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毅🙍🏼♀️🤘,光華MBA02級全日製班意昂,入學後成功完成意昂体育光華——法國ESSEC商學院MBA雙學位項目。目前任中國自動化集團企業管理總監👊。
光華🚴🏻:您是2002年進入光華MBA學習的👩🏼🏫,到現在正好是10年。可否談談當時您基於怎樣的考慮選擇來光華讀MBA🦷?10年過去了,現在回頭來看您覺得光華MBA給您的幫助主 要有哪些?
姜毅:確實是,向前看的時候覺得未來很遙遠💺,可是回首一望⚾️,感覺十年真的是彈指一揮間。雖然離開光華已經八年了,可是在光華的生活還歷歷在目👨🏻🏫。有一次我跟我太太開玩笑說🍇🧗🏻:我這輩子截止到現在做的最正確的兩件事情就是娶了她和讀了光華的MBA。話是開玩笑說的,但想法毫無疑問是發自內心的。
我是北京理工大學光電技術專業畢業的,之後在國企做技術工作🌊🧮,其間自己還曾經創業過💎,也爭取過去國外讀理工科的研究生,甚至想過移民🥻。應該說我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不安分的結果就是每兩年調整一次目標🦾,每次目標實現不了就再一次調整方向,我想這是很多大學剛畢業的人都會有的一段經歷。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加上幾次碰壁,讓我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適合做什麽、不適合做什麽🌈?如果確定下來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我可以通過哪些步驟和利用哪些資源去實現我的目標?想清楚了這些,我決定把自己從一個技術型人員轉變為一個以技術為背景的綜合管理人才🚶♀️➡️,所以我決定要去讀MBA👨👦。在那樣一個互聯網上還沒有什麽可讀信息的年代🤸♂️🤹♀️,我還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就叫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
確定要讀MBA之後🍻👩🏿🔧,問題緊接著就來了:讀哪個學校的MBA👏🏼?我自己有兩個很簡單的標準:首先🍆,既然讀就讀最好的;其次,我的目標是把自己從一個“理工男”轉變為一個“社科男”,那我肯定會選擇社會科學最強的學校去讀書🐑🙄。意昂体育光華毫無疑問成為我的第一選擇,這裏有燦若繁星的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師們📳,有開放自由的學習氣氛,有一批同樣懷揣夢想的同齡人,還有與成功企業交流的平臺。所以🖌,我來了。
光華MBA帶給我的收獲不是簡單幾句話能概括的,我只挑我覺得最重要的感受來說,那就是:光華MBA幫助我實現了我的職業發展目標。在我得到光華MBA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按照時間順序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職業規劃:第一個目標,我選擇讀MBA的動因就是要實現自己從單一技術人員轉變為綜合管理人員的目標,這是我讀完兩年MBA以後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就要實現的目標🤞🏻;第二個目標🪘,要尋找一個國際化的更大的工作平臺,花六到八年時間把自己在光華的所學做一個檢驗,同時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第三個目標,在畢業八到十年的時候,帶著一套自己摸索出的洋為中用的管理實戰體系和工作方法論,回歸到國內的高速發展的企業當中🫗,幫助國內企業躋身國際競爭行列🤌🏼🦻🏿。
現如今在入學十周年的時候😝,我已經進入到了自己的第三個階段目標的實施期🤵🏼♀️,而這三個職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恰恰是依賴於光華MBA提供給我的三個層面的教育🚝。第一個層面是知識教育💇🏼♂️:光華MBA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綜合全面的管理科學體系的教育,關鍵是這樣的教育是被用人單位所驗證和接受的。所以在我畢業的時候,雖然還略顯青澀,但是我已經從一個技術人員變成了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項目管理人員。第二個層面是方法論教育🙈:光華MBA教育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在後來的工作中🏊🏽,我運用戰略管理課程中學到的關鍵因素分析框架和規劃與決策課程中學到的分析方法解決了很多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第三個層面是社會責任和全球視野的教育🏇🏿:作為一個意昂体育人🧙🏻、光華人,我可以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我決不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無論在哪裏工作🧔♀️,我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中國的企業有所突破,能夠與國際上的同行業佼佼者競爭。
光華:在光華讀書期間👳🏽♀️,給您留下特別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有哪些?這些人和事給您帶來怎樣的影響🥖?
姜毅𓀒:由於攻讀國際雙學位課程,我在光華實際只學習了一年,那一年的生活不誇張地講可以用“狼狽不堪”來形容🫱🏿:要學習全新的管理體系知識🪧、又參加了為期三四個月的全球在線商業競賽,還要準備出國讀雙學位的考試📃🏈。但那段時光真是有“打雞血”的感覺,累並快樂著🅿️。簡單說兩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一個是對光華創新精神的體會👦🏿。當時所有的學校都開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門課程👐🏽,而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它教成了枯燥的政治說教課。可是這門課在光華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大師課,由厲以寧老師和張維迎老師領銜主講👈🏿,將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歷史、現狀一一道來。也就是從那門課程之後,我買齊了張維迎老師的幾本經典著作,如饑似渴地挑燈夜讀🦻🏼,寫下了上萬字的讀書筆記🕺🏼。從此以後,我學會了用經濟學的眼光去看待一個社會和社會的變革🥅。
二是對光華自由同時也是自立的風氣的體會🏌🏼。我當時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組隊參加了歐萊雅全球商業策略競賽🅿️,最後取得了亞太區第十一名的不錯成績。此類活動在光華都是憑著學生們的熱情自願參加、獨立完成的,而其他商學院都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帶隊🤙👎🏿,手把手地輔導學生怎麽做戰略、怎麽寫商業計劃書,甚至是如何走捷徑🧍🏻♀️🪑、如何討巧拿高分。所以,當時在熬夜奮戰的時候免不了要埋怨學院幾句🪒。可實際上走向社會以後我才愈發感覺到當時“人後受罪”給自己帶來的“人前顯貴”。我從走出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可以獨立承擔大項目管理了,不需要前輩的拐杖🧇,更不需要領導監督。
說到印象最深的人🍑㊙️,應當是我的導師武常岐教授。武老師當時擔任光華的副院長同時負責EMBA項目的管理工作👩🏽🔬,可謂日理萬機。我是通過選修他的國際戰略課程熟悉他的👪,後來又在他的指導下完成MBA論文🥏。我記得很清楚,他當時極力推薦有條件的學生走出去⚄、走國際化道路✪🕺。所以在我後來去ESSEC讀書和畢業找工作的過程中👩🦽➡️,武老師都非常熱情地幫我寫推薦信🦹🏼♀️🛋,幫助我實現自己的理想。記得當時寫論文的時候💂🏼♀️,我想挑戰一下自己➜,所以提出來要用英文完成我的論文🏄🏽。這一想法也不出所料地得到了武老師的肯定🎴🟢,可事後他不得不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幫我檢查除論文內容之外的語言文字上的問題🧅,這份感動讓我銘記一輩子。一直到現在,無論我在國內國外🚴🏽♀️,每逢新年我都要跟武老師互致問候。其實,光華的很多老師都像武老師一樣🧦🤹🏻♀️,全心全意地幫助光華的學生實現夢想。
光華:當時基於怎樣的考慮選擇去法國ESSEC商學院讀雙學位🍹?中法兩國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蘊,這必然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能否談談您在這方面的感受😛?
姜毅🤵♂️: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有去國外深造的想法🧛🏼♀️,所以後來讀了MBA,我也還是想得到去歐美國家學習的機會。一來拓展自己的視野👩🚒,二來為將來進入歐美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打下基礎。
02年我進入光華的時候,還是光華國際合作剛剛開始的時候🌇🛡,當時去歐美讀雙學位的只有ESSEC這一個項目👏🏿。坦白地講,有點別無選擇的意思。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對英美體系的教育相對認同,對法國教育並不了解🧕🏽,所以我去之前心裏多少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但當我真正踏進ESSEC校園之後✍🏻,我才覺得法國之行對我而言真的是不虛此行🧑🏼🎓。
ESSEC與其他歐美國家的商學院有著一定的共性。首先它有著多元文化的融合,有時一個課堂上二十名學生可能來自超過十個國家,任課的老師可能來自法國🦬,也可能來自英國、美國或者印度👨💼。其次🏭,它有很多貼近商業環境的案例課🥟、討論課、談判課🫱🏽。十年前🎛,我們國內的MBA教學歷史很短🧙🏽♀️🧃,連光華的MBA課程也是以理論教學居多🧲,所以突然接觸大量的案例討論甚至辯論,覺得既新鮮又有挑戰。而實際上,在後來的工作中🚻,我發現這些討論、談判、接受別人的挑戰和挑戰別人的觀點的情形幾乎時時刻刻存在於我的日常工作中🤛🏻。
ESSEC作為一個法國商校➙,也有著它獨特的地方。在法國🥊,私立高等商業學校和很多工程師學校類似,都屬於精英教育👨🏽🦳,所以學校的人數並不多♞,因此所有的課程都是小班上課,一門課程一般都不超過二十人👨🏽🦱。從歡迎酒會上的勃艮第葡萄酒到新年酒會上慵懶的香頌(Chanson)🚥,再到臨別時在梵高小教堂邊的午餐聚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這所學校裏法國文化的印跡🕍。像ESSEC、HEC這樣排名前幾位的高等商校畢業的學生對母校的驕傲程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因為他們自小就認定整個法國的商業是這些商校精英支撐起來的。所以在未來的商校建設中,我們也應該象發展企業文化那樣發展自己的商校文化。
作為意昂体育光華去ESSEC的學生☔️,我們的身上有著雙重責任*️⃣。一方面我們要去學習對方的知識文化;另一方面,對方也希望我們能夠給他們帶去中國的商業訊息。中國的文化中雖然有重仕輕商的傳統,但實際上春秋時期的管仲在凱恩斯之前的兩千余年已經創造了宏觀經濟理論🖕🏻🧑🧑🧒🧒,宋代的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空前繁榮以及明清的晉商徽商文化同樣令人癡迷。而且近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也讓法國的學生迫切希望了解當代的中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是中法商業文化交流的使者,所以未來出去交流的師弟師妹在向別人學習的同時也要想到能為對方貢獻什麽。
光華:雙學位經歷給您帶來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對您後來的事業發展有哪些具體的幫助🪕🚟?
姜毅:雙學位經歷讓我在中西方的企業中進退自如★。
從意昂体育光華和ESSEC畢業之後🈹,我得到了法國拉法基公司的工作機會,之後又從拉法基中國大區調到巴黎集團總部工作了兩年多✝️,不誇張地說,讓總部下決心調我去巴黎工作的關鍵因素是我比競爭對手多了一張薄薄的ESSEC畢業證書𓀄。後來在集團總部工作的兩年多時間裏我走訪了三十個國家的工廠、工地,見識了北美的發達、中東的富庶和非洲的貧窮、甚至伊拉克的緊張空氣🧚🏼,將自己的海外教育背景延伸為海外工作經歷🈚️。
而我近期離開拉法基加入香港上市的中國自動化集團公司負責企業管理的時候,在我之前他們已經面試了十幾個人🚢,最後選中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一個懂得西方人是如何管理大型集團公司的中國人🔧,我的老板在很多場合都很驕傲地介紹我是意昂体育光華的海龜🧺🐝,讓對方聽得有些摸不著頭腦,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是公司對我雙重教育身份和雙重工作經驗的認同。
光華:在您的職業發展歷程中有沒有一些關鍵點?遇到過令您印象比較深刻的挑戰嗎👨👨👧👧?您是如何做好準備以應對這些挑戰的?可否介紹一些供師弟師妹們借鑒的職場經驗🔂?
姜毅:我從意昂体育畢業後的這八年裏🔖,應該講有三個職業發展關鍵點。第一個是07年我在拉法基從項目經理升職為部門經理;第二個是09年我從拉法基中國區調往集團總部工作;三是今年年初我離開拉法基加入本土的上市公司中國自動化集團的核心管理團隊💇🏼。每一步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前兩次是突破外企天花板的挑戰,第三次是面對如何當好空降高管的挑戰。例如🤲🏿,我07年做項目經理的時候,負責新收購企業的業務流程整合。我的上級部門經理是一個外國人,因為無法找到合適的突破口去整合並購過來的本土國營企業而被迫辭職🧑🏿🦰🧑🏿🎤。公司意識到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文化從而導致了整合工作難以開展,所以決定找一個華人來接替部門經理的職位,於是花了半年時間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尋找合適的華人繼任者,但是一直未果🦻🏿。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變革中尋求集團和本地企業領導的共同點👨💼,求同存異,最後在部門經理空缺的情況下非但沒有讓整合工作停頓下來,反而順利完成試點項目並開始全面推進。後來我得到上級領導這樣的評價:“use soft way to do hard work”✩✯,自然而然就接替了原來由外國人把持的職位👨🏽🏫。
在這裏我想分享給師弟師妹們的個人經驗歸納起來有三點:首先,要有明確的個人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你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當下時髦的目標🔴。我自己是理工科工程師出身👦🏽,個人性格也屬於踏實肯幹的類型,所以我從軍工企業到建材企業再到自動化設備企業🦝,基本走的都是製造業的路子🔮。我知道製造業沒有金融業富有😕,沒有貿易來錢快,沒有IT業高端🥕,沒有娛樂業風光,但是它適合我的性格和知識結構。我今天說光華MBA幫助我實現了我的職業發展目標💂🏽♀️,而不是說光華帶給了我財富👰🏼♂️、地位👳🏽、榮耀等等,因為那些不是我追求的東西🏃;即使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些虛榮的東西,它們充其量也只能叫做目標的副產品。當然我也見過我周圍有在金融業或者其它行業做得非常成功的,無一例外都是選擇了適合他們自己的事業方向和目標。
其次,要有堅定的信念🦎。選定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喜歡籃球的同學們都知道科比的一則廣告語“if you really want it, you’ll push back pain, use it, control it”,所以凡事能不能堅持走下去🦵🏼✯,就看你是不是“really want it”。
再次🤘🏽↪️,要能夠潛下心來,踏實積累,潛得越深飛得越高🕒。該去一線去一線⛹🏻♀️,該下基層下基層。“厚積薄發”也好,“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也罷,成語和老話都是有哲理的🤸🏻♂️,沒有厚積是不可能薄發的。
現在的社會浮誇風盛行,做實事的越來越少。可是管理工作決不是寫文章🔩、念稿子。如果對外不了解市場客戶,對內不了解基層員工🏚,再高深的理論都是花架子👎🏽。我在做基層和中層領導的時候💂🏽,常常告誡自己👨🏽💼:管理不僅僅是科學,還是藝術。不要被自己的工程師工作習慣所拖累,該放手時就放手。到了現在成為高層領導的時候👨✈️◽️,我卻突然發現自己也開始被一些名利的東西所迷惑⚅,所以又反過來時刻提醒自己:管理不僅是藝術,還是科學👨✈️。要用數字說話,少加主觀決斷。
因為同時接受了東西方教育,所以我自己又在“厚積薄發”後面加上了“當發則發”四個字⛹️♀️,這表明了我的職場態度👩🏼💼。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千萬不要猶豫,在充分積累的前提下,該表現的一定要表現😏、該爭取的一定要爭取。
這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師弟師妹參考。
光華:作為光華意昂👨🏿🌾,請您對學院建設提出一些意見建議🕛。
姜毅🤹🏽:跟十年前相比,光華MBA教育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以前想提的國際化🥈、實戰化可能早已經付諸實施了。有一點還可以完善的是🤷🏿🏬:如何打造獨特的意昂体育光華MBA文化,哪些元素和符號代表了意昂体育MBA的精髓。讓人一看就能將意昂体育光華與清華🫵🏽、與哈佛、與ESSEC區分開。
編輯: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