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2023兩會意昂言論

【2023兩會】劉寧委員:不要讓學科交叉科研成果在評價時“無家可歸”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2023-03-10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室劉寧建議,為學科交叉融合建立更合理評價機製。

學科交叉融合是當前科學研究、科技發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學科產生的重要源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要調動科研工作者“學科交叉”融合的積極性

當前,各級政府部門、高校都高度重視推進學科交叉融合🛥,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但劉寧認為,在科研評價環節,還存在著不利於推進學科交叉的痛點,特別是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挫傷了科研工作者學科交叉融合的積極性,亟須加以改進。

目前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優秀成果獎”為代表的課題申報🔥、成果評獎,對科研工作有巨大的指導意義🍷;這些申報💎、評獎受理成果的學科範圍🥐,都是依據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2009)👩🏻‍💼,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數據代碼表》的學科分類。

“帶有學科交叉特色的科研成果,往往涉及數個學科⛈,但目前成果申報表上的學科歸屬,只能填寫一項,難以準確反映申報成果學科交叉的特點,不容易邀請到合適的評審專家。”劉寧表示。

此外📿,目前的成果評審,多采用同行專家匿名評審的方式🛷,這對於涉及學科交叉的成果👯‍♂️🤦🏿‍♀️,頗為不利👹。劉寧認為,“面對這類成果👙,每一位評審專家的知識盲點都很多🤽🏻,在匿名評審狀態下,很難形成客觀全面的認識,這一方式需要加以改進。”

“學科交叉”不等於“交叉學科”👴🏻。

“學科交叉”是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交叉學科”則是某些特定學科交叉融合之後形成的新學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教育部印發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中設置了“交叉學科”。“交叉學科”的管理遵循了學科管理的基本原理,難以充分滿足推動“學科交叉”發展的需要,“不能單純通過設立‘交叉學科’來推進‘學科交叉’,要探索更為豐富和適宜的方式,鼓勵科研人員從事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探索。”劉寧表示。

“學科交叉”需靈活管理

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優秀成果獎的申報中,劉寧表示,“對於申報成果的學科歸屬🥇,不要限定只能填報一個學科,建議允許申報人將成果所涉及的學科,逐一申報🍜,最多可申報三個學科😖,以便更準確合理地邀請相關評審專家。”

目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數據代碼表》的學科分類,在每一學科大類之下,都列有“××學其他學科”這一選項🙇🏽,為學科交叉成果提供了一定學科歸屬認定空間🕟♻,但“其他學科”含義過於寬泛,難以準確尋找評審專家,劉寧建議由申報人明確申報本人成果所涉及的多個學科歸屬。

對於“學科交叉”特色顯著的成果,如果邀請不同學科的專家分別進行匿名評審,評審效果往往不理想。劉寧建議,“讓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針對共同的評審成果進行當面會商♈️,然後以現場匿名投票的方式,確定最終評價結果。這雖然會增加評審組織工作的難度🫃🏿,但對於促進學科交叉類創新成果的合理評價,會起到很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限於條件👫🏼,不能進行當面會商,也要盡可能加強不同學科評委之間的交流🦸🏼‍♂️,增進彼此對跨學科成果學術價值的認識。”

她還建議在建立評審專家庫時🧑🏼‍🏫,註意物色和培養“學科交叉”研究能力出眾的專家🎪。這類專家往往能對“學科交叉”成果給予更加公正的評價🂠。希望切實加強研究,集思廣益🤵,不斷探索“學科交叉”科研成果的合理評價機製⚽️。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