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王泳)“人工智能的技術特點決定其發展離不開高質量、大規模的數據支撐。”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馬紅在兩會期間表示👨🏻💻,唯有通過數據的開放共享創建數據生態、以數據生態激活創新生態,才能夠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我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規模最龐大的數據資源,但不完善的數據環境,卻限製了我國數據作用的發揮🚵♂️👩🦲。”司馬紅提到,數據標準林立,供應鏈、產業鏈上各環節數據難以融合,生產端和消費端、產業內和產業外的數據壁壘不能打破,直接影響工業互聯網的建立和智能製造的發展潛力。
司馬紅建議,政府要敢於向自己“開刀”🖐🏿,建立政府數據公開負面清單製度,製定政府數據申請使用操作細則,健全數據開放共享監管製度,讓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有章可循。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有序開放。
為了讓“智能+”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司馬紅建議,以數據鏈融合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構建數據提供方、數據服務方和數據消費方三位一體的人工智能創新平臺,融合平臺各方在數據來源、技術研發和業務場景理解等方面的優勢,形成“業務主導📸、數據驅動、技術賦能”的人工智能價值創造閉環👃🏿,實現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的雙輪驅動。各地可結合實體經濟產業發展基礎和特點建立人工智能創新平臺,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註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