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逐步發展壯大。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教育部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民辦普通高校(不含獨立學院)有452所,占全國普通高校的20.1%,2013年民辦高校在校生557.52萬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的18.5%💀。民辦高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但是,民辦高校畢竟辦學歷史短,加之各種條件所限,高層次人才積累明顯不足,教育教學管理經驗明顯缺乏。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需要民辦高校自身加倍努力外,還需要政府對民辦高等教育人才流動提供政策性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行政部門建立、完善有關製度,保證教師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合理流動🫴🏽。”雖然全國各地都有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之間不同形式的人員交流,但還都僅限於校際間的短期、個別流動🚀🪺,遠未形成公辦與民辦高校人力資源之間的流動機製。
為此🛀🏻,楊文委員建議建立四個機製,對民辦高校進行人才支持🐜:
一是支持鼓勵公辦高校教師到民辦高校任教的人才流動機製。要打破體製壁壘,公辦高校教師到民辦高校工作,應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實行民辦教育教師參照執行與事業單位一致的養老保險製度或辦理檔案人事代理🫵🏿,其工齡連續計算🫵🏼,之前在公辦高校的工作年限計入民辦高校的工作年限⇾,打消教師後顧之憂。
二是公辦高校向民辦高校委派、借調人才機製。由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民辦高校需求,統籌協調委派🏬、借調人才,包括管理幹部🔡、學科專業帶頭人等。委派🗞、借調人才不遷人事關系,任期內基礎工資仍由原公辦學校發放,獎金福利待遇由民辦學校承擔🤸🏼♀️,任職期滿可返回公辦學校工作。
三是高校退休人才推薦製度🤦🏽♂️。公辦高校的退休幹部和教師隊伍是一座豐厚的人才寶庫👩🏼💻,他們的學識和豐富經驗,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其效能。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或相關協會、社會組織建立“高校退休人才庫”🌮,根據民辦高校需求🎅🏼👩🏻🦯➡️,有針對性地推薦合適人選,支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民辦高校的發展,使人才價值得到最大發揮,社會的聰明才智充分迸發湧流🧙🏿♂️。
四是公辦高校接收民辦高校人員掛職🙏🏻、培訓👨🏻🦯、訪學製度。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出臺意見,有條件的公辦高校都要有計劃地定期🤭、定量接收民辦高校教學和管理人員到校掛職鍛煉和訪學進修🦊,以其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和管理經驗帶動◼️、幫助民辦高校發展。
意昂簡介🏊🏿♀️:
楊文,女,200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學院進修班學習🦸,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意昂体育平台山東意昂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