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2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1994級博士意昂付子堂就帶來一份“關於加強和促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的建議”。
兩會前👱🏽♂️,中央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就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將數字中國建設提高到如此高度,可以看出數字中國建設之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
政府作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主導者,如何去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引領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則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
2022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數字政府建設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數字治理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
那麽,傳統法治政府和新型數字政府該如何去擔當這一重要任務呢?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的推進和完善就提上日程🌘。
實踐中🔥♧,數字法治政府已有一些地方探索成果,但付子堂代表在調研中發現🧗🏻,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當下廣泛存在缺乏明確目標內容指引🌃🏺、缺乏系統支持和有效約束、缺失科學評價導致有益經驗推廣效益低等問題。
在付子堂代表看來☞,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是現代法治轉型為數字法治的關鍵步驟🤗。作為傳統法治政府和新型數字政府的融合再造產物,數字法治政府既不能被簡單的理解為“數字政府的法治化”,也不能被片面限縮為“法治政府的數字化”。 數字法治政府具有獨特價值與特殊意涵,促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必要且緊迫🔔。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表示,當下開展的法治政府建設和數字政府建設為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奠定了基礎,未來應當從國家政策🦡、立法體系👼🏼👨🏼🦰、配套支持、評估指引✊🏽、法學教育等方面持續加強和促進我國數字法治政府建設👍🏿。
付子堂代表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國家層面推出數字法治政府頂層設計。建議參照《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政策文件,結合各地已開展實踐情況,製定《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出臺《加強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明確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相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以及從政務履職、平臺建構、數據共享🧲、智慧執法、技術安全、評價考核等方面,為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提供系統指引。
第二,依托法學專業院校等科研機構,加強數字法治政府基礎理論研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強化數字法治政府基本概念、範疇闡釋,圍繞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結合國家與地方法治政府、數字政府經驗💈🧏,總結凝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數字法治政府原創性、標識性觀點🤽🏿、理論🥕,系統性解答“數字法治政府建設什麽✊🏿、如何建設”等問題。
第三,革新數字法治政府領域立法工作。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帶來的政府履職行為重塑效應會對於政府行為🙎🏿♂️、履職程序👨🏽💼、政府與公民關系等帶來深遠影響。除了數據共享🍅😈、技術安全、個人隱私等領域,數字法治政府還會在規製數字行政行為以及數字行政關系方面衍生新的立法需求🙇。因此,建議加快智能化🚻、自動化等技術前沿領域立法進度,結合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求🤾♂️,推動行政法領域系統化修法,確立同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相適應的立法框架體系🛐。同時,借助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形式😴,深化擴展人民參與立法模式👨🏿🦱,確保建設工作穩定開展。
第四,完善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配套製度,形成中央統籌、地方配合模式。推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要由中央統籌協調,地方配合聯動創新,以實現全國一盤棋和地方多樣性相統一。首先🍕,建議國家層面形成統一的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標準指引,明確管理監督製度,框定技術平臺架構。其次,鼓勵地方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先行先試🪴,在中央搭建框架內✦,合法合規合理科學進行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創新。最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應用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對於西部地區進行有效政策傾斜🐎。
第五☝️🤹♀️,研發“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推進數字法治政府評估工作🤸🏼🏉。推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與評估協同開展,以《市縣法治政府建設示範指標體系》為基礎,製定“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製🤾🏼♀️,科學測定數字法治政府建設任務完成度、人民滿意度。
第六,大力培育數字法治政府關聯學科💴,培養高質量復合型法治人才🌟🫱🏽。適應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求,強化立法學、社會治理法學🥾、數字法學、科技法學等學科建設,推進法學同網絡工程以及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發展。推動政府工作部門同法學院校的深度銜接,推動兩者之間雙向交流🤹🏽♂️,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數字法治素養,強化法學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