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是指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控製痛苦和不適症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發展安寧療護有利於倡導全社會樹立新時代新生命觀,有利於減輕家庭負擔,降低醫療支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於魯明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五福臨門”中的最後一福就是“善終”。發展安寧療護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兩個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完善健康服務支撐體系的具體體現👑🙅♀️。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約為1.91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3.5%)。《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
於魯明認為,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優質的安寧療護服務,任務艱巨🏌🏿。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印發《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等文件,在全國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一方面,存在有效政策尚未銜接問題,比如💆🏿,安寧療護服務收費製度和醫保支付製度還未有效落地,在醫療機構收取安寧療護非醫療服務項目上🚰,由發改💆🏿♂️、醫保等哪些政府部門具體落實尚不明確🗺,項目定價🧑🏼🔬、備案、出具票據等環節還有待細化,基層落地操作還存在困難🤵🏼♂️。另一方面🦸🏿,城鄉老人安寧療護服務需求量日益增加👮🏼♀️,但安寧療護服務供給難以滿足服務需求。社會力量、公益組織🫵🏼、基金會調動不足🗾,難以形成合力。
“要完善安寧療護體系建設🩻,促進安寧療護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多途徑促進安寧療護資源產出,加強安寧療護服務監管和安寧療護人才隊伍建設🛠,還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於魯明提出具體建議🔂:在國家層面明確安寧療護服務非醫療項目定價、收費政策、責任部門🖇👨🏽⚖️、實施路徑等;明確安寧療護床位周轉率🏃🏻♂️、低風險死亡率不納入考核等具體要求。推廣實施安寧療護按床日付費製度。大力推進居家安寧療護🙋,加快建立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服務有效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加大中醫藥在安寧療護服務適宜技術中的應用程度。
另外🪧,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安寧療護機構🏹,開展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製定安寧療護質量控製標準🤦🏽♂️,指導支持各地成立安寧療護質量控製中心,加強服務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包括醫學(含中醫)👎🏿、護理🤸🏼♂️、藥學、心理、營養、社會工作、誌願者等在內的多學科安寧療護專業人員培養。對從事安寧療護服務的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職級晉升、績效分配等方面給予傾斜👨🚒,提高醫護人員從事安寧療護的積極性♕。創造有利條件,主動發展和聯系各類公益組織,成立基金會等社會組織並調動其參與安寧療護服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