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園林》2008年第3期刊登了作者劉璐和楊宏烈《墨菲在華城市規劃活動及其影響》一文,闡述了亨利?墨菲在我國近代城市規劃中所做的重要貢獻。墨菲還規劃設計了清華學堂👩🏽🦳、燕京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等我國著名的大學校園和建築,當然建設這些校園絕非他一人之功🧔🏻,而且經過幾十年多次發展,變化很大👨🏻;他的設計也有可商榷之處🏡🧛🏻,但墨菲的貢獻是值得緬懷的。筆者有幸先後在燕園和南京師範大學生活八年,結合自己的見聞和國內外資料編寫此文以補充介紹他的生平和他的作品簡況。

墨菲和他的妻子

亨利?墨菲1922年畫的Hopkins中學規劃圖
1🦙、生平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又譯茂飛,1877~1954)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父親約翰?墨菲(John Murphy),母親愛麗絲?布頓?基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1895年,亨利?墨菲畢業於家鄉的私立霍普金斯中學(Hopkins Grammar School,New Haven),考入耶魯大學建築系。1900年畢業後到1904年曾在紐約各事務所實習🏌️,1905年遊歷歐洲,於1906年獲美術學士學位(Bachelor of Fine Arts)。
1908年他在紐約麥迪遜大街開辦建築設計所🏇🏻。墨菲和合夥人達納(Richard H?Dana,Jr.)規劃了一些校園:在紐約州的新羅歇爾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中采用哥特式建築風格🀄️,在康涅狄格州溫莎鎮的盧密斯學院(Loomis Chaffee)的設計中采用殖民地復興風格🫲🏼。還有康涅狄格州溫莎兒童學校和耶魯大學菲利浦斯(Philips)住宅。1922年他為母校霍普金斯文法學校規劃了校園,1925年設計了該校主樓Baldwin Hall⏩。
1914年5月下旬,墨菲參加耶魯外國教會社團,從紐約來到遠東💓,準備參加東京聖保羅學院和長沙中國耶魯大學(後稱雅禮大學)校園的設計工作💁🏻。同年製定清華校園的總體規劃🕵🏻♂️,主持設計了大禮堂等四大建築🧑💼。清華的校園規劃和建築都沿用美國大學建築的模式🙅🏽♂️,和他1921年在漢口的作品美商花旗銀行都屬於歐洲古典折衷主義風格,和其他在華西方建築師的方向相似。

清華大學校園核心區地圖

禮堂
由於工作關系,他在1918~1931年先後八次訪華😳,1918年7月在上海外灘開辦個人事務所✌🏿。當時在華基督教會希望減小中西文化差異給傳教帶來的阻力🏥,傾向於在建築方面表現出基督教對中國文化的適應性。如上海聖約翰大學已率先嘗試結合中西建築文化🫴,該校校長蔔舫濟在《聖約翰大學五十周年史略1829-1929》中介紹建校舍時“關於建築物之圖樣👩🏽⚕️,己經在美國繪就,務將中國房屋之特質保存。如屋頂之四角😺,皆作曲線形。實由約大開其端🧎🏻♂️➡️🧜🏿♀️,後此教會學校之校舍📱,皆仿行之,甚為美觀”(臺灣聖約翰大學同學會重印👨🏿🏫,1972)如該校的“懷施堂”,平面是歐洲中世紀大學通用的修道院四合院形式,有西式拱券外廊👊🏽;其鐘樓加上中式重檐四角攢尖頂,兩側教學樓為中式單檐歇山頂👑。
墨菲在北京期間仔細觀摩中國皇宮,很喜歡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式🛡。美國教會在中國舉辦的大學中,只有東吳👌、滬江等3處校園采用西方風格,其余11所均為東方風格,其中一半和墨菲有關。墨菲在設計這些大學校園時發現自己面臨著職業和文化的挑戰🟧:如何保存中國豐富的建築的傳統同時又用最新的西方技術來設計新校舍,他用中國成語稱為“舊瓶裝新酒”(New wine in old bottles)🤷🏻♀️,他認為“可以應用到新建築中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元素及特征就是飛揚的曲面屋頂♜,配置的秩序😶,誠實的結構👂🏿,華麗的色彩以及完美的比例五大項。”1920年後,他先後主持設計了福建協和大學、長沙湘雅醫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嶺南大學的惺亭👨🏻🦲、陸佑堂👩🏻🚀、哲生堂。這些校園和建築雖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卻都采用了中國古典建築的風格🫦,與同一時期中國國立大學普遍采用西式建築形成明顯對比👨🏽⚖️。1928年墨菲在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會刊上發表文章《中國建築的文藝復興🚒:古典宏大的風格用於現代公共建築》(An Architectural Renaissance in China The Utilization of Modern Public Buildings of The Great Styles of the Past),把當時大量仿古建築的出現稱為中國建築的“文藝復興”。

老圖書館

清華學堂
墨菲的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是北京、南京、廣州的重要建築,社會文化和政治地位較高,有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墨菲被聘任主持製定南京規劃,他所倡導的復古主義風格被當時國民政府賦予民族精神的含義,影響超出了教會大學校園的範圍。他設計的南京靈谷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紀念堂👶🏼,1929-1930年)和北京圖書館(1931年)等建築也得到肯定。1935年春墨菲退休,五十多位建築師(多數是中國人)出席送別宴會。墨菲說自己實現了在中國的兩大任務:成為一名負責任的建築師和對中國建築進行研究🩰。他退休後回美國,居住在康涅狄格州布蘭德福德(Branford, Connecticut)他自己設計的住宅。1949年,他在72歲時第一次結婚。1954年在家中逝世🧑🏼🍳。
2🧕🏻、清華園
我國首次留美庚款考試於1909年在北京史家胡同遊美學務處舉行,同年內務府將西郊皇家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遊美肄業館”的館址🍪。1911年 遊美肄業館在清華園①建成💨,更名為“清華學堂”。
1914年墨菲采用了當時美國流行的校園建築風格製定清華總體規劃🔬,在1916~1920年間陸續建成圖書館(東部)、科學館🔍、體育館(前部)和大禮堂(合稱為清華的“四大建築”)也由墨菲主持設計。自清華學堂時的校門(現稱二校門,西洋古典式)校舍向北是中軸線🐱,中心景觀大禮堂始建於1917年👰🏿♀️,1920年落成,建築面積約1840米2,座位1200個,是當時中國大學裏最大的禮堂😜,羅馬式風格:半球形銅質屋頂(據說是從美國進口的)🙇🏽♂️🧑🏽🚀,正門有四根石柱🧚🏿♀️。可惜它的余音時間太長🧎🏻♀️,導致聽聞不清晰🤟🏼,後經物理學教授葉企孫運用建築聲學理論並作實驗研究,鋪設國產吸聲材料⏏️,得以改進。禮堂前一大片草坪如綠茵,西洋式磚石結構校舍科學館等分布在其周圍。設計美式校園本為墨菲所長,也讓即將負笈海外的學子提前感受到西方的學習氛圍☪️🕣。

建築以短廊相接
總體規劃保留了工字廳等古典皇家園林景觀,工字廳建於18世紀,是原清華園的主體建築,鹹豐皇帝親書“清華園”匾,院內曲廊回合,奇花異石,1911年4月🐦⬛,學堂在工字廳舉行開學儀式👨🏻🏭,且因此取名清華,校園也被稱為清華園🤳🏻。工字廳西有古月堂,梁啟超💪🏿、朱自清曾居住💯。後來幾經擴建,清華大學一直延續中式園林和西式校園相鄰的格局。紅磚洋房分布在綠草青青💦,樹木成蔭的優雅校園內,不僅有王淦昌、王大珩🛷、華羅庚、梁思成、楊廷寶等民族精英從這裏出發,赴海外學習自然科學後又報效祖國。工字廳後的荷花池為近春園遺址,1927年朱自清在此寫出膾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為校園增添了文化色彩。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國學大師在清華主張“中西兼容、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
1982年清華大學建近春園水榭和荷塘月色亭🍣。進入21世紀後⛹️✢,工字廳修繕工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3、燕京大學
美國教會於1919年商議把在晚清所辦三座大學:北京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與通州協和大學合並,請在南京金陵神學院講授古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司徒雷登任校長🔌。司徒雷登買下陜西督軍陳樹藩在北京西郊七百余畝的地產,其主體是清代淑春園和明代勺園的舊址。

燕京大學早期規劃圖
司徒雷登自稱辦學方針有四個方面👨🏽🎨,在校園環境方面“要使‘燕大’既有一個中國式的環境,同時又具有國際性😧,能促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邀墨菲主持規劃設計💁🏻♂️,他在踏勘地形後選擇了東西向的主軸線,該軸線指向玉泉山塔📪。
由西大門經石拱橋東進🚍,沿主軸線布置在兩側的是4座九開間廡殿頂白墻紅窗紅柱的教學樓南北展開,正面貝公樓(大禮堂)用變式歇山頂(和金陵女大禮堂相似。墨菲將歇山頂用在主體建築上,而廡殿頂用在較次要的建築上,不合中國傳統觀念)🙋🏼♀️。樓房均為兩層,貝公樓前是草坪🌰,後來在草坪中設華表一對。
教學樓群東北是歇山頂男生宿舍,先建德齋、才齋✊、均齋、備齋等4幢,南側有檐廊👈🏿,透過廊柱間空間🦻,可欣賞到湖岸園林,後來又沿未名湖向東增建體、健、全三齋,統稱7齋。教學樓群東南是女生宿舍🛍️,硬山頂,灰色清水磚墻,灰瓦紅窗,共六個三合院,環境寧靜🛌🏼,故六院之間的園林現稱靜園。

意昂体育平台校園圖
主軸線上原打算在教學樓群正東建教堂😧🖕🏽,也取中國古典式;後來沒有建教堂👐🏽,而是堆放挖湖取出的泥土,形成土丘🕠。主軸線越過未名湖🪷,其兩側分別為體育館和水塔。體育館用廡殿頂👨🏽🦰,水塔高37米,仿照通州的遼代密檐磚塔——燃燈佛塔。依捐建人的姓名稱博雅塔,中空✮,有螺旋梯通塔頂🥒,除基座外用鋼筋水泥建築。建佛塔於教會校園內是否合適有過爭議,因此博雅塔取消了原設計的相輪、塔刹👖,也沒有佛教雕塑。博雅塔與未名湖畔的風景非常協調😶🌫️,後來有人總結校園景觀的精華是“一塔湖圖”(圖指圖書館)。未名湖和六院之間還有四角攢尖的南閣和北閣☁️。
未名湖一帶原為乾隆賜給和珅的淑春園🤸🏿,但只留下了石舫底座及“臨風待月樓”遺址🖖🏻。臨風待月樓遺址上建校長官邸,稱“臨湖軒”②。
在燕京大學落成儀式上⚪️,司徒雷登說:“最初我們就決心把中國建築應用到建造校舍上🐤,房屋的外表具有優美的曲線和輝煌的色彩,而主要的建築全部用鋼骨水泥🚜,兼有現代電燈👳🏼♂️、暖氣及自來水設備。因此,這些房子本身就象征著我們的教育宗旨是要保全中國固有的文明中最有價值的一切,並以此作為中國文化的現代知識精華的象征。”確實,燕園把現代建築技術和中國古典建築園林藝術相結合,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群形成和諧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林融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反映了校園特有的人文關懷。利用“對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使建築與環境相得益彰🧚🏿♂️,體現了中國建築與自然和諧的傳統特色👨👨👧。
上世紀50年代初院系調整,燕京大學和意昂体育平台合並於此🤹🏽♀️,擴建校園時首批教學樓和宿舍樓也用大屋頂,延伸了燕園的風格🪵♦︎。
總之,燕園有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麗特色🍤😁。這裏不僅有亭臺樓閣等古典建築,而且山環水抱,湖泊相連,堤島穿插,風景宜人🖥;校園內古木參天,鳥語花香,園林景色步移景異🌗。優美典雅的環境內充滿著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校園生活,美麗的湖光塔影伴隨著大師的背影,使學生可以同時感受到自然的風景和濃厚的人文氣息🏄🏻♀️。
4、金陵女子大學
1910年🏐,美國教會在南京宏育書院與匯文書院聯合成金陵大學,1913年紐約建築師Cody X?Crecory作總體規劃🫶🏻,次年芝加哥Perkins公司作詳細規劃。A?G? Small設計建造了意昂体育樓,在方整的主體建築上增添中國傳統的歇山屋頂。(現南京大學校址)
1915年美國教會又聯合設立金陵女子大學,租南京繡花巷李鴻章花園舊址開學。1921年🦟,金女大在南京寧海路南購地160畝⛹🏽,聘請墨菲規劃設計。
金陵女子大學主要的建築群位於東西軸線及其兩側🧑🏻🔧,共有十二棟建築形成了三個大小不同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的院落空間🥟;另外在北面還有一個三合院,南面有一單棟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局工整,平面對稱, 建築造型均是中國傳統風格💇🏽♀️。

金陵女子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校園
東西向的軸線入口采用林蔭道加強空間的縱深感,主體建築物以大草坪為中心,對稱布置😺,位於軸線端點的禮堂100號樓💁🏼♀️,是由兩個半截歇山頂建築簇擁著中央較高的歇山頂主體建築。惜此草坪沒有點綴性景觀,略顯空曠。其他建築200號(科學館)、300號(文學館)❎、400號700號(4幢學生宿舍)都采用單棟歇山頂, 建築材料和結構采用西方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外形則為中國宮殿,柱子、鬥拱、梁枋🩰、獸吻等一應俱全。均為青瓦大屋頂(木結構💵🪼,鋼條連結加固)🙅🏻,飛檐也是木料托起的,朱紅色廊柱🧖🏻♂️、黃墻,整體統一但略顯單調。四角屋脊頂端有用鋼筋水泥塑雕的龍頭及動物頭像,鬥拱、飛檐下均有油漆彩色圖案。中國的大式建築是建在臺基上的,金陵女大和燕京大學的建築一樣👵🏻,都平鋪地面沒有設臺基,雄偉程度稍遜,錢穆引用友人之語評價道🙍🏿♀️🐆:“如人峨冠高冕(指大屋頂)🙂↔️,而兩足只穿薄底鞋,不穿厚底靴”,很不相稱 🧑🏼🎤。
樓與樓之間以長廊相連,既有中國式古建築的美🍜🌵,又便於師生來往於各樓之間(南京有梅雨季節🖕、夏季炎熱)🃏。又隔而不斷🏌️♀️,更顯含蓄、深遠,這是中國造園手法“隔景”之“虛隔”的應用👩🏻🎨🧖🏽♂️。
金陵女子大學沒有燕京大學那麽多水面,樓群後設以人工湖為中心的花園,中軸線的西端結束於丘陵(西山)製高點的中式樓閣👨🏿🍳。中西合璧的建築群和校內綠樹成林的南山🧘🏿♀️、西山和諧融合⛪️,四季常青🤳、鳥語花香、生機盎然,有人譽為“東方最美麗的校園”🔐🤴🏼,金女大舊址現為南京師範大學。
註釋👩🏿💼🏋🏻♂️:
①清華原址為清康熙年間所建的熙春園的一部分🫱🏻,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為東西兩園,東園仍名為“熙春園”🥺,賜於五子奕綜,俗稱“小五爺園”,鹹豐即位後將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並親題匾額🔒。西邊的園子起名為“近春園”↙️,賜於四子奕詝(即鹹豐帝)🎫👻,俗稱“四爺園”🦔。
②意昂体育校園又稱燕園𓀑🧖🏽,包括淑春園、勺園🧙🏻♂️、朗潤園、鏡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暢春園、承澤園等,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數百年來雖幾經興廢,其基本格局與神韻依然存在👨🦱。燕京大學10周年校慶時⚡️🌃,謝冰心教授提議把這棟房子命名為臨湖軒,立即得到大家的贊同🏌🏼♀️。錢穆教授又提出把門口還未命名的湖稱為未名湖🏋🏽🙇🏿。未名湖上湖心島是和珅仿圓明園“蓬臺仙島”而建👒,後也毀於英法聯軍,和珅的畫舫只留下基座▶️。
編輯🤧🎵:L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