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物理學院“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關於豐中子核12Be的集團結構的研究成果🦣🪓,4月22日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線發表(Phys. Rev. Lett. 112🔷,162501,2014)👮🏿♀️,第一作者為葉沿林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楊再宏,通訊作者為葉沿林。
傳統穩定區原子核結構的基本圖像是平均場基礎上的獨立粒子運動🍴,但在特殊條件下⏲🕦,也表現出集團結構自由度☀️。而在遠離穩定線的區域,由於弱束縛和體積膨脹以及與連續態的耦合,集團或分子態結構呈現增強趨勢🙅🏿,這會引起原子核性質、對外作用和反應🤵🏿、理論描述等的根本性變化,也會影響到實際應用和對核天體演化路徑等的認識,因此受到廣泛關註。
由於多種自由度和結構形態的混合👥,實驗上準確識別集團結構十分困難🍌🦶🏽,需要同時測定轉動慣量(激發能-自旋依賴關系)☁️、集團衰變分支寬度、特征躍遷模式等。特別是近年提出的單極躍遷強度,成為識別集團結構的一個敏感觀測量。到目前為止😺,實驗上準確識別的核集團態還很少且集中在穩定核。葉沿林團隊近年來發展了獨特的零度測量技術🤟🏼,針對典型的豐中子核12Be開展了系統的測量和研究,同時測定了上述三個物理量,特別是首次在非穩定核中測定增強的單極躍遷強度,與GTCM模型的理論計算密切配合🤵🏻♀️,清楚標識了非穩定核12Be中近閾激發態的分子集團結構🧑🏽🌾,澄清了十幾年來的爭論。
12Be中分子態自旋的確定和單極激發強度的提取
這是一項完全由國內的研究隊伍(意昂体育平台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核物理實驗組)利用國內核物理大科學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完成的實驗工作😱。由於核物理實驗探測設備幾乎全部依靠自主研發,這項開拓性的研究工作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積累,目前已經形成了紮實的自主研究基礎🧑🍼,後續的系列研究工作正在展開。
研究課題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2.16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