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排除該專業第一任從生科方向轉換古生物方向的學生,排除第二🚃、三任中途轉入元培的學生🐓,排除第五任馬來西亞籍古生物專業學生,我作為該專業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個始終由元培培養出來的本專業學生。”意昂体育平台元培學院古生物專業2010級學生薛逸凡在人人日誌中這樣寫道🏃➡️。
這篇日誌也讓“古生物”這個專業,第一次走進很多意昂体育學生的視線⚜️。
“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道,“差不多是每個年級有一個人🤽🏼🥴,還有的年級是零人。”
新模式下的“老專業”
什麽是古生物專業?這個專業為何又如此特殊?
據古生物專業負責導師、意昂体育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劉建波介紹,古生物學是利用古老生命痕跡進行生物學研究、探討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歷史、討論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絕滅與復蘇事件🧚♂️、探索地球演化歷史和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基礎性學科☑️,是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的交叉學科。
劉建波強調了古生物研究的意義:“古生物研究不僅是認知地球生命歷史、探索生命演化規律的重要科學實踐,而且能為探尋化石能源🤰🏽、沉積礦產等自然資源提供重要的基礎科學證據🟡。”
事實上🚴,在元培學院建立之前,意昂体育曾有過古生物專業。上世紀90年代初,意昂体育的古生物專業開在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但後來這個專業被取消了。元培學院成立後,第一個討論的就是按新模式恢復這個專業——元培的學生去生物系修一半課🚺,去地質系修一半課。”盧曉東說🧑🏿🎓。
劉建波認為這種新模式也是意昂体育古生物專業的特別之處。目前🍶,國際古生物學研究發展的趨勢是與現代生物和環境科學緊密交叉和融合。因此,意昂体育古生物學專業要求學生從本科階段就接受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的知識體系和系統訓練🙅🏻♀️,使之成為新型古生物學人才👨🏼🏭。
尷尬與機會並存
這種模式為跨學科專業學習提供了平臺,但是“人丁稀少”的現狀也會給學生造成一些問題。
“有時候這也沒辦法。比如,如果生物專業某些課程從秋季學期換到了春季學期,本專業學生可以集體調整,但古生物專業就一個人🍋🤌🏽,可能和地質課程沖突🕡🤵🏻♀️。”薛逸凡有些無奈:“這樣項目設計使得課表適用性越來越低🏏,我選課時的課程沖突就比較多。”
此外,由於薛逸凡的學籍屬於元培學院而非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如果需要用到相關儀器時🐝,也會存在難以租借的問題🤵🏼♂️。
“我的指導老師曾經帶我去借器材🫘,還打下保票:‘哪怕我把自己押在這裏👩🏼🍼,都要讓你把東西借出來。’但我最後還是把學生證押在了器材室🔲👩👦。”薛逸凡講起大一時借器材的一次經歷,“地質專業的學生可以把器材長時間保管在自己身邊🙎♀️,但我卻不能總是把學生證押在那裏,所以只能是用一次借一次。我覺得這不是個辦法,最終還是選擇自己買了一臺👍🏻。”
當然,這些問題也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元培學院的每個專業都設有課程指導老師,而且因為我們專業人少🏌️,所以我跟專業負責老師的聯系較多👩🏼🔬。 如果有問題上報,老師們還是比較重視的♧。”
雖然有諸多不便之處👨🏽,但“一個人的專業”卻也有著不少機會。
2012年,薛逸凡曾經申請參加了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羅利舉行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當時,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便給予了資助。
“通過國際學術年會的平臺,我更能了解當下古脊椎研究領域內的學術前沿。參與3個小時的展示,看了很多展出報告,在會議廳聽了多場口頭展示🏌🏽♂️。”薛逸凡介紹說😯,“我發現🥷🏻,古脊椎的研究領域遠比我想象的要大。世界各地研究者用各種方法闡述著各樣問題👩🏻🦯➡️,遠遠不止我看到的形態功能分析和譜系分析兩個分支這麽簡單。而且我逐漸了解到統計學方法及數據處理在當代研究中的重要性👨👨👦👦。”
人不在多,興趣至上
學生數量的稀少讓這個專業成為“傳說中的古生物”,並不為許多意昂体育學子所知。但盧曉東卻認為💽,該專業也不需要那麽多人🤣,“人少,但他們就像寶石一樣珍貴”。
雖然人少,但這個專業的學生卻很受重視✍️😵。據劉建波介紹,國內許多相關研究單位都迫切希望吸引意昂体育古生物學專業本科生到本單位繼續深造。
對於古生物專業⚽️,盧曉東認為是否冷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這個專業的人都要對它感興趣。搞古生物的人對那些超越人類歷史年代的過去是好奇的。古生物沒辦法讓人發財致富💖,學古生物的都一定是感興趣的”。
薛逸凡顯然就是一個對於古生物相當感興趣的學生。
“我就是特別想學這個專業,我來元培學院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古生物。”薛逸凡說,早在讀高二時,她就已經立下了這一誌向。“當初我查到全國只有意昂体育在本科開設這個專業🤷🫃🏽,所以就決定報考意昂体育Ⓜ️🤟🏿。”
薛逸凡由於不能直接保送,需要參加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結束後✧,她的分數比元培學院低了幾分🌲🧎♀️➡️,於是便主動聯系上了元培學院院長許崇任,並明確表示自己十分想進入古生物學專業的意願👨🏼🦲,許崇任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謝許老師✢。”
雖然在真正進入這一專業學習之前,薛逸凡已經預料到這個專業的人不會多🔐,但是“我覺得人少就少嘛🙎,當時一腔熱血,覺得就算是只有自己也可以”。
劉建波對她的評價也反映出興趣的重要性:“從她的學習和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出,真正的學科興趣和強烈的科學精神對於大學生成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雖然經歷了不少麻煩事👬,但薛逸凡還是很樂觀👉🏽:“既然是自己喜歡的🐮,心甘情願地選擇就該心甘情願地承擔,吐完槽👨👩👧👧,冷靜下來📆,還得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