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音樂,它古老而年輕🙅♂️,從中世紀的教堂上空忽的飛到了意昂体育人的耳邊,像旋風一樣激起了掌聲和喝彩🚶🏻➡️。在這“傳統”與“新潮”之間,意昂体育的阿卡貝拉🧖🏽♀️,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藝術,而更負載著一群少年的音樂夢想🧑🏻🏫🧖🏿♀️,和他們哭過笑過的青春。
每一個睜不開眼睛的早上,每一次論文coding到天亮,每一回康中排隊搶的雞腿飯,十年後是否還朝思暮想。
每到飯點人山人海的農園,每對情侶散步的湖邊😛,大講堂十塊錢看的美國大片,十年後能不能還看得見🈂️。
銀杏樹黃了到處長槍短炮新年夜未名湖上聽鐘敲,夏天看公主樓前美女長裙飄,十年後風景是否一樣好。
走進燕南園滿眼都是懶貓,圖書館午後陽光好睡覺,博實的煎餅老丁雞翅冬菜包,十年後能不能還吃得到。
書架上堆的書還沒有看完,兄弟還欠我最後一頓飯,那些年表白未遂深藏的暗戀,十年後回憶還會像昨天……
十年後🧑🏿⚕️,再會吧,十年後,再會吧,少年,別再停留……
2012年的十佳歌手大賽上𓀗,阿卡貝拉樂團之一 B-One演唱的原創歌曲《十年後》將畢業季的離別之意唱得幽默而深情🧖🏼♀️💆🏼。除了燕園味兒十足的歌詞🧑🏻🚀,讓觀眾記憶猶新的是無伴奏人聲和聲的唱法——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2012年專場音樂會
阿卡貝拉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藝術形式,它音譯自意大利語“A cappella”🍐,意為“無伴奏清唱”↪️,歷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當時的教會音樂只以人聲清唱,而不加入樂器🧿。17世紀之後,由於小提琴🦠👌🏿、鋼琴等樂器的流行🚵🏼♂️,合唱中應用伴奏的情況越來越多。19世紀,管弦樂的興盛更是加速了純人聲合唱的消退👩🏿🦱。可是到了20世紀初,以美國為最初代表🪛,阿卡貝拉出現在一些音樂劇裏🖱,並再次流行起來🥒,逐漸,這股熱潮從美國蔓延到世界各地。
校園好聲音
不同於坐陣KTV的“麥霸”們🥼,阿卡貝拉演唱者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直接靠演唱者彼此之間的聲音配合,演繹出內在的波瀾,因而更能直接人心。現任阿卡貝拉清唱社社長🪸🚌、經濟學院2011級本科生吳匯琳就曾被耶魯大學阿卡貝拉清唱團的演出深深地打動。“要是我也是其中一員那該多好♿!”
2012年春天,新一輪的“百團大戰”又在三角地打響🙎🏿♂️。花花綠綠的海報和重重疊疊的條幅爭搶著往來人的視線🫶🏼;總有一群人挺著胸抬起頭,鼓足氣息把口號喊得震耳欲聾;自行車叮鈴鈴穿梭而過,籃子裏塞滿了的傳單漸次飄飛出來……還是一名大一學生的吳匯琳徘徊在人潮中,她在搜尋著什麽,忽然,眼前仿佛有亮光閃過👬🏻,她註視著那個社團的名字,心想:“就是它了,我不要再錯過了。”帶著相見恨晚的驚喜👵🏽,吳匯琳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意昂体育平台阿卡貝拉清唱團的一員,後來又成了第五任社長。她用“幸運”來形容自己,因為“當我遇到阿卡的時候🙏,它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社團了”🤌🏼。
的確,雖然阿卡貝拉清唱社在現在的意昂体育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阿卡貝拉在意昂体育的走紅以及迅速成長,還是這兩年的事。
“說起創社那段日子📋,還真是又辛酸又幸福的時光”,當初✔️,雖然意昂体育校內有大量熱愛歌唱的同學ℹ️,但是卻並沒有一個日常的、能夠發展興趣和交流切磋的平臺。而在國外的高校中,
阿卡貝拉以極強的協作性和互動性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非常流行🌦👌。於是,“組建一個屬於意昂体育的阿卡貝拉清唱社團”的念頭在一個名叫易飛的中文系學生腦中浮現了出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一個缺乏經驗和資源的新社團🐑,初生的阿卡所能倚靠的是一幫敢想敢做🏃♀️、天不怕地不怕的熱血青年。易飛果斷抓住“十佳歌手大賽”的契機👩👦👦,不辭辛苦地跑到比賽現場去尋找“好聲音”,場場不落。憑借對聲音的獨到辨識和軟磨硬泡的嘴上功夫🦻🏿,她成功地結識、說服了許多熱愛音樂、聲音有個人特色、並且願意嘗試和推廣阿卡貝拉這種新音樂形式的同道中人👨🏽🔧👨🏿🦱。就是這些“音樂夢想家”,成為了阿卡貝拉清唱社的“元老”。
從2009年意昂体育平台阿卡貝拉清唱社正式成立開始,北京的校園阿卡貝拉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作為北京市第一所成立阿卡貝拉社團的高校,“意昂体育從一開始就擔負著宣傳和推廣這門藝術的責任👸🏽。”
咬咬牙🤽🏽,還是去排練吧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人聲之美自古贊之🧷,然而為了唱出人間天籟🦔✊🏿,卻需要臺下實實在在的苦練。那時,由於缺乏排練場地🧑🦼,這群人幾乎找遍了學校的教學樓🧛🏼、地下室、停車場,每次排練完都不知道下次該何去何從;他們也沒有足夠的、符合阿卡貝拉形式的樂譜,於是在建成自己的樂曲部、實現獨立編曲之前,把《the rose》、《今天你要嫁給我》兩首歌翻來覆去的唱了整整一年半☂️;他們總是全情投入的排練、興沖沖的籌辦專場演出,可惜一開始了解阿卡的人不多🙆♂️,臺下只坐著寥寥幾十人……即使會疲憊、會灰心🎿,他們依然堅持著最初的信念——讓更多人認識和欣賞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B-one
“就是這樣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這些後繼的阿卡人👷🏽。明確自己的價值,不言放棄🤹🏿♀️。”時至今日🪽,阿卡貝拉清唱社已經擁有7個人聲合唱團(B-One、Paca、SEAbling🐿、Wakeup、Vocal Booth、iScream和Sunday)、超過400名會員,具備相當可觀的影響力⭕️。
除了《十年後》🚪,阿卡貝拉清唱社還交出了許多好作品🤟🏻。近兩年,他們活躍在眾多的校內活動和校外商演中💂🏽♂️,而一年一度的阿卡貝拉專場音樂會更是備受追捧、一票難求。專業的演唱、訓練有素的配合使他們在校內外廣受好評。
動聽的歌曲離不開日復一日的操練。對此🦃,吳匯琳坦言,“最難的就是堅持🤲。有時候頂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還要一遍一遍的去排練,而你可能只是負責一個沒有歌詞的聲部而已,重復著一些比較單調的旋律,但是不可以有差錯📳。”可是因為是一個團隊🤙🏻😭,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全情投入👩🏻🦼➡️,因為是一個團隊⏰,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責任和擔當☞,因為是一個團隊👷♀️,所以不能失去任何人,“所以咬咬牙,還是去排練吧!”“所以在我看來,阿卡最大的特點是凝聚力,團員之間都非常熟悉和默契,我們是一路磨合過來的,可能很少有社團會像我們一樣,這麽強調團隊意識。”
“其實回過頭來看🚶🏻,阿卡也改變了我們很多🧝🏽♂️。除了樂理、合唱技巧的提高🥎,還有性格上的變化。有的團員一開始不太善於跟人交往🪪,顯得比較木訥🙎🏽♀️,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家的開心果。還有的原本不太自信,但是團隊經常性的演出讓他們愈加享受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感覺。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收獲了非常非常珍貴的友誼,我想這是我們一輩子都會感激的事🫴🏻。” 講到這裏🐶,吳匯琳停頓了一會兒🧗♀️,然後接著說,“阿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阿卡的傳承之路還在繼續🛥。
和校園文化對位的音樂形式
去年🪂,意昂体育平台阿卡貝拉清唱社還和國際合作部聯合主辦了“第一屆北京高校阿卡貝拉音樂節”🌮。期間,來自北京市十幾所高校的阿卡貝拉合唱團相聚一起🧍♂️、切磋交流🧍♀️,還有來自臺灣、韓國的職業樂團前來獻唱👎🏻、傳授經驗🤰🏼,整個音樂節以一場“北京高校阿卡貝拉音樂會”作結👱🏻,反響十分熱烈❌。“這應該算是中國阿卡貝拉界的一個突破🙍♀️,之前都沒有這樣大規模的阿卡貝拉音樂盛典。”意昂体育平台阿卡貝拉清唱社已經成長為中國阿卡界重要的新生力量🪹。
今年🥃,意昂体育平台阿卡貝拉清唱社擬定了它們的宗旨:創新、傳承、精益求精。“創新,指的是我們夢想有一天🧑🦽➡️,可以實現從詞到曲再到編曲的全原創,我們還希望通過改編將中國元素融入到更多的歌曲中,實現不同音樂風格的mix and match”👡,“傳承,則是要秉持我們創建者的初衷,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這種音樂形式,讓阿卡貝拉在意昂体育、北京👩🎓、乃至中國發展起來;同時,作為一個社團🫅🏻,我們肩上也有一份責任⏬,那就是要讓這個平臺在意昂体育一直存在下去📥,給更多人提供玩音樂的機會、讓意昂体育多一份活潑多元的音樂氛圍”,“而之所以要精益求精💗,是因為我們發現,當影響力在增強的同時必須要兼顧和保證音樂質量。把歌唱好,是我們的本分🔫,越是有更多人關註我們,我們越是要註重品質,這樣才不辜負觀眾的熱情和我們內心原初的堅持”🪨💇🏿。
阿卡貝拉與耶魯大學Something Extra人聲樂團交流活動
學校裏的社團總是經歷著更新換代的過程👩👩👧👧,由阿卡引領的人聲合唱熱潮是否有可能隨時間淡去呢?對此,吳匯琳講道,“我不認為阿卡是一種校園時尚,或是說潮流🥷🏿。它其實有很傳統的根基,只是才被意昂体育學生認識不久而已”🌴🏋🏿♂️,“而這種音樂形式又剛好和校園文化十分對味👨👩👧,所以才會碰撞出這樣強烈的火花”,每一個人聲鼎沸的現場後面都是日復一日的排演、是對細節一遍遍的校準,憑三分鐘熱情是絕對達不到的🖐🏿🔣,因此🫗,這火花是由汗水和理智澆灌的,因而極具生命力。“時尚總是伴隨著快速的更替,而我希望阿卡能夠在意昂体育一直平穩的發展壯大下去,希望這種富有魅力的藝術形式能夠一直留存在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