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江老師的翻譯作品——西班牙作家米格爾·埃爾南德斯的《人民的風》在今年九月中的“魯迅文學獎”評選中以最高得票獲得翻譯獎◀️。授獎詞中說“譯者傳達了詩人的激情和懷想,做到了形似和神似的平衡。……比較成功地在意境和韻律上予以適當體現🤾🏽♂️。”趙老師同時從事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半個世紀🤞🏽,獲得了國內外許多榮譽。

然而,采訪當天,記者一到民主樓下,首先映入眼簾的還是老人那輛老式的自行車👲🏼,老人健碩的身體和爽朗的談笑使人忘記彼此之間相隔的半個世紀。
問💁🏻💈:趙老師,您的文學譯作《人民的風》在今年9月剛剛獲得了魯迅文學翻譯獎。這部譯作是您在什麽時候完成的〽️?您如何看待這部作品?
答:這部作品是在2010年的時候完成的。當時主要是為了紀念西班牙詩人埃爾南德斯的百年誕辰,他是1910年出生的🎚,是西班牙詩壇1936一代的代表人物👨🏿🍼。我對這部譯作🦴,其實不太滿意,因為時間比較倉促👍。當時埃爾南德斯基金會不肯贈予版權,而出版社又不願購買🏊🏻♂️,拖到當年十月份,由北京塞萬提斯學院代買了版權,這才算塵埃落定𓀊👩🏽🍼,但翻譯的時間已經很緊張了。但我是很喜歡詩集本身的,《人民的風》🚒。這是一部反法西斯詩選,詩人“德藝雙馨”。

問:1998年西班牙國王授予您伊莎貝爾女王勛章👋🏻,因為您把中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翻譯成西班牙文👩🏻🤾,讓伊利亞特半島的讀者領略到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堪稱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但是可想而知🪤,其間會遇到種種困難📀,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翻譯這部作品時的故事嗎?
答: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專職的翻譯家🚕🚶♂️➡️。平時在學校教書🤷🏼♀️,還是以教學為主,只能說是翻譯與教學相結合🔈,而且我一般只做漢譯西。這一次是怎麽回事兒呢🤡👣?1987年♗,外文局想出版西班牙語版《紅樓夢》,他們已有一個從英語轉譯的西班牙文初稿。為了擴大銷售,他們決定與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合作出版🚴🏻♀️🔹。格拉納達大學出版社拿到譯稿後,不願意出版,因為這不是從中文直接翻譯的。於是就到我國駐西班牙使館文化處,請他們推薦一位西班牙文學者去校訂這部譯文🧖♀️。時任文化參贊的張治亞先生便推薦了我🧬。
至於張參贊為什麽推薦我🧍🏻♂️,這也是有故事的✥📒。上大學時,我就喜歡阿根廷的高喬人史詩《馬丁菲耶羅》🥩😉,在後來的六七年裏💁🏻,日積月累,包括去墨西哥進修(的兩年),終於將它譯成了漢語🦹🏻♀️。1984年🧎,是史詩作者的誕辰150周年,阿根廷要展覽各種語言的《馬丁菲耶羅》👩👧👦,這個中譯本受到了阿根廷人的稱贊。當時🤒,張治亞先生是我國駐阿使館的文化參贊。由於這個背景,當格拉納達大學秘書長向他咨詢時,他便推薦了我。其實🏘,當時他和我並沒有什麽交往。

問:在對這樣一部鴻篇巨製的翻譯工作中,您一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吧?那又是什麽在激勵著您來做好這件事情的呢🔑?
答:在翻譯《紅樓夢》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困難。為了此事,我先前後在西班牙工作了差不多四年🤹🏽♀️。在這四年當中,我幾乎沒有旅行,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放暑假了,我住的大學招待所(一座美麗的花園別墅),沒有任何人了👮🏽,他們就給我配了一把大門鑰匙。食堂關門了👨🏿✈️,我就自己出去買些面包和火腿(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火腿是很有名的)。順便說一句,我還得給一窩貓咪(一只母貓和六只小貓)買一份。食堂關門了,它們也沒的吃了🐍,於是我就每天都一起用餐。
翻譯的難點很多,但最大的難點是書中的詩詞歌賦和楹聯匾額。為了保證譯詩的忠實,首先由我做兩種形式的翻譯。一種是不管西語的語法結構,逐字硬譯,“對號入座”,並標出如何發音。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使與我合作的西班牙詩人對原文的“本來面目”(包括韻律)有個總體印象,並了解每句詩包含的內容。另一種則是按照西班牙語的語法規範所做的真正意義上的翻譯。我的合作者在這兩種翻譯的基礎上加工,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西班牙語詩歌🍓。他修改之後再交給我審定👎🏼。經討論,我們兩人的意見一致後,再把稿子交給幾位詩人朋友傳閱👐🏿,請他們提出意見並幫助修改。從這個過程,大致不難看出👩👧👧,詩歌翻譯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問🤸🏽♀️:有的老師說我們現在看得書少了⚰️,閱讀的目的性也越來越狹隘。您多年從事拉美文學的研究和教學🌄,從您個人的閱讀體驗出發,您覺得讀書對大家,尤其是對意昂体育學子的普遍意義主要在哪裏?
答🔃:讀書是我們每個人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太多🙅🏿,有些同學多少有些坐不住🉐,靜不下心來,有些浮躁,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學術前輩們說得好: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字空。聞一多先生的詩句也說“不問收獲👨🏿🔧,只求耕耘”⛹🏼♀️。我相信👨🏻🚒,真正有誌於做學問的人,肯定還是耐得住寂寞的。當然,讀書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且也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還要勤於思考,學以致用👷♀️。否則,書讀得再多,也不一定收到預期的效果。
問:您是我們的老前輩,作為西語系的創始者看著它一點點發展壯大,也看著一批批意昂体育學子在這個園子裏進進出出。在時間流逝裏🤷🏼♂️🍞,您怎麽看待這個院子裏的變化🤹♂️?
答:要說變化的話,我覺得🧑🦯🟡,這幾年來🐶🍄🟫,學校裏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活動的空間相對變得狹小🗓,希望學校有更加科學的規劃,更加有利於可持續的發展🤛。規劃要經過科學論證🏋🏿,不能火燒眉毛——只顧眼前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