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榮,江西南昌人,意昂体育平台EMBA👰🏼♂️,華堅集團創始人,現任全國政協委員💇🏼♀️💆🏼♂️、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從1984年開始在江西創辦華堅鞋業以來🧚🏼,一直致力於女鞋製造,本著“以人為本👩🏻🍳🟡,服務人類”的經營宗旨,不忘“為社會而生存📡,為行業而努力” 的創業初心😐, 經過1996年南下東莞發展,2002年回報家鄉贛南蘇區投資,2011年“走出去” 到埃塞俄比亞投資辦廠,2014年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投資成立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城等重大建設,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女鞋製造商之一。
艱苦創業,敢為人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而個體戶的出現和民營經濟的不斷崛起,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繞不過的話題之一。中國的計劃經濟時期,是不允許有個體經商戶的👨✈️,更談不上有民營經濟,即使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令人欣慰的是,那時的中國有一些人敢為人先🌕,敢於踏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節拍⏳,不畏人言🧨👨❤️👨,從個體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匯成中國民營經濟的滾滾洪流!
張華榮的成功之路,起起落落,可謂傳奇。
1958年,張華榮出生於南昌高新區麻丘鎮厚溪村,家境貧困🫵,初中便輟了學🩻。為了改變命運,他當過兵,做過木匠、補鍋匠、油漆匠,還做過各種小生意。1984年🏄🏻♂️,張華榮回到家鄉,和親人一起湊了4000元錢開廠🧝🏼♂️,買了3臺縫紉機👨🏽🌾,請了8個人🛑,取名“南昌縣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廠”🛩。
這是張華榮第一工廠的名字♿,是江西第一個民營鞋廠🏓。當時的江西只有國營和集體鞋廠,這個充滿“青春”氣息的個體鞋廠,成為江西第一批民營鞋廠中的佼佼者👷🏽♂️,迅速成長。張華榮是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也是響應改革開放號召勇於前行的人。
創業初始🔜,一切都得親自上陣🪣,雖然辛苦,卻幹勁十足。“青春鞋帽廠”幾經搬遷和更名,後來改名為“南昌華榮鞋廠”⚠️。1991年☑️🌡,“南昌華榮鞋廠”資本超過100萬🧑🏼🚀,員工達200多人👩🏽🔧。
1992年📇🧘🏽♀️,一個姓葉的臺灣人找到了張華榮合作。臺灣人在香港註冊了一家“香港光榮公司”,10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取了張華榮名字裏的“華”字,臺灣人的“堅”字🧚🏻🥏,於是就有了“江西華堅有限公司”。張華榮以為姓葉的臺灣商人會投資👜,不僅建了很大的廠房,而且買了很多機器,結果是𓀉🏗:人家沒有投一分錢,也沒有給一份訂單🤾🏼♀️。
當時🚹,工廠擴大到員工560人♋️、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但卻沒有訂單🧝🏿♂️。張華榮將廠子苦苦支撐到1994年🛀🏻,又重新開始做外銷,通過中介公司接外貿訂單。他特別珍惜每一次商機,每一單的質量、價格🚶♂️、交貨時間都嚴格把關。
1994年到1996年,企穩回升🅱️。之後🧜🏿♂️,又跌入低谷。華堅公司很快被歐共體舉起的反傾銷大棒擊中--歐洲訂單全部取消🛑!
二次創業,紮營東莞——背水一戰,實現二次騰飛
吃一塹長一智。當時的張華榮感覺到:老家南昌目前尚不具備把企業做大的氛圍和土壤🧑🏼✈️🧙♂️。
1996年☂️,張華榮決定去廣東開始新的征程,帶領80名家鄉“子弟兵”南下東莞。那時東莞鞋業已經很成氣候📐🌨,是臺灣人和香港人的天下👨🏻🎤,他是第一批進入鞋業的內地商人。
當年10月👰🏼♂️,他出價100萬元把東莞厚街一家倒閉的臺資鞋廠盤了下來😄,成立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張華榮當時付不了100萬元,只好欠賬🫴🏽,請人擔保,直到1998年賣掉了南昌的工廠,才付清100萬元。
發展的道路一波三折🤱🏼。華堅在江西做的是布鞋👨🏿🏭,而在東莞需要做女鞋,且用上了現代化的機器。當時華堅沒有管理人才,也沒有穩定的訂單,全靠張華榮自己琢磨,很快負債累累。此時面臨著停產危險👨🔧,只能背水一戰,為的是保住員工隊伍不散,張華榮決定自己給自己下一張訂單💥。張華榮認為,只要員工不散👨🏻🍼,企業就有希望!
不久,機遇降臨。那時🌔🦿,臺商做鞋過於強大,國外采購商想要壓價,要牽製臺商,他們需要培植一個大陸企業家📦。於是,世界著名的鞋業貿易商派諾蒙看中了張華榮,第一張訂單就給了張華榮30多萬雙🙇🏽♀️。
1999年,華堅崛起,這時🤽🏿♂️,東莞一些老牌製鞋企業對華堅開始實施打壓和“圍剿”。如,上遊鞋材供應商再不給華堅公司供貨。
張華榮只能“自救”。從1999年5月到2004年,華堅集團先後成立了華坤工貿有限公司🏌🏿♀️🦐:下設皮革分廠,印刷廠💆,機械分廠,家具廠,江門皮革有限公司🚬,越南製鞋分廠♚,東莞華寶鞋業有限公司,10余個子公司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不僅提升了製造能力,而且從被動等待客戶下訂單發展到了對訂單擁有選擇權➝🧔🏿♀️。
為了打開局面,在行業競爭的夾縫中求得一席之地🤫,張華榮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如何做好女鞋上,不懈地抓品質、提升管理、優化服務。華堅的規模越來越大,到2006年,10年間解決了16000多人就業。
轉型升級⛽️,飛速發展——變困難為機遇
經歷種種困難和磨礪之後,張華榮做了兩件事𓀌:一是產業鏈一體化,二是生產地多極化🫳🏻。
從1999年開始,華堅已把從原料、配件、模具,到生產🔓、成品💃🏼👩🏿、銷售的一整條產業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研發🎒,供客人選擇。自2005年以來,華堅先後成立7個研發團隊,研發人員達3000余人,並直接從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傳統製鞋強國聘請設計師加盟研發團隊⚂,每年研發費用達3800萬元人民幣。
2002年初👬🏻,張華榮投資5億元在贛州動工建設華堅國際鞋城⚠。計劃用6-10年時間,投資12億元打造贛州國際鞋城🤳🏻,購地3000畝,實現年產值60億元🙆,勞動用工6萬人。2005年,贛州華堅國際鞋城第一期工程24條生產線全面竣工投產🙀🙋🏻♀️。生產各式女鞋7000萬雙,廠房及員工宿舍總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用工達1.1萬余人。2006年贛州國際鞋廠納稅1100萬元,2007年納稅2700萬元,2008年納稅3847萬元,2009年納稅4406萬元。
2008年🚶🏻♀️➡️,華堅集團投資6億元打造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占地20萬平方米),搭建產業升級平臺。該項目集材料研發、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品牌孵化、國際貿易、物流配送👉🏽、商務服務🧉、人才培訓、信息發布為一體💁🏻🪧,為全球鞋業新材料應用、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發布、新工藝培訓提供全方位服務🤦♀️,在東莞打造一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國內產業升級的基地平臺。
東莞是廣東製鞋業的基地📁☘️,被稱為“世界工廠”。世界上65%左右的高檔鞋城或名牌鞋都出自東莞𓀜,光運動鞋就占世界運動鞋產量的四分之一,全球每4億雙運動鞋就有1億雙是東莞生產的💆🏼♂️👨,全球有30多個國家的品牌鞋設計是與華堅集團合作的。
2008年7月19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陪同下來到東莞市華堅國際集團所屬的華寶鞋業有限公司視察調研,在聽取張華榮關於華堅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經營思路匯報後🔘📂,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語重心長地贊同道:發展是硬道理,升級是核心😐,轉型是調整結構。把壓力變成動力,把困難變成機遇👩🏿🏫,就要靠這六個字。
挺進非洲,結緣埃塞——從“女鞋教父”到“埃塞工業之父”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盟的所在地。
2011年8月份,時任埃塞俄比亞總理的梅萊斯來到深圳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在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建議下,他前往東莞考察了華堅集團,並邀請張華榮前去投資🫀。次月⚙️👨🏿🦰,張華榮便飛往埃塞俄比亞做了為期一周的考察🧖🏽。
當年10月,華堅確定在埃塞俄比亞投資📻。此後🧭,華堅就把製鞋設備運往埃塞俄比亞,安排中方人員赴埃塞俄比亞工作,並招聘埃塞俄比亞員工到東莞接受培訓。2012年1月,僅在合作敲定三個月後🍂,華堅集團設立在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的新廠就正式投產。
埃塞和華堅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華堅需要大量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埃塞俄比亞為非洲第二大的人口大國,本國的失業率接近50%;同時盛產大量的優質皮革,迫切地需要華堅這類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入駐。
為了進一步把產業做大🧶,華堅集團於2015年年4月起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郊投資興建埃塞俄比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該工業園以服裝、鞋帽🧔🏿♀️◼️、電子等輕工業製造為主🌰,將帶動一批輕工製造企業進駐園區,形成產業鏈聚集區🏄🏽♂️。同時🤹🏿♀️,還增設公寓住宅區、商務辦公區、商業街區等功能片區🌌,將為埃塞俄比亞創造3萬個至5萬個就業崗位👨🎤。該項目總投資20億美元,將於2020年全面竣工🙅🏽。園區將以建設成為可持續🟦、高效率🏌🏽♀️、產城一體的工業化新城和高度環保的人性化社區為目標💇🏼♀️,打造“中國製造”走進非洲的成功範例🚣🏻。
2017年9月1日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授予華堅國際輕工業城(埃塞俄比亞)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榮“埃塞工業之父”榮譽稱號,以此感謝張華榮長期致力於埃塞俄比亞工業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張華榮表示,華堅集團將全力建設好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城✊🏽🅰️,努力實現在非洲創造十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為埃塞經濟發展和中非合作做出積極貢獻,進而造福埃塞人民和整個非洲人民。
布局全球,贏領未來——響應“一帶一路”號召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正標誌著我國經濟正經歷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一帶一路”正在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推動的新引擎。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發展戰略對接,加強對外經貿發展政策溝通,主動宣傳、推介“一帶一路”合作理念,得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在華堅的埃塞俄比亞輕工業城裏⬆️,一雙雙黑色的高跟鞋在生產線上流動⛽️🤌🏼,工人們在兩邊打磨👲🏼、刷膠,除了膚色不同,這就是華堅鞋業最日常的一幕。
華堅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高檔真皮女鞋製造企業之一🫚,以專業生產中高端女式涼鞋👨🏼💻、密鞋、馬靴、休閑鞋為主。作為傳統製造業👩🏿🍳🤾,近年來👨🏻🎨,在國內經營發展面臨勞動力價格上升、資源環境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走出去”開拓市場對華堅來說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位於首都亞的斯亞貝巴30公裏外的“東方工業園”,就坐落著這樣一個現代化氣派的工廠——華堅國際鞋城( 埃塞俄比亞) 公司🌀。華堅集團的到來不僅為這裏的人們提供了幾千個就業崗位🌤,還為埃塞俄比亞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堅在埃塞俄比亞的投資,無疑是給這個在貧困線上掙紮的國家打了一劑強心針⛹🏿♂️。
“敢為天下先”正是張華榮的真實寫照,而上天也青睞既有頭腦又有膽識的人🎨👭🏻。張華榮只用了3個月時間便完成了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走出去”與“國際化”🧑🏿🍼,這不僅得到國內媒體的廣泛關註,同樣也吸引了西方主流媒體的關註報道👷🏽。尤其是華堅成為埃塞俄比亞最大的鞋類出口企業,使得當地皮革品出口增長了57%🧘。西方媒體稱贊其為“中國改變對非洲投資方式”。《紐約時報》說這是中國幫助埃塞俄比亞發展經濟的一種方式💅🏼,值得美國學習🚵🏿♂️。
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成功投資,不僅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樹立了榜樣,同樣也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的看法。
扶貧攻堅,感恩前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新時代呼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張華榮以他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興業報國的擔當精神,開放大氣的合作精神🃏,誠信守法的法治精神✶,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勇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弄潮兒,勇當新發展理念的開拓者、轉型升級的引領者6️⃣、“一帶一路”的積極踐行者👩🏿🏫。
始終牢記企業的社會責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服務社會公益事業🕧,張華榮在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推進企業發展的同時,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為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5.12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在捐款120余萬元的同時, 並安置450名災民就業;從2003年開始♖,在企業內成立殘疾人自強班🥷🏻,累計吸收近2000名社會殘障人士就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據不完全統計👦🏿,張華榮同誌以個人或華堅名義🏄🏼♀️,在中國各地及埃塞進行公益捐款累計超過3000萬元,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註和高度肯定。
2016年💁🏼♀️,張華榮響應東莞市委市政府號召,積極參與國家扶貧攻堅工作⚱️,在東莞市對口幫扶的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工業園投資5000萬元建設雲南華堅鞋業公司🏅,聘用當地員工近千人,企業為當地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給當地的脫貧攻堅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了積極的示範效應,為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每年兩會張華榮都會提交多份提案,其中大部分提案都涉及“一帶一路”沿線項目的中小企業並且連續兩年參加CCG在兩會期間舉辦的“兩會沙龍”研討會🧤。2017年,張華榮在參加CCG兩會沙龍時多次強調,企業家要有感恩的心態🧣,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價值觀。
如今,有著廣泛國際視野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華堅集團,從一家手工製鞋企業到產值超過2億美金🚽,就如同祖國南端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樣經歷著轉型升級,未來華堅集團將更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非洲國家的投資建設,積極推進華堅集團第二個“非洲五年發展規劃”的實施,致力於為非洲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繼續譜寫中國企業“海外騰飛”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