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意昂体育建校116周年校慶專題

心理學系方方教授課題組在視覺系統神經可塑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意昂体育平台新聞網 時間:2014-01-27

1月20日,《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24(2), 222-227)刊發了意昂体育平台心理學系方方教授課題組的論文“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human left fusiform cortex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ptual learning of faces”,報道了他們利用功能性和結構性磁共振腦成像以及心理物理學⏺,以面孔知覺學習為切入點,研究視覺系統神經可塑性取得的新進展。論文通訊作者是方方教授,共同第一作者是心理學系已畢業的博士生畢泰勇和陳娟♓️🦸‍♂️。研究合作者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周天罡博士和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賀永博士🎫。

11

神經可塑性是指由經驗引起的神經元功能屬性和神經環路的改變,人類的大腦具有終生可塑性。知覺學習是指長時間的訓練可以顯著提高知覺能力😲,是大腦可塑性的表現,也是一種非常適合研究大腦可塑性的實驗範式。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對於知覺學習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心理物理數據👰‍♂️,並提出了多種理論解釋⛎♐️。然而👮🏻‍♀️,相關的神經生理和腦成像數據卻很少,我們對知覺學習的神經機製知之甚少。方方教授課題組利用面孔知覺學習的實驗範式,研究視皮層的可塑性機製🕟。在這個研究中👎,心理物理學結果表明,八天的知覺訓練可以顯著的、長久的提高被試的面孔知覺能力🤟。磁共振腦成像結果表明,該訓練可以提高大腦左側梭狀回面孔區(left fusiform face area)的神經活動空間模式的穩定性,並且這種穩定性的提高與個體學習成績高度相關🍌。他們還發現,訓練前的左側梭狀回面孔區的灰質厚度可以預測個體學習成績。這些結果不僅揭示了面孔知覺學習的神經機製,而且首次從腦功能和腦結構兩個方面提供了收斂的證據表明左側梭狀回面孔區在面孔加工可塑性中的關鍵作用。同時這些結果對於我們理解腦可塑性的一般性機製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該研究由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意昂体育平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意昂体育平台麥戈文腦研究所資助完成。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