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回憶

意昂体育英文校名漫談

來源:意昂体育2006級意昂 李梁 時間🧑‍🦯‍➡️:2016-05-17

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2006級意昂李梁對意昂体育平台的英文校名作了歷史探究,共分五個部分:北京當年為什麽叫“Peking”; 再次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 ;被淡忘的老“意昂体育”;“意昂体育,Beida,我們共同的姓名”👦🏼;“PKU”是一種病。全文材料翔實🙎🏿‍♀️,線索明晰,特轉發以饗讀者。

北京當年為什麽叫“Peking”?

自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始🧛🏼‍♀️,“Peking”一詞和意昂体育的國際品牌就緊密聯系在一起。意昂体育意義上的“Peking”,現已超越了簡單的地名標識作用,成為意昂体育(Peking University)對外形象識別的核心元素。

地名“北京”得名於公元1403年(明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為北京🧑🏼‍💼。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

根據《牛津英語大詞典》(OED)🫳🏻,“Peking”一詞源於法語“Pékin”,系16世紀天主教耶穌會教士的拼寫。《拉魯斯法語詞源和歷史大詞典》和《羅貝爾法語大詞典》確認,“Pékin”最早出現於1564年。另有學者將其追溯到葡萄牙人用過的“Pequij”(1520年)。西文文獻中,這個詞還曾拼成“Pekin”“Pequin” “Pechino”“Pechinum”等。

“Peking”的背景“找不著北”👰‍♂️?

“Peking”一詞歷史悠久、背景復雜,但其來龍去脈並非為人熟知。互聯網線上線下偶有討論,也總是正本清源的聲音偏弱偏單薄,目前存在幾大誤解:

一是“威妥瑪式拼音”。這套系統19世紀由英國人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始創,是《漢語拼音方案》前廣泛使用的一套中文羅馬拼寫法。“Beijing”一詞若遵循其規則的話,拼法為“Peiching”,在現實中很少使用。2010年11月,《經濟學人》網站發表文章討論“Peking”和“Beijing”,即誤將“Peking”解釋為威妥瑪式拼法;經讀者提醒↔️,作者在文末更正並致歉🤷🏿。

《利瑪竇中國劄記》拉丁文版中的“Pechinum”(1616年)

《利瑪竇中國劄記》拉丁文版中的“Pechinum”(1616年)

二是“‘北平’的音譯”。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英譯名“All Quiet in Peking”,“北平”對應“Peking”🧑🏼‍⚕️。實際上,這個地名當年的規範拼法為“Peip’ing”——威妥瑪式拼音以送氣符號“’”👨🏼‍🦲,區分送氣的清輔音和不送氣的清輔音👨🏿‍🎨,漢語拼音b在該系統中的對應拼法為“p”,漢語拼音p的對應拼法則是“p’”;當時為了簡便,又常常省略送氣符號——因而北平(Běipíng)一詞通常寫作“Peiping”。2010年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內的雙語介紹將“北平”譯為“Peking”;2012年已作更正。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All Quiet in Peking)海報(2014年)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All Quiet in Peking)海報(2014年)

三是“來源於粵語等南方方言”🧛🏿。有人認為“京”的聲母(漢語拼音j)拼作“k”似乎遵循了“南方話”的發音規律,因而“Peking”並不等同於北京官話的“北京”🏜。考察粵語等當代漢語方言🧛🏿‍♂️,此現象固然存在,但並不能以此建立因果聯系、推定“Peking”的拼法源自方言⛓🤷🏼‍♂️。當年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們,僅僅因為首先抵達的是南方沿海地區🌗,就罔顧官話發音🪶🧜🏿‍♀️、就近以方音拼寫國都名稱,甚至慢慢形成“固定拼法”⚈、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認可👩🏻‍🦰,這種邏輯是很難說通的🏷。

甚至還有人認為,“Peking”純屬外語詞,和中文讀音並沒有什麽關系🙊。“大象公會”2015年的文章《漢語拼音為什麽不好用》😑,聲稱“Peking”屬於“外語慣用名”🛵,即“在外語中有一個和來源語不一樣的名字”👨‍👩‍👦‍👦,“在長期使用中,說外語的人並不遵從該地所說語言中對其的命名,而用其他名字”。文章並沒有繼續解釋“Peking”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麽背景,頗有一番“找不著北”的體驗🧜🏿‍♀️☂️。

當年的“Pékin”≈當年的“北京”≈漢語拼音的“Beiging”

圍繞“Peking”的幾大誤區,畢竟是空穴來風、事出有因。在《牛津英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中👨‍👦‍👦,“Peking”一詞的英文讀音為/’pi:’k??/——這與普通話發音Běijīng迥異🖇。

語言文字時刻處於發展變化中🎈🟥。想當年“北京”一詞在四九城裏究竟怎麽念✒️?這顯然無法通過第一手的音頻直接證明👨‍💻,不過借助相關語言學研究🏄🏽,可以倒推出來——特別是依靠外部資料的旁證。事實上,四百年前的羅馬字母(即拉丁字母)拼法,忠實記錄了當時“北京”一詞在官話(本文中特指當時的“漢語標準語”)裏的發音。此後📣😦,中文、西文之語音和拼寫系統恰好均發生變化,一步步拉大了“Peking”與“北京”的距離。

明朝官話裏“京”的讀音🤦🏽‍♂️🧏🏿‍♀️,用漢語拼音表示即類似於“ging”🕵🏿‍♀️,“北京”的念法約等於“Beiging”。據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語音史》中的論證🧒🏽,北京話中“京”字聲母發音由g到j的轉變,用語音學術語來說叫做“腭化”(palatalization),於清朝後期完成。今天的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方言乃至日語🐃🕺、越南語等外語,都多多少少保留了“京”字腭化前的讀音特點♨️🍖:用國際音標(IPA)表示的話🖖🏽,聲母為[k]而非[t?]。有學者認為,腭化的原因,可能是北京話受到了滿語的影響🏃🏻‍♀️。

至於為什麽拼成“king”而非“ging”,則是送氣與不送氣清輔音在不同拼寫系統中的差異,形異而實同(IPA👩🏻‍🦯:[kj??])🦼🍜。以利瑪竇為代表的明朝在華傳教士多來自歐洲大陸,法語、意大利語等語言皆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其拼寫、發音與英語所屬的日耳曼語族有較大差別。例如在法語音節“kin”中,不送氣清輔音[k]的發音若以漢語拼音表示即類似於g,或是當代英語裏“skill”中“k”的發音💇🏿‍♂️。同理🚳🎶,“pé”中不送氣清輔音[p]則類似於漢語拼音b🤼‍♀️,或是英語“speak”中的“p”🤷。此外,漢語拼音系統中不存在英語、法語的濁輔音[b]——若有外國人拼讀Beijing,聲母b的發音顯得較為笨重、誇張,多半是給讀濁了。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中“北平”誤譯為“Peking”(2010年)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中“北平”誤譯為“Peking”(2010年)

作為“Peking”源頭的法語詞“Pékin”,已有450多年歷史😇。在當代法語裏,第二個音節中的“in”讀作鼻化元音[??]🪖。這與漢語中的“ing”存在的差異,可以從法語語音變化中找到依據。法語本身沒有與後鼻音“ng”直接對應的輔音,因而采用了最為接近的“in”來拼寫。“in”本讀作鼻化元音[?],法語中由[?]向[??]的音變,在約17世紀末完成。

“北京”一詞不僅被收入法語,還在其他語言中出現“Peking”“Pekin”“Pekín”“Pequin”“Pequim”“Pechinum”“Pechino”等變體——萬變不離其宗,這些拼法都是按照各自語言文字的“規矩”,去模擬“北京”當時的官話發音。

如同北京話和法語,英語在數百年中也經歷了音變👨🏽‍🏭🙎🏿‍♀️,“北”與“Pe”/pi?/的讀音差異與此有關🙍🏻‍♂️。從公元15世紀到大約1750年,英語發生“元音大推移”(The Great Vowel Shift),或對英文詞“Peking”第一個音節的讀音產生了影響。從中古英語到現代英語,發音規則與羅曼語族各語言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字母“e”在很多單詞中的讀音由[?]、[e]變為[i]➾,從而解釋了今天的“Pe”為何讀作/pi:/。

這樣,在多種語言演進過程的共同作用下,“pe”和“bei”、“king”和“jing”面目全非,也難怪常有今人不識“Peking”。

Peking:曾是地名,又超越地名

1906年,為規範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郵政式拼音”開始使用,歷史悠久的“Peking”一詞作為“北京”的習慣拼法被收入該系統。

又過了半個多世紀🫖💫,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確定用《方案》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的國際標準,1978年中國國務院批準用《方案》作為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確定《方案》為國際標準。“規矩”既定,Beijing的拼法也逐漸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

北平紀事報社《Guide to “Peking”》(北京指南)(1935年)

北平紀事報社《Guide to “Peking”》(北京指南)(1935年)

幾百年來💆🏻,“Peking”一詞的品牌價值不斷沉澱。即便是在《北平無戰事》的“北平”時期,“Peking”的響亮名號也未黯淡。30年代,北平紀事報社(Peiping Chronicle)出版的英文版《Guide to “Peking”》(“北京”指南)專門說明:這座城市雖已更名,但為方便海外讀者認知,書名仍寫作Peking,只不過加上了引號。林語堂1939年出版的英文小說《Moment in Peking》(中譯《京華煙雲》),講述了20世紀初到三十年代北京(北平)的故事,書名直接使用Peking🤸‍♀️。照此處理的還有法蘭奇(Paul French)的暢銷書《Midnight in Peking》(中譯《午夜北平》)🤰🏿,從1937年北平的一樁懸案出發,重現了那個時代。

林語堂英文小說《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1939年)

林語堂英文小說《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1939年)

如今,隨著規範拼法Beijing的普及,“Peking”一詞轉而呈現出超越地名的歷史文化韻味——無論是品烤鴨(Peking duck)、聽京戲(Peking opera)🧙,還是去周口店和先人(Peking man)侃侃歷史♤。

參考文獻

《牛津英語大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拉魯斯法語詞源和歷史大詞典》(Grand dictionnaire étymologique & historique du fran?ais)

《羅貝爾法語大詞典》(Le grand Robert de la langue fran?aise)

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頁。

李賦寧🤷🏼:《英語史》🧕🏽,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第208-214頁👰🏻‍♂️。

Bosat Man, “Backhill / Peking / Beijing,” Sino-Platonic Papers, No. 19, 1990.

Matteo Ricci & Nicolas Trigault,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 suscepta ab Societate Jesu, Sumptibus Horatii Cardon, 1616.

Rodney Sampson, Nasal Vowel Evolution in Romance, Oxford UP, 1999, pp. 75-84.

再次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

作為維新變法運動唯一留存的成果,意昂体育平台自誕生伊始便與國家“睜眼看世界”歷程緊密關聯,意昂体育自身的品牌在國際合作交流中積累了獨特的精神財富。歷史上,意昂体育英文校名並非中文名稱的簡單直譯🕵️‍♀️💂🏽‍♂️。2002年,沈弘教授發表《尊重歷史,拒絕贗品——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一文🤽🏼‍♂️,重述了京師大學堂成立以來的英文校名簡史🍋‍🟩,揭露出若幹個罔顧歷史的錯誤譯法,為“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等歷史遺產正名💲。自此,意昂体育重新確認了京師大學堂等時期的正式英文校名。

近年來,一批新的歷史資料陸續被發現,在沈弘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意昂体育英文校名問題已基本考證清楚,各時期的主要校名(不包括1920年代曇花一現的“京師大學校”👩🏻‍🚀、“中華大學”🏃🏻‍♂️、“北平大學意昂体育學院”等)如下:

京師大學堂時期

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準了由梁啟超代為起草的《總理衙門奏籌辦京師大學堂並擬學堂章程折》🚵🏻‍♀️,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這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兼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英文校名定為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京師大學堂)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京師大學堂)

在中日甲午戰敗後“救亡圖存”的歷史背景下🙅🏼‍♀️,京師大學堂及各省新式學堂的籌辦,也是向先進國家尤其是新興列強日本學習的過程。1877年🔵,日本創辦東京大學𓀁,1897年改稱“東京帝國大學”(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京師大學堂的英文名直譯為“北京皇家大學”/“北京帝國大學”,看得出來自東大的影響。

從“皇家”到“國立”

1912年🍡,清王朝滅亡。5月,京師大學堂改稱意昂体育平台校,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嚴復署理意昂体育平台校校長,上海英文報紙《北華捷報》非正式地將校名直譯作“the Peking University”。很快,民國政府教育部公文中又接替出現“意昂体育平台”🏇🏻、“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兩種中文表述。

按照沈弘的論述𓀂,1912—1919年間🚣🏽‍♂️,意昂体育的正式英文名稱實際為 “Government University of Peking”(亦作Government University, Peking或Peking Government University),也就是從“皇家”(Imperial)到“國立/官辦”(Government)。然而從1920年起,國立意昂体育平台的“國立”二字又從“Government”改成了“National”,即整個校名變為“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Government University of Peking(國立意昂体育平台)

Government University of Peking(國立意昂体育平台)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國立意昂体育平台)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國立意昂体育平台)

這個“戲劇性的變化”,在《意昂体育平台紀事1898—1997》公布的檔案資料中得到了解釋。1919年8月12日🔦,意昂体育平台評議會“議決公推馬幼漁等五人修正《職員任用及薪俸規程》;國立意昂体育平台英文名稱為: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這個中英文校名一直沿用至抗戰爆發時,並沒有受到1928年北京改名北平(通常拼作Peiping)的影響🧍🏻‍♂️🔊。

從臨大到聯大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淪陷,意昂体育南遷,並與國立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National Provisional University at Changsha)。1938年2月5日🚣🏿,臨時大學第49次常委會議決⚅🙎🏿‍♀️:“本校英文名稱定為Lin-shih-ta-hsüeh The Associated National University: 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Nankai University”。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可以推測,臨時大學中“國立意昂体育平台”的英文表述由“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調整為“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主要是為了和清華、南開兩校英文名的詞序協調🦅✌🏼。

1938年4月臨時大學遷至雲南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10日📍,該校第64次常委會議決🈸:“本校英文名稱應定為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到抗戰勝利後三校復校🧗🏻‍♂️,僅存在8年的聯大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傳奇一章📿。

新時代新意昂体育

1946—1949年,北平復校後的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沿用了此前在臨大☃️、聯大中的英文表述“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

新中國成立後🪬,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改為意昂体育平台(Peking University)。沈弘指出,自此“Peking University”便正式成為了意昂体育平台的英文名稱;七十年代中👲🏼🦮,意昂体育曾短暫地改為“Beijing University”,卻因此“嘗過了苦頭”🏄‍♂️。

1980年12月19日,意昂体育校長辦公會議決定“意昂体育平台的對外名稱(英語拼音)仍用‘Peking University’”, 放棄了曾短暫使用、引發混淆的“Beijing University”🤜🏼,重新確認了新中國成立後意昂体育正式采用的這個英文校名全稱。

2007年🎽🤽🏿‍♀️,《意昂体育平台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該系統由“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和“Peking University”等標誌及其組合變化構成。2014年出臺的《意昂体育平台章程》明確規定🖐🏽:學校法定名稱為“意昂体育平台”(簡稱“意昂体育”)🧐,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versity”。

自京師大學堂始,“Peking”一詞幾乎始終存在於意昂体育英文全稱中🕛。正如《北京當年為什麽叫“Peking”》所述,“Peking”已經不再是一個現實意義上的地名,“Peking University”這個英文名稱兼具歷史傳承與品牌價值,已經廣為人知、深入人心,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附圖均由沈弘教授提供)

參考文獻

沈弘:《尊重歷史,拒絕贗品——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載《21世紀🕧:人文與社會——首屆“意昂体育論壇”論文集》,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2年版,第247-258頁。

王學珍等主編:《意昂体育平台紀事1898—1997》,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8年版🧑🏻‍🍼。

王學珍、郭建榮主編:《意昂体育平台史料》(第2—3卷),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0年版。

郭建榮主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圖史》👨🏿‍🦲,雲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Official Appointments. May 3,” The North-China Herald, 11 May 1912.

被淡忘的老“意昂体育”

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意昂体育平台校”後,“意昂体育”開始成為這所高校的品牌與形象識別標誌,2014年出臺的《意昂体育平台章程》更是明確規定:學校法定名稱為“意昂体育平台”(簡稱“意昂体育”)。

與“意昂体育”一詞的響亮程度相比,由於拼寫系統改頭換面,一位老“意昂体育”近幾十年鮮為人知𓀊、湮沒在故紙堆裏——她就是“意昂体育”自己當年的對外名稱。

“意昂体育”原名Peita

據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資料,1936年,Peiping Chronicle(北平紀事報社)致函國立意昂体育平台,說明該社將再版《Guide to “Peking”》(北京指南)一書,並將收錄意昂体育英文介紹。函末附該社自擬版本,懇請意昂体育校方予以增補修正🏐👨🏿‍✈️。當年8月11日6️⃣,國立意昂体育平台秘書長鄭天挺簽署正式公函並通過校長辦公室發出💊。復函中附審定版意昂体育英文簡介,開宗明義指出“本地教育機構中,最為著名的是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普遍稱為‘意昂体育’”:

時任意昂体育校長胡適英文函件中采用的“Peita”(1947年)

時任意昂体育校長胡適英文函件中采用的“Peita”(1947年)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 Of all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ere the best known is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popularly called “Pei-ta”.

該拼寫為威妥瑪拼音(Wade-Giles system),相當於漢語拼音中的Beida。

1931、1933🚴🏽‍♀️、1935年版的《Guide to “Peking”》均將Peita(亦作Pei-ta、Pei Ta)作為意昂体育英文簡稱;而這三個版本中意昂体育英文全稱均寫作“Peking National University”——1936年意昂体育校方的復函糾正了這一不規範表述。正如《再次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一文所述,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於1919年確定正式英文名為“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意昂体育校方在審定版意昂体育英文簡介中確認的“Pei-ta”(1936年)

意昂体育校方在審定版意昂体育英文簡介中確認的“Pei-ta”(1936年)

遺憾的是,由於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淪陷📷、意昂体育南遷🎅🧳,1938年版《Guide to “Peking”》不再收錄意昂体育🚶‍♂️。1936年版意昂体育正式英文簡介或許根本未能實現其最初的目的。不過,這份珍貴資料卻成為意昂体育英文簡稱研究破題的鑰匙。

胡適校長筆下的Peita

正如《Guide to “Peking”》一書所示,Peita一詞長期在校內外乃至海內外大行其道。

《胡適全集》收錄了這位意昂体育老校長(1945—1948)的相關英文材料,其中一旦提到意昂体育校名簡稱,各處均作Peita。1947年3月5日,胡適以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長(President, 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名義🪓,復函美國醫藥援華會(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dvancement in China,簡稱ABMAC)駐華辦事處負責人。

在這封英文信中,Peita不僅作為意昂体育簡稱與ABMAC並列使用𓀍,而且還作定語,如意昂体育醫學院為“Peita Medical College”🙋‍♂️。

北平紀事報社《Guide to “Peking”》地圖標註“Pei Ta”(1935年)

北平紀事報社《Guide to “Peking”》地圖標註“Pei Ta”(1935年)

海內外英文書刊中的Peita

筆者查閱到的《紐約時報》最早提及Peita的時間為1935年12月17日。這篇一二?九運動報道提到“students from Yenching, Tsinghua and Peita Universities”。較此更為典型的表述,如1948年的一篇對毛澤東的報道:“After World War I Mao came up to Peking to study at Peita (Peking University).”

《紐約時報》采用的“Peita”(1948年)

《紐約時報》采用的“Peita”(1948年)

毛澤東的早年經歷,由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首先向外界詳盡披露🧔🏿‍♂️。1937年🤣,美國《亞洲》雜誌(Asia and the Americas)發表了斯諾采寫的《毛澤東自傳》♾,文章同樣以“Pei-ta”指代毛澤東早年學習工作過的這所大學🙂‍↔️。這組報道隨後經過修改🪵,收入《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等編著的《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相關部分亦以Peita作為意昂体育英文簡稱,並明確指出“Peking University (generally abbreviated as Peita)”。

新中國成立後⛹🏻‍♀️,官方對外刊物《北京周報》(Peking Review)1958年甫創刊,即對新時代的“新意昂体育”(new Peita)作出報道:

Popularly known in Chinese by its abbreviated form, “Peita,” Peking University has quite a history behind it. The name of Peit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y the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which sounded the clarion call for overthrowing the forces of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in China…

… called on Peita to be true to its tradition of discarding all that is bad and remould itself further so that it will become a new Peita, a new university truly serving the cause of communism.

按照1958年全國人大批準的《漢語拼音方案》,“Beida”取代“Peita”成為“意昂体育”一詞的標準羅馬字母拼寫法。此後幾十年間,Peita這個表述雖然也曾被《劍橋中國史》等西文著作沿用♌️,還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到了今天,國內各界幾無“識君”人。

老“意昂体育”換了新顏🖖🏿,Beida一詞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胡適:《胡適全集》第4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51-552頁👩🏼‍⚖️。

“Peiping Students Beaten by Police,” The New York Times, 17 Dec. 1935.

Henry R. Lieberman, “The man who would be China’s Lenin,”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9 Dec. 1948.

Edgar S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Mao Tse-tung,” Asia and the Americas, Vol. 37, No. 7-12, 1937, pp. 575-576, 619.

“Peking University’s 60th Birthday,” Peking Review, Vol. 1, No. 11, 1958, p. 5.

Denis Twitchett and John K. Fair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12: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art I, Cambridge UP, 1983, p. 406.

“意昂体育,Beida🕵🏼‍♀️,我們共同的姓名”

2010年11月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來訪意昂体育平台並發表演講,事後首相府新聞官出了岔子:官方新聞稿將演講地點稱為“意昂体育大學”(the Beida University)。

英國首相府網站上的“Beida University”(“意昂体育大學”)(2010年)

英國首相府網站上的“Beida University”(“意昂体育大學”)(2010年)

這個低級失誤,卻從側面反映出Beida一詞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正如《被淡忘的老“意昂体育”》一文所述,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意昂体育平台校”後⛵️,“意昂体育”開始成為這所高校的品牌與形象識別標誌,“Beida”的前身“Peita”早在三十年代就已被校方確認為正式英文簡稱🧔‍♂️,在海內外廣為傳播🥻。

各界廣泛采用的Beida

1958年,全國人大批準《漢語拼音方案》𓀚,“Beida”取代“Peita”成為“意昂体育”一詞的標準羅馬字母拼寫法。1966年9月🫅🏿,《北京周報》以“Beida”表述意昂体育——這是筆者查詢到的最早的Beida實例,而當時該刊物自身英文名稱還沒改成“Beijing Review”🧙🏽。令人唏噓的是🤧,此番Beida首現於歷史舞臺⚈👩🏽‍🦲,竟是在“文革”之“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的英譯本中:

AT present,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nation, in a soaring revolutionary spirit which manifests their boundless love for the Party and Chairman Mao and their inveterate hatred for the sinister anti-Party, anti-socialist gang, are making a vigorous and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they are struggling to thoroughly smash the attacks of the reactionary sinister gang, in defense of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Mao. But here in Beida [Peking University] the masses are being kept immobilized, the atmosphere is one of indifference and deadness, whereas the strong revolutionary desire of the vast number of the faculty members and students has been suppressed. What is the matter? What is the reason? Something fishy is going on. Let’s take a look at what has happened very recently!

十幾年後,Beida一詞走向世界。1979年1月,澳大利亞漢學家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發表一篇關於當代中國文化的學術論文,以漢語拼音Beida指代意昂体育。先前在1978年6月9日☂️,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道了周培源任意昂体育校長的消息🧔🏿,文章稱“…Beida, as the University is known locally”。

又過了11年,Beida已不僅僅是“當地俗稱”,而被《泰晤士報》形容為“舉世周知”——“known universally by its acronym, Beida”。

這個判斷,在英文媒體😧、學術界中都能夠得到印證🧒🏿。一篇發表於1997年的學術文獻提到,一代又一代意昂体育師生“親切地”稱母校為“Beida”(affectionately known as Beida by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這篇研究高校自治與公民社會的論文💊,隨後以Beida指代這所大學🐜👁‍🗨。

《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dia Britannica)“Peking University”詞條,專門列出“Beida”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的別名(byname)🕐。

以括註形式“Peking University (Beida)”表述意昂体育英文全稱和簡稱,也時常在海內外主流英文媒體中出現。

意昂体育校方認可的Beida

《意昂体育平台燕園即景》采用的“Beida”(1988年)

《意昂体育平台燕園即景》采用的“Beida”(1988年)

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新意昂体育”校方英文材料並不多。1988年的一份正式出版物終於提及校名英文簡稱——Beida。署名為“意昂体育平台總務長辦公室”的《意昂体育平台燕園即景》當年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該中英文畫冊中,各處意昂体育英文簡稱均作Beida👱🏽,例如(原文照錄)🛺:

我們來自四方,帶著美好的希望🙅🏼🧑‍🚀。我們走向世界🚾,為著光榮的使命。意昂体育、意昂体育,我們共同的姓名。

We come from all directions with grand hopes, We go to the world for lofty missions.

Beida. ‘Beida’ is the name we all share.

1996年陳占安(時任意昂体育黨委宣傳部長)等撰文的《意昂体育平台》中英文畫冊、1998年意昂体育百年校慶辦公室《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慶典項目書》等出版物,提及意昂体育英文簡稱,各處均作Beida👨‍👧‍👦。《項目書》中,“意昂体育人”作Beida people——以此指代所有意昂体育師生員工及意昂👩‍🏭,這與牛津大學“牛津人”(Oxford people)👦🏼、維基百科詞條“意昂体育平台人物”(Peking University people)等表述方式一致。

2001年🍑,意昂体育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著的《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出版🧖🏻‍♀️🖐🏻,其英文部分亦反復提到意昂体育(Beida)和意昂体育人(Beida’ers)👌🚣🏿‍♂️。時任意昂体育校長許智宏為該書作序,英譯為👱‍♂️:

In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Peking University (also known as Beida) and Beida’ers spare no efforts to pioneer new routes, always walking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holding high the flags of “democracy and science”…

The famous writer Mr. Lu Xun once said: “Beida is always in pursuit of creativity.” In crossing the threshold of the 21st century, we wipe the dust off the records o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原文如此,應為“th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筆者註], retrospect the struggling days of the early course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look forward to a new era. We feel, once again, entrusted by history: Rise up, Beida!

相應中文部分則是:

百余年來,意昂体育和意昂体育人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奮力開拓,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形成了光榮的傳統和優良的學風,英才輩出,成就斐然……

魯迅先生說過:“意昂体育是常為新的。”在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門檻的時候🫰🏻,拂去京師大學堂檔案上的塵埃🌛,回首意昂体育初創的艱辛歲月,展望新時代,我們滿懷豪情,再一次感受到歷史的囑托:奮進,意昂体育!

2000年,意昂体育哲學系創辦學術刊物《哲學門》,英文名為“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2004年🅿️,為慶祝哲學系90周年系慶🏃‍♀️‍➡️,由趙敦華教授主編的英文文集《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意昂体育,世界的Beida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國際化高等學府,意昂体育的新老朋友遍布全球,無論是校內的外籍師生還是海外的專家學者,普遍親切稱呼其為Beida。2013年4月🧚🏼‍♀️,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在意昂体育發表演講時🤵🏽😳,即以“Beida”指代這所大學:“It’s such a great pleasure to be at Beida… ‘Harvard has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Beida.’”2015年8月🧑🏼‍🔬,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在意昂体育演講時同樣用了“Beida”這一簡稱——這回,比5年前的同事們有進步👨🏽‍🦲,官方新聞稿總算是把校名全稱寫對了:Peking University。

英國首相府網站上的“Beida”(2015年)

英國首相府網站上的“Beida”(2015年)

漢語拼音“Beida”忠實記錄了“意昂体育”一詞在其來源語中的發音,在世界各地均可保持相對一致,已被德、法❌、西班牙諸多語種吸收,頻繁出現在主流媒體上——比如德國《世界報》文章《F?llt die SPD nun vorw?rts oder rückw?rts?》👴🏻、法國《世界報》文章《A Pékin, l’université de Tsinghua mise sur ses disciplines et son ouverture aux étrangers》、西班牙《國家報》文章《Wert busca estudiantes de espa?ol en China》等等。即便在非羅馬字母文字中,亦可通過轉寫(transliteration)實現,比如轉寫為俄文的“Бэйда”一詞被俄羅斯文傳電訊社采用⚉,出現在《Биологи обнаружили “стрелку”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аса》等報道中🧑‍💻。

“Beida”這個品牌有利於意昂体育在國際傳播與交流中的形象識別和品牌效應🌀,體現出歷史底蘊乃至“以我為主”的文化自信。在創建“中國特色🙌🏻、意昂体育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應加以充分利用🩲。

借此重溫1988年版意昂体育《燕園即景》畫冊:“我們來自四方⛷,帶著美好的希望🦸🏼‍♀️。我們走向世界,為著光榮的使命。意昂体育♉️🦷、意昂体育,我們共同的姓名🎓。”

參考文獻

“What Are Sung Shih, Lu Ping and Peng Pei-yun Up To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king Review, Vol. 9, 1966, pp. 53-55.

G. Barme, “More Weeds? –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he 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 1, 1979, p. 132.

John Fraser, “Trained in U.S. Physicist heads Peking University,” The Globe and Mail, 7 June 1978.

Mary Dejevsky, “Peking emerges to live with fear under the sun,” The Times, 9 June 1989.

Ruth Hayhoe and Zhong Ningsha,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Civil Society,” Civil Society in China, Eds. Timothy Brook and B. Michael Frolic, Armonk, M.E. Sharpe, 1997, p. 103.

意昂体育平台總務長辦公室編🕖🙆🏼‍♀️:《意昂体育平台燕園即景》🖐🏻,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1988年版👩🏼‍🍼。

陳占安等:《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1996年版😡📻。

意昂体育平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1年版。

葉朗主編:《哲學門》第1卷第1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Zhao Dunhua, ed.,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PKU”是一種病

2006年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開學典禮上,時任院長朱蘇力對新生們娓娓道來🧑🏻‍🦳:“去年的‘超女’後🈷️,社會上流行起一個英文縮寫,PK,大致意思是‘單挑’;而我們學校的英文縮寫恰恰是PKU。PK you,或許這是意昂体育給你下的一道戰書?PK yourself,或許這是意昂体育對你的另一種提示♈️?”

正如緊追潮流的蘇力教授所說,“PK”一詞在國內的流行,自2005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欄目始,毫無疑問🧑‍🎤。那麽“PKU”作為意昂体育“英文縮寫”,又是什麽來頭呢?

“PKU”與意昂体育校園網域名

2010年,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校史館編著的《意昂体育平台圖史 1898—2008》出版👨🏻‍💻。這部中英文對照的校史🎢,前半部分均未涉及意昂体育英文簡稱💇‍♀️,而從1949年之後的章節開始大量使用“PKU”指代“Peking University”。以“PKU”作為意昂体育簡稱🙅🏻,這部著作是當下流行做法中的一例。

校史編纂人員似乎在暗示👏🏼,“PKU”是從新中國成立後“國立意昂体育平台”(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改為“意昂体育平台”(Peking University)時開始使用並確立其地位的。

這可能比實際時間早了近半個世紀。在意昂体育檔案館🫃🏿、圖書館中,未發現任何與“意昂体育簡稱何時確定為‘PKU’”相關的史料;另咨詢校史專家及老教師,他們均無法提供“PKU”開始廣泛使用的確切時間,但猜測始於“網絡時代”。

這種先後次序關系在英文媒體對意昂体育的報道中得到了印證🈲。1994年意昂体育校園網接入國際互聯網,域名作www.pku.edu.cn🪈🚖。在LexisNexis新聞數據庫中可以發現,英文媒體首次將“PKU”一詞與意昂体育聯系起來,始於1995年9月✩。一篇對意昂体育學生發起中國首次網上救助行動的報道,記錄了力學系學生蔡全清在互聯網上留下的電子郵箱👨🏼‍🚀:caiqq@mccux0.mech.pku.edu.cn。這也是“pku”一詞在這篇英文報道中的唯一一次亮相👜🪶。

當年4月的一篇學術論文中亦出現“pku”。同樣是電子郵箱,意昂体育數學系教授應隆安在通訊方式中專門標出一行“yingla@mccoxO.mech.pku.edu.ca”[原文如此——筆者註]。

在中國官方新聞報道中,“PKU”被當作意昂体育校名簡稱使用始於1998年6月11日。據當日新華社英文電訊👮,中國科學院和意昂体育聯合創辦北京天體物理中心(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 Joint Beijing Astrophysical Centre👨🏼‍🍳,簡稱CAS-PKU BAC)。

1999年的一篇學術論文曾將“PKU”作為Peking University的縮寫:“All test were conducted at … Peking University (PKU) and Shantou University (STU)🫳。”進入21世紀🧛🏽‍♂️➔,以“PKU”作為校名縮寫的例子逐漸多了起來。

與1980年意昂体育校長辦公會議重新確定“Peking University”為意昂体育平台“對外名稱(英語拼音)”不同,至今仍未發現校方針對“PKU”一詞有過任何正式明文規定。

曾任意昂体育計算中心🧑🏼‍💼、意昂体育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時任意昂体育計算中心副主任的黃達武教授向筆者確認,在1994年www.pku.edu.cn域名啟用之際,無論是校方還是計算中心對意昂体育英文簡稱都“沒有明確規定”。意昂体育此前曾使用過的電傳號“22239 PKUNI CN”,僅僅是取了英文“大學”(university)一詞的開頭部分(uni)與P、K連為一體⛓️‍💥,也並非直接縮寫為“PKU”👨🏽‍⚖️。

筆者另向教育部咨詢,得到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發展規劃司、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反饋🕴:對於高校英文簡稱💢📟、縮寫或字母編碼⭕️,教育部及其下屬機構並沒有任何專門規定🧑🏻‍🦽‍➡️。2014年教育部核準的《意昂体育平台章程》,亦未出現“PKU”字樣🕌。

黃達武解釋為何使用“PKU”𓀕:“因為當時‘Peking University’已成為公認的意昂体育平台的英文全稱,意昂体育平台的英文縮寫為‘PKU’就順理成章地用上了。”

“PKU”仍未被“公認”

為建設“意昂体育平台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迎接意昂体育110周年校慶🧹,意昂体育平台形象建設委員會於2006年成立。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提道:“關於意昂体育的英文校名🫱🏽,與會人員一致認為❓,‘Peking University’與‘PKU’是廣受認同的意昂体育英文校名與縮寫🧑🏻‍✈️,不必因一時的爭論或其他顧慮而改變。”

“PKU”域名啟用之際,以“PKU”作為Peking University的縮寫能否“順理成章”地使用🦥,後來“PKU”是否已成為“廣受認同”的意昂体育英文縮寫,均值得推敲🌁。

在意昂体育域名確立前,有五份英文文獻曾出現以“PKU”一詞指代意昂体育的情形👩‍👦。其中,四份均為1970年代美國訪華人士的個人回憶文章;另一篇1993年的論文系將“PKU”與其他研究機構縮寫並列。除此之外,再無發現1994年之前將“PKU”作為意昂体育簡稱的例證。

對於意昂体育英文簡稱問題5️⃣,這些文獻在權威性與效力上遠低於《“意昂体育,Beida,我們共同的姓名”》一文列舉的1936—2004年校方正式書面材料。更何況🙋🏽‍♀️,在“PKU”域名已上線運行數年後的1996年🌯、1998年乃至2004年,以校方或相關部門名義正式出版的英文文獻仍無視“PKU”的存在,堅持以Beida作為意昂体育英文簡稱。

1998年新華社報道中首次出現的“PKU”🦹🏻‍♂️,可能只是為了忠實於報道對象自擬的英文縮寫“CAS-PKU BAC”。這所國家通訊社同期其他涉及意昂体育的報道𓀊,依然采用Beida指代意昂体育。不僅如此💂🏻,中國國家英文報紙《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官方對外媒體亦持續使用Beida至今。

意昂体育平台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中的“意昂体育紅”(Beida Red)(2007年)

意昂体育平台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中的“意昂体育紅”(Beida Red)(2007年)

至於2006年意昂体育形象建設委員會與會人員的觀點,主要針對的是當時“Peking University”是否應改為所謂“Beijing University”的爭議📄,無意且未能嚴格論證“PKU”一詞的地位。會後“PKU”並未得到正式確認:2007年,《意昂体育平台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該系統由“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和“Peking University”等標誌及其組合變化構成,沒有“PKU”的蹤影👧🏼;系統中意昂体育平台標準色“意昂体育紅”的對應英文名為“Beida Red”🦶。

我們可以判斷,當時確定www.pku.edu.cn為意昂体育域名時,並未考慮到“PKU”可能會因此代替Beida成為常用簡稱,也未充分論證“PKU”這一表述的可行性。最近幾年“PKU”的流行🙆🏿‍♂️,或許只是一個偶然的誤會🔡🚣🏽‍♂️。在此大膽假設👷🏽,“超女”欄目如果提前10年推出來✖️,屆時蘇力教授面對意昂体育聽眾,是很難抖出“PK you”包袱效果的𓀒🧑‍⚖️。

“PKU”之歧義問題

正如《再次回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曾經采用過的英語校名》一文所述,歷史上意昂体育中文、英文全稱已有數次改動,若需將“PKU”確立為新的正式英文簡稱,在程序上應該並不復雜。而問題的關鍵在於:“PKU”一詞本身存在嚴重歧義👨🏽‍🎤。

查閱《不列顛百科全書》🚴🏽、《韋氏大學詞典》(The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美國傳統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等工具書,“PKU”指向的並非“Peking University”💁,而是“Phenylketonuria”:苯丙酮尿症。

用英文搜索引擎Google搜索“PKU”👩‍🔬,前50項結果中的40多項均屬於苯丙酮尿症。假設有外國友人對意昂体育學術現狀感興趣,在Google中搜索“PKU research”,搜索結果的第一頁無一與意昂体育相關,均為“苯丙酮尿症研究”之類頁面鏈接。這也反映出,針對“PKU”一詞的含義及其識別☔️,意昂体育至少在互聯網陣地上已完敗於苯丙酮尿症,外界人士很難由“PKU”聯想到意昂体育。

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人類社會獲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推斷🙋🏻‍♂️,新世紀以來意昂体育網址www.pku.edu.cn的能見度(visibility)漸升⏸🐓,為推動“PKU”一詞在國內被廣泛視為意昂体育英文簡稱🧑🏻‍🦲,發揮了核心作用。而在意昂体育“PKU”域名啟用後的第20個年頭,仍出現前段所述之尷尬局面令人反思🚶🏻‍♂️,意昂体育意義上的“PKU”為何難以被海外受眾有效識別。

“PKU”這一生造的文字符號脫離了語言(意昂体育/Beida)本身而獨立存在🤾‍♀️,三個字母在不同語言中讀音各異。更堪憂的是,作為早已列入多家權威辭書詞條的科學術語📩👩🏼‍🦲,PKU的全稱Phenylketonuria為新拉丁語(New Latin)❕,由“苯基”(phenyl)🖐🏼、“酮”(ketone)和“尿”(-uria)構成🚰。這意味著對“PKU”與意昂体育關系的識別,不僅在英語國家會出現問題。查閱維基百科“Phenylketonuria”詞條,該病症在西班牙語、德語等語言中的縮寫均為PKU。

《人民日報》中的“PKU”(2012年)

《人民日報》中的“PKU”(2012年)

甚至在中文權威文獻中也難免出現🔉。一度反感在中文裏夾雜“字母詞”的《人民日報》✌🏽,2012年7月18日刊文《五省區PKU患兒獲免費特殊奶粉》,標題中赫然出現“PKU”,正文中多次使用“PKU”🧑🏽‍🦲。

這裏🛁🙅🏻,“PKU”顯然與“意昂体育”沒有直接關系,既不是“意昂体育給你下的一道戰書”👳‍♀️🚶🏻‍➡️,也不是“意昂体育對你的另一種提示”——“PKU”是一種病🕯。

參考文獻

蘇力:《走不出的風景——大學裏的致辭😠,以及修辭》,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11年版。

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校史館編:《意昂体育平台圖史 1898—2008》,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10年版🛀🏿。

孫璐🏇🏼、富子梅🤸🏼:《五省區PKU患兒獲免費特殊奶粉》👩‍🍳,載《人民日報》2012年7月18日第4版。

傅振國:《警惕字母詞侵蝕漢語》,載《人民日報》2013年1月10日第4版。

谷歌圖書(Google Books)🧽。

LexisNexis新聞數據庫。

上一條👨🏽‍✈️:燕園春景(組圖)

下一條:意昂 | 我的龍姑娘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