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的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預計2017年秋天產生第一個中子束流,2018年春將通過國家驗收。”12日🛝,全國人大代表、該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院士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了建設進展,“去年10月開始安裝工程設備,目前土建工程已經接近尾聲🕵🏻,整個工程進展比較順利。”
陳和生介紹🧯,位於東莞市的散裂中子源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政府共同建設。它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都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組織建設的重大科學工程👳🏻♂️,二者之間具有互補性,已經成為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材料研發的最重要平臺之一。“同步輻射光源對較重的元素比較敏感👨🏻🦯➡️,散裂中子源則對碳😕、氫、氧、氮等較輕元素敏感📄,後者穿透能力極強,能做很多同步輻射光源做不了的事情”。例如🤹🏿♀️,金屬疲勞測試等只能借助散裂中子源進行,統計數據表明,機械零件的失效🤴🏽,約有70%左右是疲勞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數是災難性的。因此,通過實驗研究金屬材料抗疲勞的性能有重大實際意義。
陳和生舉例說:“歐洲空客380飛機的焊接工藝的優化可以直接利用散裂中子源進行研究,焊接的同時可以觀察和記錄金屬的應力變化和溫度變化🧙🏿♀️,經過比較後選出最佳的工藝流程方案。同樣地,我國高鐵發展迅速🎗,輪轂材料的金屬疲勞測試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散裂中子源作為研究物質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理想“探針”,應用十分廣泛,建成後,它能為我國在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納米科學、醫藥和新型核能開發等學科前沿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個功能強大的先進科研平臺。世界發達國家正把建設高性能散裂中子源作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並將其視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繼英國𓀜💇🏼、美國🎡☠️、日本之後,中國散裂中子源將成為世界第四個散裂中子源,建成後將對全世界免費開放。
意昂簡歷🧚🏻♂️:
陳和生,男,1946年生,湖北武漢人🍙。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7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技術物理系,198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委員🧑🏼🚀、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主席等職🚣🏼♀️。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