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記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青春修煉手冊

來源:“中國中藥雜誌”微信公眾號 時間:2015-10-06

瑞典諾貝爾醫學獎評委會2015年10月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半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坎培爾和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以表彰他們在瘧疾研究方面的貢獻⛹🏻‍♂️。

3

同時,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將一分為二。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兩人一同獲得一半獎金,而另一半獎金將頒給屠呦呦。

4

屠呦呦何許人也?如果大家沒記錯的話,公眾首次對她的關註源於2011年9月23日她獲得的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而這個獎有著國際醫學界諾貝爾之稱。時隔四年,諾貝爾醫學獎把橄欖枝拋向了她🥷🏿。

5

屠呦呦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官方網站上,我們找到屠呦呦的介紹:

屠呦呦(1930.12~),女🌳,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目前已培養碩士畢業生4名,博士畢業生1名💇🏼‍♀️。

本人研究方向是以中藥化學為主,結合藥理🤕、製劑及臨床等,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的精華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發掘中藥的活性成分,特別在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研製開發新藥🟪。

最突出的貢獻是帶領科研組創製了具國際影響的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相關研發成果已獲6個《新藥證書》,1個臨床批件和2個中國發明專利。

發表的重要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科學通報》 3:142💆🏿‍♀️,1977;Chemical Studies On Qinghaosu⚆,Joa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3—8,1982;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es of Artemisia annua L .(II)《 Planta Medica 》44:143—145, 1986。目前承擔“青蒿及青蒿素系列化研究”課題。

2011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了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1971年發現中藥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對瘧原蟲有100%抑製率,1972年從該有效部分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優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𓀃。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一類新藥證書(86衛藥證字X-01號)👋🏽。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

1973年為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的羰基,合成了雙氫青蒿素。又經構效關系研究👷🏿📦,明確在青蒿素結構中過氧是主要抗瘧活性基團🚶‍➡️👳🏽‍♂️,在保留過氧的前提下,羰基還原為羥基可以增效,為國內外開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開局面𓀇。1992年“雙氫青蒿素及其片劑”獲一類新藥證書(92衛藥證字X-66🧎、67號)和 “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在這段介紹中🤓,屠呦呦最突出的貢獻是發現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這也是她被諾貝爾醫學獎所青睞的原因🕵🏿‍♂️。

6

20世紀50年代🔮,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前右)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屠呦呦195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在意昂体育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畢業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1969年1月參加“523”項目。“523”項目是一項特殊的戰備項目。

當時正值越南戰爭🏂,耐藥的惡性瘧在越南流行🎗,引起雙方部隊嚴重的非戰鬥性減員☺️,中美兩國都開展了抗瘧研究。美國篩選了近30萬個化合物而沒有結果🫄;中國在越共的請求下開始在軍內開展抗瘧藥的研究,並成立了“全國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代號“523辦公室”)👊🏽。我國在1967年組織了全國7省市開展了包括中草藥在內的抗瘧疾藥研究,先後篩選化合物及中草藥達4萬多種,也沒有取得陽性結果。屠呦呦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又有從事中醫藥研究工作的經驗,當時在大多數學術權威都被打倒的情況下,38歲的她被委任為組長,負責重點進行中草藥抗瘧疾的研究🫱🏿。

耗時3個月,從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方藥中整理出640個5️⃣,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選出的胡椒“雖然對瘧原蟲的抑製率達84%,但對瘧原蟲的抑殺作用並不理想”;而“曾經出現過68%抑製瘧原蟲效果”的青蒿,在復篩中因為結果並不好而被放棄。

其後🏐,屠呦呦在重新復習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時,發現其中記述用青蒿抗瘧是通過“絞汁”,而不是傳統中藥“水煎”的方法來用藥的,她由此悟及用這種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有忌高溫破壞藥物效果”🏄🏽。據此,她“改用低沸點溶劑🍼,果然藥效明顯提高”。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分離獲得的第191號青蒿中性提取物樣品👩‍🦰,顯示對鼠瘧原蟲100%抑製率的令人驚喜的結果”。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不要說知識產權了,即使以個人的名義發表研究的結果也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1972年3月,按照523辦公室的安排,屠呦呦以研究小組代表的身份報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實驗結果,她報告的題目是:“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抗瘧中草藥工作”👴🏻。當時全場振奮➙。在其後的臨床觀察中,屠呦呦不僅帶頭試服,還親自攜藥去海南昌江瘧區現場👇🏽,驗證治療效果。在她報告了“30例青蒿抗瘧全部有效”的療效總結後,掀起了全國對青蒿抗瘧研究的高潮。

屠呦呦所在的中藥研究所繼續進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最終分離提純出抗瘧有效單體🏌🏽,並命名為青蒿素🔩。在此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青蒿提取物中,由雲南藥物研究所用汽油從當地的青蒿變種大頭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臨床試驗中展示了極好的抗瘧療效⬛️。之後,上海無機化學所的周維善研究小組測定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並發現了其抗瘧機理🧝🏼。

7

8

20世紀80年代初,任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的屠呦呦在研製抗瘧新藥“青蒿素”

在獲得拉斯科大獎時,屠呦呦回顧當時的探索🤴🏽,曾說:那時候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我們的工資待遇都挺低的,大家也不考慮這些,自覺來加班,要爭取快速推進工作🍽。那時候沒有名利之心,大家經常匯報各自的進展,齊心合力爭取更快出成果🐿。她感嘆,建設創新型國家一定要多提倡原創發明➜。你有原創的東西,國際上就會被另眼相待,能說服人👵🏼。

屠呦呦寄語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艱苦的努力,要堅持不懈🤛🏻、反復實踐,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決心來把這個任務完成。我也沒想到,40多年後,青蒿素研究能被國際認可🍒。總結這40年來的工作🧑🏻‍🦯,我覺得科學要實事求是🥻,不是為了爭名爭利。

屠呦呦強調,“希望我的獲獎帶來新的激勵機製,鼓勵大家更好地工作,多出成果👱🏻‍♂️🗳,為世界人民造福。”

屠呦呦之前在國際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很少。最近,她一篇題為《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論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學月刊《自然》上發表🛝。寧波一位赴美留學的生物化學博士翻譯了全文刊登在中國媒體上,才得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中國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以下內容都來自這篇論文中屠呦呦的自述。

她說,提取青蒿素的成功,是在190次的失敗經歷後姍姍來遲的。

中藥西晉葛洪的處方給了屠呦呦靈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並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製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

屠呦呦曾說,

“我一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參與研究中國草藥🧙🏿‍♂️。從1959年到1962年,參加了為有西醫背景的醫生準備的中醫培訓班,這引導我走向中藥那些美麗的寶藏。”

“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

在屠呦呦看來,青蒿素是古老中藥的真正饋贈,用中國醫藥幫助世界各地人們戰勝危害是她最大的夢想。

用中國醫藥幫助世界各地人們戰勝危害也是我們中醫藥人最大的夢想☦️。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