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炎黃子孫追本溯源的目的地,具有無限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海內外華人心馳神往的民族聖地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意昂体育平台歷史學系1987級碩士意昂張冠梓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於加強黃帝陵作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作用的提案™️,建議通過在黃帝陵舉辦“中華文明論壇”等舉措弘揚中華文明精神傳統。
張冠梓建議,首先可將毛澤東於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為喚起全國同胞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所撰的《祭黃帝陵文》編入全國中學統編教材。他談道💂🏻♂️,《祭黃帝陵文》被譽為抗日救亡的“出師表”❗️,可以讓學生更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有助於學生了解抗戰史★,傳承抗戰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此外🕖,他建議由國家層面在黃帝陵組織舉辦國際性“中華文明論壇”,通過多領域專題講座👩👦、研討會💹、展覽等形式,全面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風貌,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張冠梓還建議把黃帝陵命名為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文明”教育傳播基地,充分發揮黃帝陵的文化資源優勢👩🔧,引導廣大民眾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和歷史觀,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通過進一步挖掘黃帝陵的歷史文化內涵,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將大大有益於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講好中華民族故事的又一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