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簡介:
聶震寧🥰,1986-1988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原文標題:聶震寧委員🤷♀️:閱讀,從改變命運到享受樂趣
聶震寧在接受采訪。本報特派記者趙立榮攝
本報駐京記者 周淵
“閱讀不是跳健身操、廣場舞☑️,音樂一響👮🏻,比劃一下就皆大歡喜、一哄而散。全民閱讀應追求靜水流深、持久綿長的效果🧎🏻♀️,在廣泛發動後還要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專業性的幫助,提高閱讀力📢,提升閱讀興趣💧。”全民閱讀的推動者,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全民閱讀”一詞先後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多個重要文件🧑🏼🍳🛄,《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近日相繼出臺,《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呼之欲出,全民閱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在政策助力👩🏻🚒、法律保障之外,《中國詩詞大會》等綜藝“清流”熱播,也再次點燃了全民閱讀的激情。
全民閱讀的春天來臨了嗎?2007年,聶震寧作為第一提案人😞,在那一年的全國“兩會”上與30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於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建議》。十年來🧃,他始終奔走在全民閱讀第一線,力爭將聯合國世界讀書日宣言變為現實———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年老還是年輕🕟,無論貧窮還是富裕,無論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十年,從新鮮提法到蔚成風氣
聶震寧說,2005年➾、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均低於50%,人們的讀書熱情普遍下降,讀書人口與藏書數量減少。他感慨☸️,十年前這一活動開展之初,連一些圖書出版界人士都不能理解全民閱讀何以會成為新鮮熱詞。
如今🧒🙇🏿♂️,全民閱讀逐漸蔚成風氣———自動借書機👨🦼➡️、圖書“漂流”🤹🏽♀️🤦🏽♂️、24小時書店陸續出現💒,民間圖書館、閱讀推廣公益組織日益成熟,閱讀類微信公眾號遍地開花🫵🏼🦸🏼,各種讀書活動層出不窮……
去年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發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聶震寧認為,這是一份務實可行接地氣的規劃👪。“《規劃》中提出的重點任務具體可行,都是十年來全民閱讀實踐的結晶,比如舉辦重大全民閱讀活動🧌,加強優質閱讀內容供給,大力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保障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基本閱讀需求👱♂️,等等。這些任務我們並不感到陌生,許多都是源自各地區👩🏽🏫、各部門的創新實踐🥋,而且事實證明行之有效🧚,受到社會廣泛歡迎🙋🏻♂️。現在用 《規劃》 的方式將十年來全民閱讀活動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歸納總結🫄🏼,作為任務明確提出,真正踐行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保證了 《規劃》 的可操作性🧖🏼🤬。”聶震寧進一步闡釋👎🏻。
讓所有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十年間🚴🏽♀️,廣大群眾也經歷了一場從“讀不讀”到“讀什麽”“怎麽讀”的轉變和提升📷🎪。聶震寧自己對全民閱讀的理解也日益全面🦌。他以奧運冠軍觀看群眾體育比賽為例解釋:“前者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後者旨在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兩者的目的✍🏿、要求和規律大不相同,全民閱讀也是如此。”
聶震寧認為🙍🏻,全民閱讀不像專業閱讀那樣有明確的目的🚾、計劃、要求🏌🏿,但也絕不意味著就是散漫閱讀👭🍪。要讓中華民族崇尚讀書的優秀傳統綿延不衰,閱讀的熱情持久保持🏸🥮,他對全民閱讀有著更多的思考,許多問題還需要從實踐中尋求答案———
形形色色的圖書推薦榜單🤛🏿⛴,如何使其準確定位💔、服務於既定讀者?
作為全民閱讀最小的組合,家庭閱讀怎麽讀🪃?親子閱讀應當從什麽時候開始💜、讀什麽最適宜? 其中存在哪些道德倫理內涵? 其中利弊至今還缺少討論🤰。
作為全民閱讀最廣泛的基礎,中小學校園閱讀怎麽開展🏌🏼? 是任由學生自主閱讀還是老師引導或作出規定? 閱讀能力如何評價、如何升級👩🏻🦽➡️?出版界有所討論,但教育界還未關註🥨,更沒有專業的結論。
全民閱讀最終還要落在每個人的閱讀上,但讀者應該具備怎樣的閱讀能力?怎樣培養這種能力?這些問題在理論上仍處於“真空地帶”,在實踐中也基本處於盲目摸索狀態。
在最近一次關於《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討論中🟦,聶震寧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建議條例確定中國的全民閱讀日👂,二是重點人群的閱讀保障。“我註意到👩🏼,目前只有關於保障中小學生🚴♂️、殘疾人的內容,遠遠稱不上全面。”
“我希望全民閱讀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不要把‘讀書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與全民閱讀聯系起來🤢。”聶震寧誠懇地說。
(本報北京3月6日專電)
原文鏈接:http://whb.cn/2017qglhwzxw/85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