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1984級本科、1988級碩士意昂韓敬群,在出版領域深耕已經30多年🍜,其編輯作品曾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作為資深出版人🧍,他常年關註行業發展,“出版業是輕資產行業,人才最寶貴”。出版業的人才不僅僅是專業人員🤌🏽,也包括作者。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韓敬群的重要提案之一⬅️,就是要為“素人”🅰️、基層寫作者提供更好的創作環境🧎🏻➡️。
在提案中,韓敬群建議各大出版單位和雜誌社在審閱稿件時,要對待“素人”作者一視同仁🛍🚣🏽,同時希望中國作協和地方作協的資助項目能夠將“素人”作者納入進來🚶🏻♂️,為他們解決寫作時最常遇到的經費短缺問題⚽️。“對待創作者,我們不要唯名氣論,要支持好作品,包括評獎在內🦮,讓‘素人’作者有同場競技的機會。”
提案中🦹,韓敬群首先簡要梳理了一遍文學史,“其中隨處躍動著人民創造偉大文學的身影🧑🏻🦱。從《詩經》的《國風》,到漢樂府民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到南北朝民歌《木蘭辭》,到《格薩爾王傳》《江格爾》《瑪納斯》↔️,這些詩歌史上如珍珠一樣璀璨的傑作都是出自人民之手👩🏽🎨。”
作為出版界的資深行家🤛🏼,韓敬群特別註意到,近些年來,來自基層勞動者的寫作者,紛紛開始了自動自發的創作♥︎,這些作品以它們貼近現實生活👱🏼,抒發勞動者愛生活、愛美㊗️、愛祖國的本真情感💲,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格給讀者和文壇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也產生了楊本芬《秋園》🦹🏼、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遞》、範雨素《久別重逢》這樣的好作品。
韓敬群寫道🪨,素人寫作應該是特指來自民間🪓、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百姓的寫作🦗。在一定意義上說,它與基層寫作者是重疊的✝️。2023年,中國作協一直在強調“向人民學習”👈,主張作協的大門要向基層作者敞開📺。在當年3月中國作協組織的“作家朋友,歡迎回家——作家活動周”第一期活動中,像範雨素這樣的素人寫作者也受到了特別邀請👩🏼💼,與知名作家、文學名編面對面暢談,發出自己的聲音⏩🏋️♂️。類似“作家回家”這樣有創意的活動很有意義,它的象征🧙🏼♀️、示範意義要大於它的普遍性、持續性意義,更多時候,基層寫作者還是處在常態之中🍣,生活與創作上都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如加入作協有門檻,有難度;需要深入生活、調研走訪時缺少經費支持;作品不太容易受到關註☦️、得到批評家的反饋等。
鑒於此,韓敬群就改善基層寫作者創作條件提出幾條建議。首先🤎,為基層寫作者加入作協組織提供便利🐾,使他們能夠更多地得到作協的關註與支持。其次,素人也好,絢人也罷(《詩經》上說,素以為絢)🧙🏼♀️,文本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各大出版社🏊🏽♀️、雜誌社都能秉持這樣的文學標準🏛,既重名家大家,也不薄素人平民,一切都以寫出好作品為原則;第三😏👩🏽🔧,各類文學創作與出版的資助項目😳,如中國作協的“重點選題扶持計劃”、“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北京市的“宣傳文化引導基金”等,都能向基層普通作者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讓他們與知名作家同場競技;各類文學評獎也能秉持質量至上➕、文本至上的原則,給基層寫作者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