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CPI未來仍將保持弱增長態勢🪁👨🏿🦰,但不太可能出現負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 對話
今年GDP和CPI的目標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和關註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3月4日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經濟增速保持在7%左右的可能性比較大,只要不跌破6.5%🧎🏻♂️➡️,都無須擔心。他同時認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直接依賴於結構性改革的突破,結構性改革不突破🙅🏿♂️,宏觀調控的作用空間也會越來越小。
經濟增長動力發生變化
新京報:經濟各項指標持續下滑🧑🏽⚕️,目前是否已經觸底📷?
遲福林:在我看來,經濟增長是否觸底🤷🏼,不僅要看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更要看市場化改革的突破。當前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指標都顯示表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CPI和PPI均創近幾年來新低。但同時需要看到☂️,中國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發生變化。
這就要求用新的視角來看待“觸底”🍫。如果按過去的增長眼光看,經濟有可能繼續下行;但如果考慮經濟結構變化的話👩🏿🦲,那麽經濟保持在7%左右的可能性比較大。也就是說,隨著我國服務業主導、消費主導新增長格局的確立🐕,經濟逐步回調到6.5%-7.5%區間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只要不跌破6.5%,都無須擔心👦🏼。
中國尚未出現通縮
新京報🧛🏿♀️: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形勢👨🏿💼?
遲福林:2015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8%,是近3年來的最低點🌸。對於經濟形勢,我的判斷是:中國尚未出現通縮,但通縮風險在加大🆘。與過去豬肉價格影響CPI不同的是,中國過去幾個月CPI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油價的下調。因此,判斷CPI未來走勢,在很大程度上與油價緊密聯系在一起。
總的判斷是👨🏼🦱,未來國際油價仍將處於較低位震蕩中,出現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國CPI未來仍將保持弱增長態勢☛,但不太可能出現負增長0️⃣。
在這個趨勢下👭,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將保持持續性。
意昂簡介:
遲福林,男,1978-1980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政治系幹部進修班學習👷🏿,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意昂体育平台海南意昂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