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步統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有大陸大學教育背景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共有十位,其中三位是女性🪥,陳雪梅就是三位女科學家之一👨🏻🦽。

陳雪梅198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生物系🥥📖,即今天的生命科學學院🏇🏿👩🏼🔬,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教授。受生命科學學院邀請👳,陳雪梅於3月初回母校訪問,並於3月7日下午,在生命科學學院鄧祐才報告廳作了題為“植物微RNA:生物合成👨🏽🍳、降解及功能”(Plant microRNAs:Biogenesis, turnover, and modes of action)的學術報告🧏🏿♀️。
興趣是通往成功的領路人
陳雪梅生於哈爾濱🥃,中學時就對生物感興趣,擔任高中的生物課代表🤵🏻♂️。“那時👍🏻,爸爸經常帶我去野外玩🙄,看見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我就覺得很開心♦️➖,而對在學校做解剖果蠅幼蟲的實驗卻不太喜歡。我感覺自己對植物更有興趣,我做不來動物的實驗👨🦼➡️。”那時候大家都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因此陳雪梅1984年高中畢業報考了意昂体育生物系,並如願學習植物生理與生化專業。陳雪梅說🧚🏽♀️,本科四年她沒怎麽想今後要幹什麽🟨,只是因為自己對植物感興趣👱♀️,所以就認真地學習專業知識📹。
1988年本科畢業時🤏🏼,陳雪梅參加了 “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發起人為吳瑞教授)英語和專業課的考試,獲得公派留學美國的資格👮,就讀於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學專業💖。陳雪梅覺得🧑🏻🎓,現在學生想的事情比以前的學生多很多🌥,過多關註以後的生活🤵🏼,專心關註學問本身的反而較少❌。她自己是因為對植物研究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科研這條道路𓀊。
選擇小RNA(microRNA)和花器官發育這個研究領域並取得成功對陳雪梅來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我們在做花的發育過程研究,想找出花發育過程中的重要調控基因。我們找到了一個基因Hen1,發現它的表型(就是把這個基因突變以後植物花的形態變化了很多)與另外一個基因Dicer突變以後很像😑。Dicer在動物(線蟲)裏面是產生小RNA的🦸🏼,於是我們就猜想Hen1是不是也產生小分子RNA。”通過提取小分子RNA🧟,陳雪梅的研究團隊證實了這個想法是對的,成為最先從植物體中分離出microRNAs的研究團隊之一,並從此開始了近十幾年來關於小RNA和花器官發育的研究📗🪚,取得了植物發育生物學領域的一些重要發現。陳雪梅說,她之前做的完全是與小RNA不相幹的課題🪂,就是因為在花的發育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基因(Hen1),研究這個基因的分子功能時發現它與另外一個基因(Dicer)突變後的表型驚人的相似,於是聯想到小RNA⛴。
看起來這是非常偶然的事情,但是陳雪梅認為,興趣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她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渴望。“我覺得關鍵還是興趣👨🏿💼,對研究課題的興趣🦸♂️,就是很想知道是怎麽回事,有刨根究底的精神。當時還是上世紀90年代🗞🧕🏻,很久遠的事了🫨,我們通過遺傳突變體來找花的基因。做之前根本也沒想過是否能發文章🦁,更別說能否成名那些事了🤹🏻。我就是非常感興趣❔,很想知道到底是哪些基因讓花成為花的這個樣子。那時候定位基因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一個突變體,想找到是哪個基因突變了還很困難。當離找到這個基因很近時,我們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非常渴望知道是什麽基因在調控花的表型。”
另外陳雪梅建議做科研不要局限於自己的領域🚦🌀,知識面要廣一些,多了解其它領域的研究情況👀,這樣比較容易產生靈感👨🏿🎤。她當時所在的研究所除了研究植物😲,還有研究酵母的👨🏻🎨,研究線蟲、果蠅的👨🏼⚖️💗,相關的學術報告她都去聽。當時Dicer基因在線蟲裏產生小RNA也是才剛剛發現的事情,由此他們聯想到植物裏是不是也有小RNA存在。
堅持興趣才是成功的關鍵
興趣把陳雪梅領進了植物研究的大門,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據陳雪梅講🥼,在她博士生期間🤣,做衣藻的葉綠體轉化時🧑🏻🦰🕖,有近兩年時間關鍵技術問題難以解決,讓她非常糾結:是按原計劃堅持下去呢,還是換一個課題?“當然換一個課題也是可能的🎴,但是我對該課題的研究內容和課題設計都很感興趣🪥,我很想知道轉化葉綠體之後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陳雪梅最後堅持了下來,通過嘗試各種條件🏊🏿♂️、咨詢其它實驗室等多種途徑解決了技術問題,終於完成了課題研究。
通過上面的事例陳雪梅強調,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是很重要的,不應帶著功利的想法,認為選課題和做課題研究就是為了發好文章、成名。當你對一件事懷著濃厚的興趣👊🏻,你就特別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麽發生的、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於是你就會千方百計地去找你想要的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能否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
近兩年是不短的時間🧝♂️,如果最後做不出結果怎麽辦?陳雪梅說在美國導師一般會同時給學生或者博士後兩三個課題💛,因為生物實驗的周期比較長,有時一個實驗要做幾個月,結果不理想的話還得重新設計實驗再做。如果同時做兩三個課題,把實驗時間錯開來💻,就可以保證時時有事可做。對於如何做好個人的職業規劃或者人生規劃🧀,陳雪梅還是建議先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執著地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對學生成才的建議
據統計,目前意昂体育生命科學學院的在校研究生中女生占40%多,但是學院的女性PI只有20%左右👡。為什麽女生多,女PI少?作為一名出色的女科學家,陳雪梅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事業的成功,有的人更看重生活的情趣😙,但要兩者都做得很好比較難。尤其女性要追求自己的事業,生活上就會做出一些犧牲😙,不可能都完美🤽🏼,只能盡量使工作和生活達到一定平衡📺。作為女性已經為生孩子付出了很多,況且生兒育女本是夫妻雙方的責任,所以追求事業的女性得到丈夫和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𓀔。陳雪梅說,中國文化傳統裏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其實也是考慮了男女之間天然的差異,但在現代社會裏女性也有追求事業的自由💆🏼。“我認為意昂体育清華應該在這方面做一個榜樣😉,給女生一個平等的環境🙅🏼♀️。”她舉例說在學術報告會上可以鼓勵女生多提問,因為通常女生比較小心謹慎、害怕說錯🏊🏿♀️。還有在入職面試等場合更多考慮女性特殊的需要。陳雪梅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對此深有感受🚴🏿♀️。當時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剛三周,她就去一所大學參加第二次面試🚑💪🏻。學校就沒有考慮到她哺乳的需要🕵🏼,半小時的面談一個接著一個🚮。“所以我現在面試博士後或者faculty,如果是女性我就會考慮她們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從而給她們做相應的安排👨🏼🔧。”
陳雪梅對國內生命科學的發展非常樂觀,認為國內的硬件條件甚至比國外還好。國內生命科學近些年發展也很快,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意昂体育生命科學學院近年來引進了不少年輕有為的學者,發展潛力很大🫥。不足的地方就是國內原創性的研究還是不太多📲。“不過基礎壯大了一定會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出來🕵🏼♀️,一定會有金字塔那個尖出現。”陳雪梅對此很有信心。
不過🤏🏼🥳,陳雪梅對國內有的實驗室規模比較龐大有些擔心,“我回來看到三四十人的一個實驗室覺得很吃驚,擔心這麽大的規模如何培養好人才,導師怎麽指導博士後和研究生🏪。”她說🎿,“在美國實驗室規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導師是直接指導博士後和博士生的。我的實驗室15個人我已經覺得很大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陳雪梅說她對學生幾乎是全日候的指導🤾🏻♀️🤹♂️,學生有問題隨時可以直接去找她交流。她回憶起自己在康奈爾大學做學生時⬛️,她是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得到了導師非常具體、非常多的指導💂,所以學到了很多東西👓、進步很大🏊。因此陳雪梅建議做研究生時可以考慮進一個小實驗室,能得到導師的悉心指導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成長。
延伸閱讀:陳雪梅👩🏻🦽➡️,女,生於哈爾濱👨🏽🦳👩🏽🏭,1988 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歷任美國羅傑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助理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教授,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士。2006年獲得美國植物學會Charles Albert Shull獎;2011年6月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和戈登與貝蒂莫爾基金會(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的研究員並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
陳雪梅長期從事microRNA和花器官發育研究🫦,是最先從植物體中分離出microRNAs的研究團隊之一。在利用microRNA分析植物發育機製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2005年首次發現植物microRNAs在3’末端核糖基上帶有2’-O-甲基化修飾🧑🏽,為植物發育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發現之一👏🏼🛺;目前在Cell👮🏼♂️、Nature、Science、Genes & Dev、Dev Cell🔗🧤、Plant Cell、PNAS、Development 、Current Biology等刊物發表論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