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一🧗🏼♂️:改進公共外交工作、講好中國故事
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展開和中國不斷崛起,我國國際地位迅速上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同時💁,我國外交面對的挑戰也在急劇增大🚵♀️。其中一個方面的挑戰就是在一些國家⚗️🚊,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所占該國人口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針對14個國家開展的調查顯示,近年來,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占到多數甚至絕大多數。其中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美國、韓國、西班牙和加拿大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更是達到了十幾年來的最高點💆🏼🤔。國際上其他一些重要民調機構的調查結果也大同小異。這種情況對我國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引領國際社會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十分不利。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重的。外部的原因有,如西方媒體對中國不實🦸🏻♂️、甚至妖魔化的報道;西方反華勢力利用各種問題渲染中國威脅👌🏼🧑🏻🍳;不少國家民眾對中國的崛起不適應、擔心和憂慮。內部的原因有🛶,特別是我國對外宣傳🏤👮♂️,講好中國故事的工作還很不到位🍮。比如🧑🏻🦯,近年來,中國人很少在國際主流媒體上發聲🏟,在各類國際會議上越來越少見到中國專家學者的身影,媒體對外傳播總體效果不如人意,官方對外發聲駁斥外部挑釁多,對我國內外政策的宣介和解釋較少👰🏿♂️。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導致我國公共外交效果遠未達到習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要求⬆️。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在開展公共外交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比如,延安時期我們就做得非常成功。那個時候🚰,我們接待了不少外國記者🔃、學者、外交官和軍人。當時延安物質貧乏,條件簡陋,只能請他們住窯洞、吃粗茶淡飯。盡管如此🏥,這些人離開後📕,無論在記者的公開報道中還是外交官的秘密報告裏,都對中共表達了肯定和欣賞,中共朝氣蓬勃、理念先進、積極進取的形象在國際上得以廣泛傳播。為什麽擁有豐富資源和更好條件的今天我們公共外交的效果卻不及當年🪛?這是需要認真反思的🏺。
搞好公共外交、講好中國故事關系到我國能否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關系到中國能否在世界上更好發揮參與和引領作用🫄🏼,我們需要重視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認真學習和總結我黨歷史上開展公共外交的成功經驗🦛,學習習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講話👌🏼,反思和改進現有做法。
二、官方發聲在堅決維護我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同時🧻,著力加強對外增信釋疑工作,耐心闡述和解釋我國內外政策的緣由和做法。
三、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參與公共外交的積極性,鼓勵專家學者,包括已退休的外交外事工作人員,發揮作用,讓更多具有外交外事知識和經驗的人參與到講好中國故事的事業中來。
四、外交主管部門定期向專家學者通報情況和對外工作的思考👷🏼♂️👮🏽,幫助後者了解情況和更好地發揮作用。
五、改革現行對外交流管理的做法。一是下放外事審批權,讓主管單位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要求決定如何推動本單位對外交流活動。二是對專家學者對外交往實行有區別的管理。針對少數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且接觸大量涉密信息的專家學者的對外交往活動,繼續嚴格執行必要的審批製度🈸,對其他學者的對外交往活動取消審批和其他提高專家學者對外交往門檻和負擔的做法,實行報備製度。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專家學者開展對外交流👰♂️,包括政策上支持專家學者舉辦國際會議、為專家學者開展對外交流提供便利🙇🏼♀️、在特別需要時為專家學者開展對外交流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讓中國人的聲音更便捷🎳📲、更有效地對外傳播🦕。
提案二👈🏻:加強打擊網絡上編造和散布虛假信息行為
互聯網的出現在給人們帶來眾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困擾。其中一個困擾就是虛假信息急劇增多,廣泛傳播,充斥網絡🚅🤏🏽。一些網絡用戶刻意編造、傳播、炒作虛假信息,誤導、欺騙民眾。由於互聯網傳播較傳統傳播方式成本低、速度快、覆蓋面廣等特點🥷🏼,再輔助一些營銷手段,虛假信息可以得到迅速和廣泛傳播,成為民眾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采取了一些措施限製虛假信息傳播,但總體效果有限,上述情況仍有愈演愈烈之勢。
仔細分析™️,導致製造、傳播虛假信息的主要原因至少包括下列幾個:一是發泄不滿👩。部分人由於個人生活中的挫折和在一些問題上引發的偏見,通過製造虛假信息來宣泄對社會的不滿🧑🏽🎤;二是牟利。如通過製造假消息博取關註和增加點擊量,來獲取收益;三是搞不公平競爭🤔🥁。如製造對競爭對手不利的虛假信息,打擊競爭對手;四是壓製不同觀點。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通過製造虛假信息攻擊他人不同觀點,或宣揚自己的觀點,如認定改革開放是錯的就編造虛假數字和謊言攻擊和否定改革開放;五是狹隘民族主義心態作祟👁🗨。如通過製造各類陰謀論❎,煽動恐外、排外和仇外情緒。六是匿名效應😀。發布信息的很多用戶都是匿名的,相比實名♕✝️,匿名發布信息的用戶主觀上覺得自己可以對發布的信息不負責任👩🏼🎨,所以發布信息時通常更隨意🔎,更偏激。
需要關註的是,網絡虛假信息的泛濫正在給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企業/單位利益和個人權益構成嚴重的沖擊。首先,它導致社會認知錯位。大量虛假信息的湧入,掩蓋了事實真相,在很多人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弄清事實真相的情況下⇨,虛假信息成為不少人認識問題的依據🙅🏿♂️,從而導致認知混亂🧛。其次🌥,它導致社會上是非混淆📬。當虛假信息成為許多人判斷是非的事實依據時🩰🅿️,一些錯誤💏、甚至極端荒謬觀點得到廣為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們判斷是非的標準🔎。第三,它加劇了社會的分化和撕裂👰🏻♀️。在是非混淆的情況下,民眾對事務的看法分化,極端聲音被放大🧑🏼💼,依據客觀事實形成共識難度大幅增加,這導致社會對立情緒上升,突出地表現在仇官、仇富和仇精英的現象上🈂️。第四,它加劇了中外對立的趨勢💠⛹️♂️。如網絡上常常有人出於某種目的🧖♀️🧛🏻,將某個外國人針對中國的惡毒言論包裝成那個國家的所有人對中國的看法💂🏻,以此煽動國人對該國和該國人的不滿和敵視🕺🏼。
上述情況給社會倫理、政治穩定和對外關系都造成日益嚴重的威脅🔖,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為此,特建議如下:
一👷🏽♀️、全國人大立法明令禁止網上散布虛假信息的做法🙎🏽,製訂具體判斷標準👩🏽✈️,頒布具體的懲罰措施,對製造虛假信息給國家、社會、企業和個人利益造成重大傷害的個人和社會組織加以嚴懲。
二🏅、中宣部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設置專門機構領導,依法協調打擊製造和傳播網絡虛假信息行動。
三、各級檢察院依法起訴影響惡劣的虛假信息製造者。
四、國內主流媒體應分工負責甄別和糾正虛假信息7️⃣,包括設立專門部門監測網絡信息狀況,實時發布糾正不實信息的通告。
五🥥、要求各大網站發布的頭50條新聞和時事評論的作者實名化,讓發布信息和評論者為自己發布的信息和言論負起責任來🤙🏽。
六🏪、在網上所有新聞報道類網頁下設立舉報鏈接,方便群眾舉報虛假信息,並設置獎金鼓勵民眾舉報虛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