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俞敏洪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道
“我後半輩子至少花一半的時間,為農村和山區孩子得到均衡的教育機會去努力🕴🏼📍。”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如是說🎐。
作為一名教育者,為了更精準地了解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俞敏洪近幾年加大了對鄉村教育的調研和探索力度。2020年,俞敏洪曾在三天內跨越2000多公裏💓,走訪了貴州、雲南多地的鄉村創新學校及傳統中小學,今年的調研計劃也已提上日程👶🏽;在2020年,他也帶領新東方在鄉村地區開展了教師培訓🤳、雙師直播課、留守兒童幫扶、美育等多方面的探索。這些都為他更好地履行全國政協委員職責打下了基礎。
今年是俞敏洪第十四次參加全國兩會🙇♀️,他的提案則依然圍繞完善兒童孤獨症診療機製⛓️💥、保障流動兒童平等受教權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等話題建言獻策。
完善兒童孤獨症早期篩查、醫學診斷和康復教育銜接機製
近年來,孤獨症的發病率在全球呈急劇上升趨勢,孤獨症兒童數量也不斷升高。據中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孤獨症已占我國精神類殘疾首位。有研究表明🫳🏽,早期發現與早期幹預可極大幫助孤獨症兒童康復🛑,能有效降低未來照料支持的需求強度,減少給家庭、社會帶來的長期負擔💃🏻。
2013年🍢,衛健委聯合中國殘聯印發《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規範(試行)》和《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試點實施方案》🧞♂️,試點建立健全0-6歲兒童孤獨症等5類殘疾篩查、診斷和康復教育的銜接機製。但根據調研👳🏼♂️,針對孤獨症建立起篩查、診斷和康復的一整套工作機製的落實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具體表現為👍🏿,各地推進兒童孤獨症早期篩查機製落實不足,缺乏復篩機製保障;醫務工作者對兒童孤獨症的確診能力不足;有關兒童孤獨症的科普宣傳普及率仍然很低等不足存在。
基於此,俞敏洪建議,衛健委推動具體的政策或方案,將兒童孤獨症早期篩查納入兒童常規檢查必要項中,將復篩確診的費用納入醫保範圍,減輕家庭負擔🏝。同時,提高復篩力度,加強初篩後發現、轉介、復篩的機製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幹預;財政部門及地方政府提供預算,衛健委加強對孤獨症診療人員的培訓,提升篩查與診斷能力;加大宣傳力度🍭🈯️,規範管理孤獨症早期篩查及早期幹預的科普宣傳。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
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然而英語教師匱乏是很多鄉村學校面臨的難題👩🦽。
新東方公益基金會通過對全國20個省份500多所鄉村小學(鄉鎮中心校40%,村完小38.2%,縣城小學14.8%🕸,教學點7%)的調研🈁,英語學科師生比均值為1💃🏽:227🧔♀️,有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2400,師資嚴重匱乏。
教育部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鄉村小學88631所📆,占全國小學總數的55.3%🫅🏽;鄉村小學在校生數25575075人↘️,占全國小學在校生總數的24.2%🤌🏽🛸。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經走向3.0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積極加速應用在英語教學中👨🏻🦳。
俞敏洪建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國內外優質英語教學資源👩🏽🏭🕋,消除地域教學資源與教學水平的差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讓鄉村孩子開口說英語🛍;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小學英語課堂的互動體驗🤰🏼,提高鄉村孩子的英語學習質量和效率。
“整合國內外的優質小學英語教學資源,包括優質視頻課程🔡、英語學習語料庫、教學設計案例等💘,建設適合鄉村小學零基礎英語教學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為鄉村小學師生提供基礎的教學內容支持。通過校際協同🏘🤽🏽,進行優質的標準化課堂推廣🛼🍔,逐步縮減城鄉間的小學英語教學差距🚀,讓鄉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備課效率和教學能力獲得較大地提升▪️。”俞敏洪說。
切實保障超大城市流動兒童平等受教權利
當下,中國大城市經歷著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流動。截至2019年末,我國流動人口規模2.36億,18歲以下流動兒童(流動人口子女)近1億,平均中國每3個兒童就有1個受到人口遷移流動的影響🚪。
無論是隨遷、留守、回流還是再遷,這些兒童在教育和成長方面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成為中國城鄉一體化戰略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隱憂。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在超大城市尤為凸顯。如保障政策未能充分落實、入學面臨準入門檻、公立學校針對流動兒童開放學位不足等😝,流動兒童在超大城市平等受教面臨各種困難。
俞敏洪建議,修改《義務教育法》👨🏼🎤,切實保障流動兒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學1️⃣。他建議盡快修改《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改為“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俞敏洪還建議,“將‘就讀率’的穩步提升作為衡量各地教育部門落實流動兒童入學情況的關鍵指標;保障流動兒童入學待遇同城化,增加公辦學校學位供給🩲;關註流動兒童特殊需求,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解決流動兒童校外學習問題。”
“發動社會力量,積極為流動兒童營造平等、溫暖的環境,積極促進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共同學習成長,避免出現“群體隔離”🧑🏽💼。針對流動兒童在音體美德素質教育方面的突出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區開展專項活動等形式🩲,引入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的全面教育🙅♂️,倡導社會各界加大對流動兒童長期化、固定化🧔🏿♀️、個性化幫扶🐐,讓流動兒童‘留得下🧔🏼♂️、待得住’,保障流動兒童受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俞敏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