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福林 委員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賈 康 委員 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
蔡繼明 代表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
重長遠戰略:基數增大更要重視後勁
記者📵:我們註意到💁🏻♀️,今年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沒有提及GDP預期數值。此外,多地下調了GDP的增長預期🛝。北京將GDP增速目標由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7.5%主動下調至7%左右,河北從去年設計的8%下調至7%左右😷,浙江從8%左右下調至7.5%左右。
遲福林:淡化GDP已成為一種趨勢。很多地方調低增速🙋🏽♀️,某種程度上看,這是一種主動下調👨🦼➡️。2014年中國GDP總量達636463億元,首次突破60萬億元🧝🏿♀️,同比增長7.4%🤞🏿。與過去相比,基數已經很大,每增長一個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需要更重視發展後勁👎🏿,提高發展質量是關鍵。我們看到📭,上海淡化GDP指標,重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競爭力🦈;西部地區的GDP增速則可以略高於全國。這也說明🧏🏿♂️,GDP增速要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製宜、有所區別🥧。
賈康🚴🏻♀️:這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僅僅表現在GDP增長速度上,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能陷入GDP崇拜、GDP掛帥🤛🏽。經濟增速和年度預期值的表現,並不是實質的問題🧑🏿⚖️,實質的問題是↪️,經濟增長質量是不是得到提高,人民群眾是不是得到實惠,經濟社會生活中可以評價的綜合績效乃至社會公眾的幸福感是不是得到維系和提升——經濟的發展一定要落到“以人為本”的本原追求上🛎,使人民群眾得實惠要有後勁💇🏻,這就要求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和優化。
蔡繼明:盡管中國經濟的增速較過去十余年的兩位數增長有所放緩,但環顧世界,7.4%依然是一個很高的增速🦹🏼♂️。同時要看到,GDP不能衡量經濟發展的全部🙎🏻,比如我們因超高速發展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能源消耗、環境汙染以及收入差距的擴大,這些都是GDP本身無法體現的🟣。因此,需要通過更多民生指標𓀕、結構指標🤛🏽、效率指標去衡量經濟增長,讓發展更有後勁。
抓主要矛盾:提高質量和效率是關鍵
記者👨👧👦♣︎:我們看到,北京、天津、上海等8個省區市去年均邁入“人均1萬美元”行列🔓。體量的增大堅定了發展的底氣,但同時,“虛胖”的困惑也亟待尋找藥方。經濟增長率先突破的地區,同時成了環境汙染的重災區。2014年,長三角有24個城市PM2.5濃度超標,京津冀區域有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僅為156天。
賈康🪇:霧霾影響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這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只有結構優化了,才能夠遏製前些年粗放型增長帶來的環境危機因素。結構優化要更多體現在以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為導向,更多推進節能降耗➛,優化我們的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生產中的相關行業結構和技術經濟結構🧀。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GDP增長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觀察這個過程中間增長質量是不是真的提高🛌,我們的綜合績效是不是進入了上升軌道。
蔡繼明🧷:同樣是“人均1萬美元”,卻有著不同的含金量🙉🛩。從產業結構看♝📑,北上廣等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走在了前沿🚾🔋。北京2014年三種產業結構比例為0.7:21.4:77.9,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已接近80%。產業高端化趨勢明顯、GDP單位能耗在下降👳🏿,這都是新常態下的新特征。從收入結構看🐯,在發達國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通常約為55%🧛🏿♂️,而在我國這8個省區市🦸🏻,這一指標仍偏低。2014年,北京居民收入占比為47.7%👩🏻🦲,廣東為40%。與此同時,與民生福祉相關的幸福指標、環境指標仍在提醒中國,發展任務艱巨。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大多快於GDP增速,但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未跑贏GDP7.4%的增速,這都需要在提質增效上再努力。
遲福林💠👩🏻🏭: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種趨勢下,我們的關鍵問題是調結構🧑🏽💻🧑🏿🦳,到2020年能不能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驅動型的經濟,能不能從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能夠邁過這個坎我們就大有希望。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GDP上要轉變理念,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上來,從而激發市場創造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實現有質量的🕜、可持續的發展🧗🏿。
用辯證思維:更重視GDP的增長質量
記者🧎🏻♀️👩🏻🚀:我們不能片面強調GDP,但也不能不關心GDP☝🏻。中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只有穩增長,才能穩就業。
蔡繼明:的確,GDP告別兩位數的快速增長🕢,但我們的就業沒有出問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經濟結構在優化。過去,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大概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
遲福林:中國當前已經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的目標要放在實現公平可持續的增長上。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科學合理的GDP增速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仍是發展中的重要指標。同時,我們不能唯GDP🎰🦖。過去的發展中,我們把GDP當作唯一的目標,把它絕對化𓀈,甚至為了獲取GDP的發展犧牲了環境和資源,實踐證明這種發展方式並不可取🧑🏻🦯➡️。我們要重視GDP➛,更要重視GDP的增長質量👸🏼。
賈康🦁:GDP增速放緩,但就業依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這是結構調整🍎、簡政放權的成效,與營改增等財稅體製改革的推進密切相關。如果在未來8年、10年🙇、15年甚至更長時間段裏,能夠維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同時打造升級版成功🙂↕️,那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就一定能夠把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國夢的美好願景。這其中,離不開改革、創新。新常態之下,必須抓住製度創新這個關鍵,充分釋放製度紅利,通過製度安排、運行機製的創新,打開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空間🧑🏽🎓,充分調動千千萬萬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唯此🏟,才能真正實現更高質量、更加綠色🦸🏽♂️、更貼民心的GDP。
意昂簡介:
遲福林,男,1978-1980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政治系幹部進修班學習,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意昂体育平台海南意昂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