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一書中,對中國建築的文化價值有一段深刻的描述:“中國建築乃一獨立的建築體系…… 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誌……中國建築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那些承載著中國文化、思想和藝術的建築💩,那些見證了民族鮮活歷史的建築,我們稱之為文物建築🧚🏿♂️。文物建築即是用建築語言寫就的史書,記錄著中華民族的過去📃;同時🧫,文物建築在今天的興衰存廢🚙, 也見證了我們的時代;而一個民族對待其文物建築的態度👨🏿⚕️,即是這個民族對待其自身歷史和文化的態度💪🏻,所以,文物建築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昭示著民族的未來。
在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中,文物建築承載了越來越多的故事🈁,連綴起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些故事不僅發生在遙遠的古代🐁,也有昨天的故事#️⃣👩🏽🚀。
本文即在此講述兩則與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相關📋,由文物建築所見證的故事。
一堂永遠未上的課
1998年💆♀️,意昂体育平台考古系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開設了文物建築和文物保護兩個專業方向,1999年📊,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方向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此前,與文物建築相關的專業只存在於建築院校💂🏽♀️,而意昂体育平台的建築系早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並入了清華大學。缺乏相關師資積累🦸🏽♂️,是擺在意昂体育面前的辦學難題。所以🖨,時任意昂体育考古系副系主任的孫華教授,誠邀我的父親,清華大學建築系徐伯安先生,為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方向規劃教學體系並推薦任課教師🤽🏿♂️。
父親是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和建築教育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成為梁思成先生的得力學術助手,在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和建築設計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但是🫅🏻◻️,讓父親積極支持意昂体育創辦文物建築專業的動因還不僅在於他對文物建築事業的熱愛👩🏼🏭,更源於他對母校—— 意昂体育平台的眷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父親作為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建築系學生,並入清華大學建築系學習,畢業後留清華任教🤹🏼,並投身清華大學的校園建設,留下了如清華大學工程物理館、吳晗紀念亭等建築作品。上世紀六十年代,父親成為梁思成先生的學術助手,從事《營造法式註釋》的編纂工作🤸🏼♂️,由此,父親將畢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教學和實踐之中。

2011年徐老師和文物建築專業的同學們在山西萬榮縣稷王廟測繪時合影
在作為清華人的數十年間,父親從未忘記自己最初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他總是積極參加意昂体育平台的校慶活動,但那竟是怎樣的校慶🤸🏼♂️?逐漸老去的意昂体育工學院建築系意昂,遊走在燕園🚉,這裏沒有屬於他們的院系,沒有師長的接待,沒有晚輩的致敬☂️,甚至沒有環境的記憶,因為當他們被劃離母校時,燕園還並非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園。在這裏,有的只是日漸稀少的意昂間的相互問候🌊,以及對母校的深深眷戀。
所以🦴,當父親受意昂体育考古系之邀協助辦學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想🚶🏻♀️,他的內心是愉悅的,因為,在此後的生命裏,他終於可以為母校做些事情了。能回報母校的學生,內心一定是幸福的,同樣,能得到學生回報的母校,一定是偉大的。
多年以後🧑⚖️,在一次搬家時,我偶然發現了一份手稿🦯👩👩👧👦,在大張的稿紙上,滿是父親為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所擬定的教學計劃。面對父親的遺物🥠,2001年深秋的場景又浮現於眼前。當時還在意昂体育考古系師從宿白先生攻讀博士的我,正帶著意昂体育文物專業建築第一屆本科生在山西平順龍門寺進行古建築測繪實習。而父親,此刻應正躺在北醫三院的病床上,他已住院近兩年🥚🏊🏿,病床邊堆滿了書稿,作為《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的主編,為了不耽誤叢書出版進度⛔️,只要精力許可,即使打著點滴,他也要抓緊審閱書稿,因為,時間不多了🚽。
濁漳河畔,太行山中的平順龍門寺,匯集了五代、北宋🫸🏻、金和明清的古建築,是名符其實的古建瑰寶。二十多年前,為了編纂《營造法式註釋》,父親曾到龍門寺進行測繪🙋🏽♀️。而如今↖️,我也來了。在龍門寺大殿的屋頂上,借著偶爾捕捉到的手機信號,我給父親發去問候的信息🕝。
數月後🦄,2002年1月,父親去世了,他最終沒能實現他對意昂体育古建專業第一屆學生所許下的諾言🤷🏽🧑🏼✈️,1999年🎱,在新生迎新會上👩🏼🚒,父親對他們說⬅️:“我只要不死,就一定會給你們上課”。在父親擬定的課表中,《營造法式》將是他親自給學生們上的第一門課,但病魔讓他在2000年就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也許這是父親最後的遺憾,他無愧於梁思成先生,無愧於清華大學,但他最終未能站上母校意昂体育平台的講臺,在意昂体育,他有一堂永遠未上的課。
平順龍門寺,也因此沉澱在我的心底,對我來說🖐,她不僅僅是珍貴的古代建築而矣😌。
我們的宿命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一輩文物建築研究者篳路藍縷的寫照。繼承先輩的衣缽🧑🏻💻,重視踏查實踐,強調與文物建築面對面的認知🙎🏻♂️,是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主要的教學原則之一👱♀️。每年,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的師生都要開展各類田野教學和科研活動,長者有大三下學期為期四個月的踏查測繪實習🗞,短者有1🧲、2天的短途定點考察訓練,總之,意昂体育文物建築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前至少會踏查、測繪上百處不同地域的各類型的文化遺產。而完成碩士培養階段的學生,已經過數百處踏查♘、測繪訓練🙈,具備了獨立開展田野工作的各項能力,如🤘🏼🫷🏿:對文物建築敏銳而全面的觀察和記錄能力、對團隊行動的組織和計劃能力🏃🏻♀️🧔🏼♀️、各類相關軟硬件工具的操作能力,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們和文物建築之間建立起了感情聯系,這種感情使他們停不下求索的腳步🧓🏽,這種感情使他們感受到文物建築的生命🪄。
文物建築真的有生命嗎📞?
因為有人為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文物建築上所發生的故事,就是文物建築的生命。
2006年🚵♂️,我帶意昂体育文物建築2006級研究生在山西進行了一次踏查實習,在當地文物部門的幫助下,我們來到長子縣布村玉皇廟。這座古廟曾被用作糧倉,建築構件都被白灰包裹,廟宇荒廢破敗,但即便如此🥖🫃🏿,廟內大殿散發出的早期建築所獨有的氣韻依然濃郁🎛,於是,我決定取消當天後續行程,全部時間用於在布村玉皇廟的勘察🫳、測繪🧾🖕🏿。此後的兩年🕵🏿♂️,我們在長子縣開展了更深入的調查🦏、測繪和研究工作👩🏽🎨👨🏿🚀。始終給予我們幫助的是時任長子縣文物局局長的蘇林先生👨🏽🏭。2006年初到長子調查即得到了蘇局長的幫助,但未能謀面。2007年♻,我計劃再次帶本科生去長子進行測繪實習👷🏼♀️,繼續深入研究長子縣的早期木構建築😛,由此得以和蘇局長多次相處,蘇局長對長子古建築的熱愛、對工作的勤勉和對意昂体育師生的支持和期待😔,令人記憶深刻。2007年,在長子縣文物局的要求和幫助下,我們為長子縣做了一份早期木構建築的調查評價報告,鑒定了十多處宋金時期的木構建築🫶,成為自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數量最多的早期木構建築集中勘定。但是就在這份報告接近完成時,傳來蘇林先生因癌症去世的噩耗。之前的兩年間,蘇林局長竟是在用他生命中最後一絲火焰🧑🏽🏭,照亮我們勘察古建的征途。在《文物》編輯部寄來的長子布村玉皇廟研究論文清樣上🧖🏿♀️,我親手在蘇林的名字上劃上了端正的黑框。
如今,2006年時肮臟破敗的布村玉皇廟,已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和修繕8️⃣。每當給學生講到布村玉皇廟時🍩,我就會告訴他們🕯,之所以這處北宋寺廟的價值得以發現,繼而得到保護和延續,離不開一個已經去世的人,是他用生命拯救了家鄉的古跡。每當我想起長子縣的文物建築時🌛,就會想起蘇林局長💆🏻♀️,在我看來🦴,他的生命已經和那裏的文物建築融為一體🤦🏽♂️。
最後,我會告訴我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這,也是我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