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2023兩會意昂言論

【2023兩會】潘碧靈委員:多措並舉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

來源:中國經營報 時間:2023-03-14

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生態寶庫👨🏽‍🔬、黃金水道▫️,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2年♞,長江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提升至98.1%👳🏼‍♀️,長江幹流水質連續三年達到Ⅱ類標準👷🏼。但當前長江流域總磷汙染問題依然突出,總磷作為國控斷面定類因子的比例達50%左右,仍遠高於其他汙染物,同時,中上遊部分支流和中下遊部分湖泊水體總磷超標明顯,總磷削減攻堅工作任重道遠👷🏼。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潘碧靈帶來《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必須深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的提案》。他指出,長江流域是我國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生豬和淡水水產品的主產區,農業生產強度高⚙️,總磷等汙染物排放基數大🧻。隨著“三磷”企業和城鎮生活等汙染問題得到有效控製,農業面源已成為長江流域總磷的主要來源🎡,且占比越來越高。

因此😕,潘碧靈建議,要從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監測監管能力🍯、加大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政策扶持力度四個方面入手📃,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

農業面源面臨三大難點

潘碧靈指出,農業面源面臨許多問題與難點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畜禽養殖糞汙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長江流域內蓄禽養殖大省多👏🏿,畜禽養殖糞汙排放量大🤴🏼,是農業面源的第一大來源。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長江流域畜禽養殖糞汙年產生量15億噸左右,但糞汙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治汙能力較低🎬,規模以下畜禽糞汙直排問題依然突出。

其次是種植業面源汙染防控壓力依然較大。長江流域耕地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4%,糧食產量占比超過全國總產量的1/3,化肥施用量處於高位➖,部分地區化肥施用強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有機肥比例在肥料使用中僅占20%左右。受施肥強度高、施肥方式不科學等影響♾,流域內化肥氮磷利用率低、流失量高👨🏻‍✈️,由此產生的面源汙染不容忽視。根據研究報道🧑🏻‍🎄,磷肥利用率平均僅為10%~25%。

最後是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能力十分薄弱➗。長江流域內池塘養殖分布廣泛,產量占全國池塘養殖產量的60%以上🟡。由於高密度養殖💁🏽‍♂️、過度投肥投餌等原因,水產養殖尾水水質普遍較差,總磷汙染尤為突出。水產養殖池塘在換水或冬季幹塘時尾水集中排放,對周邊水體水質影響較大。但目前流域內多數養殖戶缺少綠色養殖和生態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明顯滯後🆙🟥。

從四方面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

在潘碧靈看來🏌️,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是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的難點和關鍵點👩🏻‍🎓,按照“源頭減量—循環利用—過程攔截—末端消納”的基本治理思路,可從四個方面著手推進。

首先,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優化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和布局,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加快推廣多品種混養🔉🧚‍♀️、稻漁綜合種養、“設施養魚”等生態養殖模式。

其次🚏🏌🏻,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提升規模養殖場糞汙收集與處理設施裝備水平,並確保設施正常運行🦡,鼓勵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采用“種養結合”等模式消納畜禽糞汙。采用生態溝渠、生態塘等建設農田氮磷攔截生態系統,實現農田尾水“零排放”。

再次🥥,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監測監管能力👩🏿‍🏫,開展農業面源汙染通量監測與評估🥐,掌握農業面源汙染時空演變規律特征🚣🏻‍♀️,確定農業面源汙染監管的重點區域、重點時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建立農業面源汙染監管平臺🩸,實時更新農業面源汙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

最後,通過整合統籌涉農資金,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對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的支持力度等,出臺農民施用商品有機肥補貼政策🕵🏻,鼓勵支持第三方主體開展糞肥收集、處理🧍、施用等專業化服務。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