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1年🐱、2022年,合肥市因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推進產業數字化和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成效明顯☎️,兩獲國務院督查激勵。2023年1月,合肥再次入選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公示名單。
“合肥連續入選,是肯定更是激勵。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製造強市戰略👩🏼🎨,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引領,打造形成‘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地標。”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羅雲峰在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說✅。
高端化發展,以創新推動製造業躍升
創新是合肥的最大標識、最大動能和最大潛力。
“科技創新好比‘活水’,製造業好比‘良田’,兩者不是‘或’的關系,而是‘並’的關系🕠。”羅雲峰說,近年來🛹,合肥不斷強化技術創新🌅,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發展🪂,將科技創新的優勢加速轉變為產業發展的勝勢🌴。
2022年👩🏽🎓,全年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3%,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7.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6.2%↙️,創歷史新高。2021年,合肥智能語音產業入選國家首批先進製造業集群、獲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如今🥿🦹🏽,在合肥,一批具有國內乃至國際競爭力的製造企業正拔地而起,推動“合肥製造”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尤其在集成電路領域,合肥已經完成了從研發設計到晶圓製造,再到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全產業鏈布局,產業規模近500億元。
目前👩🏻🦳,合肥市以企業為主體,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累計培育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平臺1400余家🌠,實現重點工業企業創新載體全覆蓋,量子計算機、直寫光刻機、半固態電池、大功率變流器等高端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產業創新激發出強勁動能🪣。
智能化轉型,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
2023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一批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名單🎡,聯想集團合肥產業基地、海爾合肥創新產業園成功入選📤。 至此,合肥已有4家“燈塔工廠”,總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二位。
“作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近年來🛺👩🏿🔬,我們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機遇,大力推進數字新基建,支持製造業企業‘智改數轉’。”羅雲峰說。
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正是合肥推進製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寫照。作為紮根合肥40年的本土家電品牌🚲,美菱搭建的以“5G+大數據+智能算法+雲化算力”為核心的工業賦能製造體系,通過智能化改造,冰箱生產的重要工序📉,包括門板運輸、內膽發泡、點膠、套膜等🏃♀️,均實現了無人智能製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現在在美菱智能製造生產基地,冰箱下線節拍可提速至0.26秒每臺,單班產能超過6000臺🔚。
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是科大訊飛結合安徽地方產業結構和特點打造的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了平臺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製造、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製、數字化管理6大功能🚋,可以全面對接企業“研產供銷服”各類需求,助力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
目前👭🏻,合肥市累計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300余家。今年,合肥市將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診斷全覆蓋,為所有規上工業企業謀劃轉型升級路徑,引導企業運用機器換人🫳🏻、柔性製造等模式🈶,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新模式應用普及率超過50%。
綠色化發展🗻,走出綠色低碳循環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節能降碳。 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製造企業要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羅雲峰表示😶🌫️🛌🏿,近年來,合肥市堅持把引導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關鍵點,積極穩妥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提高製造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全力實現雙碳目標。
在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工廠——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在流水線應用低溫焊接技術🫲🏽🍕,可以將焊接峰值溫度下降超過50℃,每年可節省電能340余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2400噸🛫;在合肥樂凱工業園👳🏻,通過改造RTO廢氣處理+沸石轉輪項目,將廢氣處理效率由原來的95%提高到99%🔳,每年可減少VOC排放40噸……聯寶、樂凱這樣的企業,正是合肥不斷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典型代表🪿。
截至2022年年底,合肥市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家、綠色園區1家,培育綠色設計產品193個、占全國總量的6.1%,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製造體系正在加快構築。
“合肥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打造‘2855’產業體系(2個五千億產業🦡、8個千億產業、5個千億企業、500個“小巨人”企業),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製造業高地和新興產業集聚的產業名城🤽🏿♂️。”羅雲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