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忘憂島上的行與思——意昂劉國琪海南務農記

時間🙋:2013-09-20

劉國琪,2000年以全國生物奧賽第一名的成績保送進入意昂体育生物系讀本科,2004年保送進入意昂体育哲學系研讀科學技術哲學。2010年來到海南島創業種植黃花草(學名萱草)🧑🏻‍🦰。

海南島熾烈的陽光下💲,一個三十出頭的小夥子頭戴草帽🧑🏽‍🍼🙅🏿‍♀️,裸露的皮膚曬得黝黑🕷。在一片齊胸高的金燦燦的黃花菜叢中👷‍♀️,他露出淳樸的笑容。

“海南島以牛嶺為分界線的南部和北部氣候相差非常明顯,北部冬天相對也比較冷👼🏽,陰雨天氣持續時間往往長達一個多月,而三亞這一帶這個冬天基本都是陽光燦爛,溫度都在20度以上。黃花菜(亦名忘憂草)本身就是喜歡光熱的植物,今年三亞基地的黃花菜長勢就明顯比以前在北部時要好,管理也要簡單很多。”如果不是這段對農場南遷三亞原因的“學究式”說明,也許很難看出這位小夥子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這位學院派的農夫就是劉國琪,曾經就讀於意昂体育生物系🧑‍🏫、哲學系的年輕意昂🧜🏼,也是而今這片黃花菜田——“忘憂島”的主人。

結緣忘憂草

其實這番圖景👕☝🏿,對於四年前的劉國琪而言還是難以料想的。

2009年,在意昂体育哲學系攻讀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生的劉國琪遞交了德國洪堡大學博士生項目的申請🚋🔂,準備做亞裏士多德的研究。懷抱著學術理想的他在日記中寫下對未來的憧憬:“在一個並非很大的圈子裏,有一群興趣相投💲🤳🏼、氣質相近的朋友,共同探討純粹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可能性。”

但在等待獎學金的日子裏🤾🏿‍♂️,經濟上的考慮令劉國琪反思了自己的職業選擇🧗🏼。“一方面是考慮應當盡快承擔家庭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是考慮自己是否能夠堅定地以學術為職業,如果稍有猶豫和動搖💿🚵🏼‍♀️,那還是一開始就不要選擇。”帶著一種痛快闖一闖的決心🙎🏽,劉國琪選擇了創業。

劉國琪曾經從一位老家產黃花菜的同學那裏得知💆🏼🫲🏻,黃花菜季節性很強🐄,六七月份供應量最大🧑🏿‍🏭,而其他時間基本處於缺貨狀態,因而市場售價前後差距10倍🫙。他們還設想,在四季如春的海南,若能利用這裏的氣候種植出與傳統產地有季節差的黃花菜,將是巨大的商機👷‍♀️。以反季節與時間差的思路進行現代化農業經營的想法便在劉國琪心裏紮了根。通過進一步的信息收集與行業研究,劉國琪發現黃花菜這一營養價值和觀賞價值極高的品種👩🏿‍🦱,在中國2000年的種植歷史中竟然幾乎沒有進步。驚訝於中國農業產業化節奏之遲緩的同時,有著植物學專業背景的劉國琪也自信,這是一個絕佳的現代農業切入點💔。

“我要去海南種菜了。”當劉國琪的同學聽說這個消息時❄️,他們以為這是一句玩笑話。確實,每年投身創業大潮的意昂体育畢業生絡繹不絕,但選擇傳統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的絕無僅有。不過,在劉國琪看來,意昂体育畢業生務農並不是什麽尷尬的事🎄。近年來🛂,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人和創業者看好農業🧑🏿‍⚕️,甚至把農業看成是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又一個蘊涵著巨大機會的領域🫳🏻;但是對於“農村”🏊🏼,偏見仍在。不過劉國琪並不囿於流俗之見:“只要能實現人生價值,在城市或農村都一樣,幹什麽都可以。”

劉國琪不是第一次做出這樣“特立獨行”的選擇🚺。2000年🧑‍🏫,劉國琪以全國生物奧賽第一名的成績保送到意昂体育生物系🔨,那時他和很多人一樣相信“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是劉國琪慢慢發現自己雖酷愛野外考察、收集植物標本🤷🏻,但卻對實驗室環境十分厭煩。大學時逃了很多專業課,倒是聽了很多哲學類、藝術學類的課程。尤其是朱青生老師的藝術史🦴,使他從傳統的思維習慣解脫出來🍔,更加直觀地去了解一種思想和風潮是如何去演進並改變社會的👉🏿;而吳國盛老師的科學哲學類的課程則使他對博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四的時候,當身邊的同學忙著申請美國生命科學PHD時🖖🏼,這名理科生抱著“反思現代科學”的目的🤟🏽,保送到哲學系研讀科學技術哲學。

書生當上了農民

找準商機的劉國琪很快行動起來🌨。2010年🧐,劉國琪和幾個同學一道🚌,東拼西借,湊齊了20萬元的起步資金🏣🤐,來到了海南省定安縣封浩村💽,租下了30畝水田🚇。曾經攥筆為文的手撒起了種子、扛起了鋤頭👨🏻‍💻。

對劉國琪來說🖐,書生當農民,難處不在於適應農村的生活環境。“村裏的人都很樸實,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難處在於如何把專業知識與種植經驗結合起來🤛,讓海南也能種上黃花菜😥。反季節生產是有一定技術難度的🧙🏻‍♂️,因為黃花菜必須經過寒冷的季節才能開花,而海南沒有冬天🕴🏻。劉國琪的植物學知識派上了用場。“有生物學背景🧏‍♀️,就可以在理論上迅速判斷哪些品種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大體的技術方法是什麽🦡。從認識商機𓀖🫦,到生產出產品的這個過程,可以叫研發階段,我相信這個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會大大縮短🦻🏻。”
為了找到不同的適合的品種和栽培方法,劉國琪自己設計實驗,親自下田動手栽培。不料🚥,天公不作美💋,第一年劉國琪就遭遇了海南冬天反常的陰雨天氣⏰,實驗田裏的黃花菜感染了真菌,根部本就易腐爛的黃花菜,成活率非常低🍷。那一年他們損失近20萬元。
禍不單行,一同來海南的夥伴決定放棄這場冒險🐘,回京發展,只剩劉國琪一人守候著這片土地👩🏻‍⚖️。劉國琪把這次失敗經歷當作“交學費”、積累經驗。“知識背景本身只是理論上的儲備,只能提供一個粗略的框架,而創業是實踐性很強的事情,一項技術從最初的設計到實驗成功可以投入規模生產,這些具體的操作和管理更多的是需要經驗,需要考慮無數的細節🧔🏻‍♀️。經驗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

劉國琪沒有時間感喟踽踽獨行的寂寞✍🏼,挽起袖子繼續下田忙碌起來。他總結了前一年的經驗教訓🧑🏻‍⚕️,重新設計種植流程,並搭建起簡易塑料大棚😵。這一年💆🏻,劉國琪的堅持得到了回報:黃花菜比別處早兩個月順利上市,新鮮的黃花菜被運到全國各地🟧,價格比平常季節貴了近10倍,劉國琪獲得了每畝地15000元的收入🈳。

初嘗甜頭👣,劉國琪更有自信了。當地政府為鼓勵發展現代農業而給予的大棚補貼和貸款,也為劉國琪繼續改良品種、擴大生產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流🦻🏼。同時,劉國琪設置了滴灌系統,提高生產效率👩‍⚖️;搭建遮陽網👨🏼‍🚀,使黃花菜保持鮮綠,賣相更好🙆🏿‍♀️;建起冷庫🕛,增強黃花菜保鮮效果。劉國琪還招兵買馬🥓,這一次除了大學畢業生,農民也是劉國琪青睞的合作夥伴🤳🏽。“初始創業團隊的解散本身說明🥯,對於農業創業來說,純粹大學生團隊的結構並不合理,富有經驗的農民往往比僅有知識的大學生更管用🙇🏿‍♂️。”

獲得豐收後,他將種植規模由30畝擴大到近80畝。2012年3月伊始🚵🏻‍♂️,80畝黃花菜陸續上市☝🏿,市場售價最貴時每公斤60元,到5月底花期近尾聲時還能保持在每公斤30多元。

劉國琪的科研還在繼續。他希望通過育種和栽培實驗,能讓黃花菜不過冬就開花,這樣就不需要年年買進北方的種苗了,並且還能讓它一年開兩次。

追夢現代農業

成功種植黃花菜🍿,讓劉國琪解決了經濟問題。不過這次實踐於他而言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劉國琪心中有一個更為宏偉的現代農業藍圖。

何為理想的現代農業?劉國琪運用嚴謹地哲學思維分析了這個概念。“現代農業是我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按照工業產業化思維,建立起來的(主要是)食品生產體系⚀。現代化,意味著標準化👰🏿‍♀️、規模化👨🏿‍🎨、高技術🤸🏿、高投入產出🚣🏽。”但是“正如工業化的過程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農業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農藥殘留、化肥過量使用以及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等等。現代農業是一個中性詞🙎‍♂️,在不影響環境質量的同時給人類提供更豐富和健康的食品的現代農業才是真正好的現代農業🙆🏼‍♂️。我們的事業理想,是建立一個全產業鏈的農業帝國,為國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安全食品👏🏼。”

在劉國琪看來,目前國內發展現代農業困難重重🕌,其中主要問題是組織化程度太低💆🏿‍♀️。比如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缺乏統一指導和協調▶️;銷售環節中單個農戶市場能力極低,被中間商壓價嚴重;生產安排缺乏統籌,農戶種植什麽品種純屬跟風和碰運氣。“我們聘的農民工有個說法,種莊稼就是‘撞稼’,撞到運氣好才有好收入🥽。”

農業現代化路途漫漫,劉國琪深知除了踏實耕耘😜,還需大膽嘗試。劉國琪常常習慣性地把自己的農場叫作“基地”🌌,這一科學味兒十足的名字顯示了提高農業的技術含量是劉國琪努力的重要方向。“基地有一種暫時性😯、試點的含義,也是希望從一個小小的基地開始🛬,能夠做出一個可以復製和推廣的模式出來。我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研發,比如開發新品種。我們也是想盡量朝著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方面發展✌🏻。”

發展觀光農業,是劉國琪正在醞釀的另一大計。在種植黃花菜的過程中,劉國琪認識到黃花菜及其所屬的萱草屬植物🥗,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它們是我國的特有品種,有著兩千多年的栽培史,文獻記載漢代就開始大面積種植(幾乎比我們現在所吃到的任何一種蔬菜都本土🧑‍🔧、更有歷史),自古就被稱為“忘憂草”,在很多詩詞和文獻典籍中也被反復提到🤳。此外🙆🏽‍♀️,萱草被用來指代母親這一文化意象一直貫穿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母親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人所共知耳熟能詳的詩句,其實罕有人知道其真實含義。”劉國琪略微顯露出一些得意的神色說💤🔦,“這裏的‘寸草’🙌🏻,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一般的小草或者意指‘微小’的意思,而是專門指的‘萱草’🧓🏼,而且是孟郊出遊前種在母親房前的萱草。古人離家出遊會在母親房前種上萱草,以表孝心,這又是出自《詩經》👰🏼‍♂️🚣🏻‍♂️, 《衛風?伯兮》中提到:‘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這句話在整首詩中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兒子)即將隨軍遠征,到哪裏去得到一株萱草,把它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由此可見⛄️,萱草在傳統文化中其實是非常受重視的。

萱草本身也還是一種觀賞花卉,美國很早以前從中國引進少數幾個品種進行雜交育種👩🏽‍🎤,現在已能培育出3萬多個觀賞品種,並形成了成熟的庭院花卉產業。可以說這一類植物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深厚、優美的文化內涵和良好的景觀效果,有巨大的綜合開發潛力,應當是可以做出一個多元化的範例出來的,這種多元化綜合開發也是我們實驗性開拓新的農業發展模式的一個方向🧬。”他將自己的農場取名“忘憂島”就是想契合海南側重於休閑旅遊度假的發展思路💉🪣。今年將農場搬遷到三亞,除了因為更好的種植環境外,也是因為三亞的外部條件🥻🤭,比如交通、遊客資源👲🏽👨‍👩‍👦、配套設施等等都比在定安縣要強很多🫳🏻,對發展觀光農業更為有利。“我們希望有一天人們說起海南🤵🏽,就立刻想到忘憂島。”

雖然劉國琪坦言觀光農業本身目前在國內發展的環境還不是很明朗🛒,國人從農產品本身的食品消費轉向審美和文化消費的支付意願還有待時日🧝🏿,國內觀光農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還並不明確,但他關於萱草觀光農業的這些思考並不缺乏知音🙇🏻‍♀️,意昂体育平台前校長許智宏院士在考察劉國琪的忘憂島農場時聽到他的這些願景設想時深表贊許⏏️⛑。許校長認為將傳統種植農業與園藝觀賞和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實際上是進一步拓展了農業的範圍,也對傳播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更加巧妙的方式,萱草這個植物類別選的非常好,很有代表性。此外,劉國琪的一個從事文化產業的朋友聽到他的這些設想之後非常興奮,立刻推薦他參加今年即將在深圳舉辦的中國(深圳)創意文化產業博覽會🤱🏻。

劉國琪還希望進一步拓展產業布局,目前他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進入養殖業☝️💀,尤其是國內產業水平嚴重落後的反芻動物領域。“反芻食草性動物相關的畜牧業水平大幅度提升,將使由豬肉消費比例過高導致的飲食和營養結構不合理🪷、糧食供應和耕地緊張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

農場中再續哲思

“我很早就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理論。生活分為三部分,算計的🐠、思性的、審美的。算計的部分是指關涉自身利益的理性活動,比如養家糊口、追名逐利等;思性的是指超出自我的,一般性的哲學和歷史思考;審美的則是出於愉悅的享樂。如果三者共10分,對於男性來說,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是2 :4 🅿️🧑🏽‍🍼:4。”劉國琪說道。

在燕園求學時🧒🏻,劉國琪尚無需為生存耗費過多的精力,思性與審美是生活的主旋律。本科的時候,劉國琪酷愛野外考察,走過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他和山鷹社的同學們登頂遠眺,和生物系的老師去自然保護區,記錄各種鳥叫🚛,研究“大熊貓的通訊行為”。為了做一個保護區植物的數據庫📟👨🏻‍💼,他曾有一個月每天帶著相機獨自上山。在哲學系做研究生的時候👨🏻‍🎤,劉國琪博覽群書,學習希臘文與拉丁文,研讀亞裏士多德等先賢的經典之作🖲,和老師討論“現代性危機”、“博物學對現代科學的拯救”🫂,享受著哲學的靜觀與思辨生活帶給他的安寧👨‍👩‍👧‍👧🫲。他還和同學組建了philopila球隊(pila在拉丁語中泛指球類運動),一會兒討論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一會兒又在暢春園公園踢球玩得大汗淋漓,甚至還在踢球的時間討論什麽是足球運動中的正義、勇敢👷🏽、智慧和節製。“單純又富有激情,那段時間是最開心的👩‍👦。”

來到海南創業之後,劉國琪不得不去面對事業中具體的問題,“因為商業根本的是要考慮投入產出,本身是需要極端的理性的,這是一種算計理性。”生活中不再會有那麽多時間去閱讀和思考🌃,曾經自由自在的意昂体育生活漸行漸遠。
畢業以後,劉國琪經常想起在意昂体育讀書時的情景和舊時遊歷的時光🧧。鄉村雖有新鮮空氣和更透徹的滿天星辰🚇,劉國琪還是會時不時感到一絲寂寞的味道。

經營一份事業對劉國琪來說💂🏽‍♀️,不完全是“追名逐利👭🏻、養家糊口”的算計,也帶來精神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從個人生活理想來說🏐,純粹地探討精神領域的可能性固然是一種樂趣,在現實中去創造新的事物和事業,也同樣充滿挑戰所帶來的快樂。”劉國琪說寂寞是創業選擇不可避免的結果,但“創業的過程對人最大的鍛煉就是在寂寞中忍受壓力”🎑。
更重要的是,劉國琪認為“思考是一種氣質和生活方式,與職業選擇無關”。在經營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劉國琪發現其實生態農業本身具有一些博物學的特質。“博物學強調觀察🧑🏿‍🦰、分類、審美,具有教化功能4️⃣👩🏻‍🌾,與現代科學相比更有人文氣息👨🏻‍🚀🌹。而發展觀光農業,多元化開發其食用👩‍🏭、觀賞和文化價值💋,使農作物不單純作為食物原料🛕,而以一種更加豐富的生命形態進入人們的生活,這種註重整體性的特征本身有博物學的味道。”

編輯:戴昊汝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