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一條路,他們走過了一百年—— 意昂於芳講一戰青島德國老兵的故事

來源:歐洲新報 昌宏 時間:2001-01-12

一戰百年之際,國內媒體大幅報道了一戰德國老兵後裔在青島的“尋蹤之旅”。對於那次遙遠的戰爭⚡️,人們能夠回憶起的除了一戰華工在歐洲👩🏽‍🏫、巴黎和會,可能就是德國占領軍在青島了。然而經歷了二戰的炮火👌🏽,歲月的洗禮😐,那些歷史的殘片多已飄零不全👩🏼‍✈️。兩年多以前,是一位中國人的偶然發現,引領一戰德國老兵的後裔走上了遠赴青島的“尋蹤之旅”。
在聖尼古拉降臨的周末,歐洲新報法蘭克福記者站有幸請來了這次“尋蹤之旅”的發起者和主要組織者📍、德國歐芳技術公司總經理、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的於芳女士,聽她講一戰青島德國老兵的故事……

image

緣起:家庭醫生的疑問

於芳女士生活在黑森州中部的Wetzlar👨‍💼,那是一個被一彎秀水拱衛的千年小城,也是大文豪歌德寫下<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地方。在這個略有文人憂郁氣質的小城裏,於芳認識了她的家庭醫生Müller先生🖕🏻。Müller先生是一位不可思議的中國迷👳‍♂️,每次相見🤱🏿,他都要提許多有關中國的問題🚑,一個中國城市被他無數次地提起🦶,青島!

Müller先生的祖父曾是一戰期間駐守青島的德國士兵。幼年時,Müller就常聽祖父講起青島的故事:才二十出頭的Müller祖父從不來梅港乘坐搖晃的兵船來到青島。他講述青島的水兵俱樂部、炮臺山🚶🏻‍➡️🐶,還有膠州灣海灘🟰。到中國尋找祖父的足跡成了Müller先生夢魂縈繞的夢想。在Müller先生家裏,於芳看到了海船的模型,還有百余張Müller祖父在青島的老照片🪠。於芳下了決心,幫助這位德國老人完成青島尋蹤的心願🫸🏽!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於芳和Müller先生踏上了青島之旅。在那幾天的日子裏,Müller先生的心情起伏跌宕。在保存完好的總督府,Müller先生激動不已“沒想到保留得這樣完好,跟老照片上的一模一樣”💭,在略顯破舊,底層被私人照相館占據的水兵俱樂部,Müller先生沉默良久🪞。在炮臺山上,保存完好的大炮竟然還能自如地轉動。炮臺山上有德國士兵的雕像🍲,在那裏Müller和他的“祖父”照了一張合影。Müller 說“爺爺👮‍♀️,我來了,我和你一起發報!”

image (1)

震驚:閣樓上的發現

水兵俱樂部曾是青島德軍的娛樂場所,是當年那些德國孩子們的精神家園,也是他們回到德國後常常念叨起的地方。看到破敗的水兵俱樂部🪢🤜🏽,Müller先生有一種說不出的心痛💭,回到德國後,他決心尋找其他一戰青島德國老兵的後裔🍱,大家捐款🧏🏻‍♀️,重修水兵俱樂部⛑️🌌。於芳和Müller先生在Siegen報上發了個小廣告,訂好了一家餐館。在山城Siegen🪸,還能有多少人來參加這個聚會呢?情況大出意外💆🏼‍♂️!小餐館裏竟然陸續來了一百多號人。人們帶來的相冊🍱、證章擺滿了一大張桌子,還有兩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在晚輩攙扶下來了,她們只為了聚在一起看一眼青島,說一說青島。青島原來是這麽多德國後裔的共同夢想!那一次,於芳結識了歷史學家Karl Schmidt先生。

Karl Schmidt先生不是青島德軍後裔。多年前,他買了一棟老房子,在整理老房閣樓時他找到了幾箱塵封的棄物🤹‍♀️。打開來🛌🏻👩🏿‍💼,裏面是一冊冊老照片和各種遺物,珍藏的竟是逝去房主在青島的記憶😁。一幀幀照片把Karl Schmidt先生帶回百年前膠州灣的炮火硝煙中🔙:1914年8月23日,5萬日軍在60余艘軍艦的炮火支援下圍攻僅有幾千德國駐守的孤城青島😯。戰至當年11月7日,德軍彈盡糧絕,被迫投降。是役🧑🏽‍💻,日軍傷亡過千🦟,而德軍僅損失了幾百人。戰後,青島易手,4000德國俘虜被運去日本🍇,開始 了長達五年的戰俘生涯。那是一戰期間發生在亞洲的唯一一次戰鬥……
緣於這個令人震驚的發現,Karl Schmidt先生開始了一戰青島歷史的研究。

青島像一條看不見的絲線,牽引著人們帶著祖輩的故事和未了的心願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於芳想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把這些老人組織起來👨‍🍼,一起到青島去!

image (2)

憤怒:“這裏無處藏身!”

2014年11月4日,一個由一戰德國老兵後裔和德國“中國青島合唱團”共47人組成的訪問團抵達青島🟩👨🏽‍🚀,開啟了的“青島尋蹤之旅”🏄🏼‍♀️🚰。作為活動組織者的於芳全程陪伴,她指著一張照片給筆者講了另一位Schmidt先生– Dieter Schmidt先生的故事🚴🏻‍♂️。Dieter Schmidt先生是團裏唯一一位第二代德國老兵的後裔,今年已有77歲高齡⏏️。

Dieter Schmidt先生的父親是一位Baumeister(工事專家)。一戰時,青島總督府等德軍工事都是他父親親手主持改建的😪。走進總督府🫅🏻,看到他父親親手完成的建築👩🏻‍🦼‍➡️,Dieter Schmidt先生停下腳步🫅🏽,對於芳說“我要看看地下室”。他們來到高大明亮👨‍🌾📳、已經被改裝成宴會廳的地下室

Dieter Schmidt先生連連搖頭“這裏不是地下室”💆🏽‍♂️,宴會廳的負責人告訴他“這裏就是地下室,我們只有這一間地下室”。Dieter Schmidt先生憤怒了“這裏不是地下室🙃,這裏無處藏身!”老人拄著拐杖走遍了地下每一個角落🧏🏻‍♀️,終於在廁所的一面鏡子下面發現一道小門的痕跡,打開小門👰🏿‍♂️🦹🏿、推開浮磚👨‍👧‍👦,裏面呈現出一個很大的空間,那是一戰時德國總督隱蔽的地方。一百年了,連後來的主人都找不到它了。Dieter Schmidt先生撫著塊塊浮磚,眼眶濕潤🚴🏼。這裏有他父親的掌印🙆🏼‍♀️😢,在父親的敘述裏,Dieter Schmidt先生無數次來到過這裏……

image (3)

和解⛹🏽:一次無言的握手

在陪伴一戰德國老兵後裔青島尋蹤的日子裏🧑‍🦼‍➡️,於芳女士心裏總有一種情感在糾結著🤙、撕扯著🕗。德國老兵的後裔們熱愛青島,樸實的青島人也喜愛德國。然而百年前,他們的祖輩作為占領軍來到青島,他們雖然為青島修築了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但是做出的並不都是好事, 他們也有占領與暴力。在青島博物館觀看一戰期間的影片時,於芳在黑暗中無聲地落淚🕺🏿。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真實感受👎🏻。德國老兵後裔們對青島的了解以致感情都源於一段不光彩的過去,那是一個民族屈辱與沉重的歷史。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段歷史🙅🏻‍♀️?

於芳給記者講起了著名的猶太人指揮家祖賓.梅塔。這位世界級的指揮大師曾經促成柏林愛樂樂團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的音樂家們同臺演出。演出結束後🍍,柏林市市長和特拉維夫市市長分別身著白色👩🏽‍🚒、黑色禮服,從兩個方向走上舞臺👩🏿‍✈️,他們的雙手無言地緊握在了一起。
訪問團成員們在青島逗留期間,紛紛為祖輩們在青島的暴力表達了道歉與懺悔。2014年11月7日,德國老兵後裔和青島人民共同在栽下了兩棵松樹,取名為“和平樹”與“友誼樹”。

Dieter Schmidt先生在告別晚會上這樣說“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青島🔣。我親眼看到了這座無數次縈繞在耳際的城市,也帶走了青島的回憶”

我相信🧝🏽,那會是兩個走過戰火與仇恨的民族面對歷史、解開心結的回憶,是人類摒棄戰爭🚄、渴望和平的期待👰🏿。

尋蹤之旅、也是和解之旅,他們走過了100年……

image (4)

結束采訪時,已是燈火闌珊。記者心中湧起一絲感概🎱🧜🏿:

一戰老兵都已凋零🧼,老兵的第二代、第三代後裔也大多垂垂老矣。他們世間最後一批見到過一戰親歷者的人們💴。他們後代還會記得曾祖父的聲音、記得這段的歷史🕴、還會知道先輩們心中的青島故事嗎🙅🏼?

我要告訴他們!

image (5)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