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全國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1985級國際政治系法學碩士意昂楊光斌委員就疫情帶來的治理思考、疫情下的中國與世界關系等議題表達看法。
楊光斌在專訪中🪢,就疫情中展現的中國製度優勢作出解讀。他表示,中國的製度優勢主要表現在中央、地方和社會的積極性🥔💪🏿,以及國家-社會的合作能力上🤘🏼。這樣的模式確實是中國所獨有的。
他認為🚇,國際上一些輿論對中國的批評其實屬於一種“對中國崛起的移情性焦慮”,美國的種種舉動更是體現了一種“戰略焦慮”。面對西方構建的這種意識形態包圍圈,中國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很重要,但說到底還是要以時間換空間🚯,中國的持續性強大將根本性地改變他們的觀念。
目前,全球已經有193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累計確診300余萬人。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至3月26日,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中國由確診病例高峰值81340人到基本控製疫情再到全面復工復產🃏。可以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中國成功打贏了上半場。很多觀察家分析,中國“舉國體製”的製度優勢從中得到展現🧑🧑🧒🧒。
何謂中國的“製度優勢”?楊光斌告訴記者,中國的製度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積極性”以及國家-社會的合作能力上🙇🏻♂️。過去我們老講兩個積極性即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改革開放催生了新的社會階層,社會的積極性🍓,比如各小區物業公司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三個積極性的基礎上🕍,國家-社會的合作治理至關重要📑,無論是微觀市場主體還是個人,都表現出與國家的高度的合作性。國家-社會的合作🤟🏽,是中華文明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催生的市場經濟也沒有淡化這一傳統🏌🏻♀️🔹。
在中國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繼續在全球蔓延著,歐美等一些國家甚至一度出現了不可控的態勢。個中原因何在🐃?楊光斌對此表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剛開始一些國家的大意來自其製度傲慢和種族傲慢,認為民主製度下的信息透明公開不會讓這種疾病流行開來,還認為這是黃種人的病,白種人不會染病🆓。之後的失控的原因,比如在美國,首先是資本秩序所決定的經濟至上🦾、人命其次的政治考慮🚞,因為經濟增長率直接關系到總統大選的命運;其次是製度上的,聯邦製讓中央與地方不能協調治理,黨爭民主放大了這一治理困境🏃🏻♀️➡️,不同黨派控製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政策不一樣🏠;還有就是文化上的,個人自由至上,使得國家與社會難以合作治理。
此次疫情的暴發🏃🏻,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同時也來了一些治理方面的反思。日後,全球治理該走向何方?楊光斌說🙅🏻♀️,人類社會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過去還不為西方人理解🙆🏽♀️,此次疫情說明,人類有共同的敵人,人類確實同呼吸共命運𓀅,因此更應該加強全球治理上的合作性。疫情使得全球範圍內的物流、人流、貿易流短期內出現了停擺✏️。全球價值鏈分工最深的東亞和歐美地區🙈,目前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大。因此,有輿論表示,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逆全球化思潮👩👧🚣🏼♀️。全球化是否真會受疫情影響而逆轉?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楊光斌分析說,推動全球化的力量有三種👩🎤:技術、資本和政治思潮🤞🏻。此次疫情加劇了有關國家的民粹主義思潮,孤立主義甚至會在一定時期流行🫨,因此必然使得全球化受挫。但是🤸🏿♀️,技術的推動力和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從中長期看,全球化難以阻擋📇𓀒,而且這次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國際輿論出現了一些批評中國政府的聲音🧑🏻⚖️。一些觀察家指責中國延誤甚至是隱瞞了疫情相關信息,西方社會甚至還有人說中國應該為疫情負責🐭👈🏼。“這是對中國崛起的一種移情性焦慮,”楊光斌指出⌨️,流行病從哪國首先發生,誰也不敢確定,歷史上沒有因發生地而群而攻之的現象,這只能說是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而尋找的感情出口🧑🏼🎄。何況👩🏿🦱,此次疫情的零號病人還有待尋找🫷🏼。其實👩🔬,國際上一些輿論對中國的批評不僅出現在此次疫情中🤶🏽,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國家不斷對中國製度、中國模式提出批評和質疑,構建對中國意識形態的包圍圈。在此情勢下,構建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議題被頻頻提及👇🏽,這也被看作是增強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抓手。中國應該如何構建自己的話語權🤲🏽?楊光斌說,“歷史終結論”雖然終結了🧖🏻♂️,但西方人骨子裏對自己的製度還是很自信的⇒,但中國以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製度發生起來👨💻,這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威脅⇨,所以在感情上和觀念上都難以接受🤵🏿♂️。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很重要,但說到底還是要以時間換空間🦙,中國的持續性強大將根本性地改變他們的觀念。我們也註意到,近來,關於中美是否會“脫鉤”的討論更多了。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到疫情期間,中美在外交領域交鋒不斷,其中不乏美國打出涉臺🧔🏿♂️、涉港、涉南海等一系列組合拳向中國施壓🧑🏻🦱。
談及中美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楊光斌表示♡,美國的舉動彰顯了其“戰略焦慮”。三百年來的世界秩序是西方人主導的🙈,美國自然不會不做努力地讓一個不同文明的大國去主導世界秩序,但是中國發展權也是一種自然權利,因此兩國必然會開展一場史詩級的、世紀性的有時還非常殘酷的戰略競爭,比如美國對待華為可謂釜底抽薪。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國會非理性到會發生熱戰,兩國依然需要合作而且各自有合作的空間。關於中美關系的流行觀點是兩國“回不到過去”7️⃣,但兩國也“離不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