—蔡元培》👨🏿🔬🍱、《李大釗革命教育思想初探》👳🏼🕛、《魯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張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辛亥革命前的中國教育會》等數十篇👧🏼。
許寧英、魏國忠、張學仁👩🦱🙍、宋肅瀛、錢伯泉、楊樸羽、徐傳益、馬振舉、朱涵康🙇🏿♂️、雷光漢和宋建國在畢業當年是分配到外地工作的♞👨🍳。許寧英最初分配在廣東省民族研究所🤟,曾在海南島和廣東少數民族地區從事田野調查,撰寫了多篇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並與他人合作撰寫了《廣東少數民族》和《黎族簡史》兩本專著✍🏽。後來調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曾任該院科研處處長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從事本院和全省的科研管理和科研組織協調工作。她曾是《廣東社會科學》雜誌的編委✍🏻,主編和合作編纂的書籍有:《社會科學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中山卷》、《澳港經貿關系新發展(1996—1997)》,她還是《廣東百科全書》(第一版)編輯部常務副主任🤾🏿♀️,主持該書的編輯工作長達六年之久,並應邀擔任《澳門百科全書》(第一版)特邀編審,參與該書的編纂、審稿工作。她參加了《廣東省誌·社會科學誌》的編纂工作,是《簡明廣東史》少數民族史部分和《廣東通史》(古代部分第一、二卷)的主要撰稿人,這兩部著作獲得了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她撰寫的學術論文如《六世紀嶺南越族的傑出首領冼夫人》、《在開放改革中建設精神文明—深圳、珠海兩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調查報告》(合撰)👐、《加大改革力度,促進社會科學繁榮—廣東社會科學研究狀況調查》等可供有關部門和有的研究人員參考。魏國忠是在黑龍江社會科學院工作。曾任該院渤海國史研究室主任。他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已經成為東北少數民族史和黑龍江地方史領域的著名專家和國內渤海史研究的頂級學者。他先後主持完成了省和國家級課題“渤海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渤海國史》(合著)🧜🏿♂️、《黑龍江古代簡史》🤌🏻、《黑龍江歷史編年》、《東北民族史研究》、《謎中王國探密》、《黑龍江開發史》等十余部⏸🧘🏽♀️,發表的學術論文有🕴🏼:《試論黑龍江古代民族在祖國歷史上的地位》、《渤海國的族屬問題》🥞、《渤海國與新羅的關系》🕟、《關於高句麗與渤海國的歷史歸屬問題》🧜🏽♂️、《試論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代黑龍江地區的社會經濟》💊、《軍閥統治時期的黑龍江地區》🙏🏼、《論抗日戰爭始於江橋之戰》等一百余篇🧼。張學仁最初在內蒙古和黑龍江高等學校講授歷史。後調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他是全國外國法製史研究會的顧問🤲➜,主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20世紀之中國憲政》已是15次印刷了。同時,他還主編了《香港法概論》🤹🏼♀️、《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副總主編)👩🏼💼,和陳寧生合著了《香港百年:從歷史走向未來》🍲,參編著作有《外國法製史》(副主編)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發表有關法學史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宋肅瀛最初分配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工作🏔,後調任新疆人民出版社任文教歷史編輯室主任,負責組織出版了新疆各少數民族的簡史🧑🏻🎓、簡誌〽️、自治地方概況等五套叢書,並與人合作撰寫了《飛躍前進中的新疆》一書🧑🦰,主持撰寫了《西域史論叢》、《新疆歷史論集》、《中亞歷史資料叢書》5️⃣🧗🏼♀️、《中亞歷史研究叢書》。後調西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的擔任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曾任中亞文化研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是從事北方少數民族史的研究,曾與人合作翻譯了日本學者安部健夫撰寫的《西回鶻國史的研究》,他的學術論文有《“回紇”改名“回鶻”的史籍與史實考》👨🏻🦯↗️、《古代高昌佛教石窟述略》、《魏晉時期西域高僧對漢譯佛典的貢獻》、《龜茲王絳賓對西漢統一事業的貢獻》、《試論佛教在新疆的始傳》、《論後趙和前秦的民族政策和與宗教政策》等一百余篇。。錢伯泉曾任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是中國維吾爾族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他的主要著作有:《通俗新疆史》(與王炳華合著)、《新疆民族史》、《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論叢》、《西域史論叢》👩🏼🔬♍️、《周穆王西遊記》、《回鶻在敦煌的歷史(敦煌資料)》、《?孫子兵法?和三國戰例》、《陳湯》、《常惠》、《中國絲綢之路辭典》(副主編)、《中國歷代少數民族英才傳》(副主編)👩🏼💼、《西北民族辭典》(副主編)等,發表的學術論文有20多篇。其中如《維吾爾族形成和發展初探》、《漢唐龜茲人的內遷及其擴散》、《帕米爾問題的歷史真相》、《遠古時期的新疆各民族先民》、《突厥族源、族名及其他》↔️🐔、《大石、黑衣大石〽️👩🏿✈️、喀喇汗王朝考實》🧌、《輪臺的地理位置與烏魯木齊淵源考》都是研究新疆少數民族史和新疆地方史的重要力作。楊樸羽曾任中南民族大學歷史系主任🙇🏿♀️。在該系開設過中國近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等課程🤘🏽。他主編了《世界近代現代史簡編》和《世界近代史重點和理論問題研究》兩部著作,他撰寫的論文如《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共產主義理論初期關於民族問題的思想》👩💼👷🏽♀️、《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馬克思恩格斯論印度、中國的民族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論1848-1849年革命時期的民族運動》、《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積極意義》、《孫中山與五族共和》等經常被研究中國和世界近代史的學者所引用。徐傳益最初分配在青海工作🫰🏽,後來調任安徽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和《安徽史學》主編。他參加了《土族簡史》的撰寫🪬。他撰寫的學術論文《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和《三河大捷二三事》都收入了《安徽文史資料全書》。馬振舉畢業後分配在南開大學歷史系任教,1963年就在本系開了中國近代史課程👨🏿🎤,後又在中文系、外語系、哲學系講授中國近代史,並給校工會組織的本校職工講中國近代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外☠️,在天津電視臺開設了中國近代經濟史講座👩🏻🍼,在唐山和秦皇島也給解放軍官兵講過中國近代史🫃🏽。文革開始後2️⃣,他因為家庭出身好沒有受到沖擊🏄🏽,雖然應邀參加了紅衛兵組織👊,但他旗幟鮮明地反對武鬥,在負責領導老教授(其中許多人是批鬥對象)進行政治學習時,對老教授尊重👮♀️、關心、照顧🟨,老教授都說他“待人厚道”。但在1976年暑假回故鄉唐山探親時恰逢地震。他雖大難不死‼️,可四個孩子死了三個⭕️,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1989年11月又遭遇車禍💂🏻,從此腦力受到嚴重損傷,記憶力和理解力都大不如前。盡管如此🙇🏻♂️,前幾年還做了一次歷史講座,講了“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的問題。他講了一個多小時™️,聽講的同學反映特別好。朱涵康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後調任《吉林日報》社編輯、主任編輯、資料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並在省新聞研究所負責編輯《新聞學苑》雜誌♙。他參與了撰寫《中國省市自治區資料手冊》的工作🕢,是吉林編的主編。此書獲得了國家級社科情報類圖書的優秀成果獎。他撰寫的《跟上形勢,發揮新聞資料工作的作用》獲得了東北黨報新聞獎。雷光漢在1957年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還被勞動改造一年🐪,於1961年畢業後分配到新疆伊犁從事教學工作。文革中“一打三反”時被審查,並定在次日公審。是他的一個學生偷偷地放跑了他。此後他逃亡蘇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幾十年來🫵🏼,他抵擋了各種威逼利誘,始終保持中國國籍。上世紀80年代♑️,他在《今日中國》(中文版)上發表了《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一文📀👮🏻,充分顯示了他的愛國情懷,此文在當時發生了很好的影響。2002年8月👠,他和全家成員在《人民網》上發表了強烈譴責陳水扁“臺獨”言論的談話,堅定地維護祖國的統一。他還撰寫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蘇聯流亡記》,記述自己在蘇聯的情況和他在蘇聯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所見所聞。這部著作有30萬字,尚未公開出版🚴🏼♀️。宋建國在畢業時是分配回山西工作的。先後在山西大學和山西師範大學擔任中國歷史和中共黨史的教學工作🌧⚧,並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太嶽革命根據地史的研究。主持撰寫了《太嶽革命根據地簡史》(學報連載)🧗🏿、《太嶽革命根據地大事記》(內部鉛印)、《太嶽區領導機構和行政區劃的沿革》等文章🤹🏼,為太嶽革命根據史的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礎。1985年調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現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後,參加了教育部老部長董純才、何東昌分別主持的“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研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兩項國家級教育科研課題。是《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的編委🐻、統稿人和主要撰稿人😶🌫️。這兩部著作都獲得了國家級的多項獎勵。主要著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綱》(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歷史傳統與基礎》(主編)、《中華近世通鑒·教育卷》🚹、《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紀事》(合著)👩👩👧🐚、《中外美德故事·遵紀守法》、《董純才傳》(合著)🤏🏻、《成仿吾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第一作者)等。參編的書籍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教育大辭典》⚉、《中國社會力量辦學大辭典》💍🐤、《中國教育大系·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教育》、《師範群英光耀中華》第三卷〽️📪、《毛澤東教育活動紀事》🐉、《劉少奇論教育》等🏄🏿♂️。撰寫的學術論文有100多篇🍑,其中的重要文章收入了《薦戈文存》。此外,他還參與創辦了《教育史研究》雜誌🤷🏼,主持該雜誌編輯部工作15年之久。還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學出版社審讀和責編書稿10余部💔,共700余萬字🚵🏽。
遺憾的是👐🏼,還有幾位同學的情況在網上沒有查到👷🏿♀️。但他們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同學們的記憶之中。他們也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了許多工作,在人生的旅途中閃放出了許多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