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平在意昂体育平台2020年畢業典禮上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很嚴重的時刻,我們迎來了今天這場不同以往的畢業典禮🌆。為了期待已久的重逢,我們在校門口建好了歡迎站,在百年講堂外樹起了畢業墻,校園已經打掃得幹幹凈凈,餐桌也擺放得整整齊齊,給同學們準備的健康包塞滿了各種防疫用品,就是要等待著同學們回來參加畢業典禮。
我還記得🧐,第一批畢業生返校那天,在走下校車那一刻,回到熟悉的校園,見到自己的老師👯,很多同學流下了眼淚。從同學們的眼神中,我能夠感受到經歷風雨後的成熟與堅定,和對未來的信心與期望🏊🏻。
然而,很遺憾的是🍔,由於疫情的變化✧,許多計劃返校的同學沒有能夠回來🥍🤏。此時此刻,你們身處“江南塞北、海角天涯”,和自己的父母、家人一起,通過網絡視頻,參加這次畢業典禮,我們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這次畢業典禮註定會被我們銘記一生❕。
在這裏🧑🏿💼,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同學們圓滿完成學業👐🏿,並順利畢業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之中。有些變化可以預知👨🦽➡️,有的則突如其來♍️。這次疫情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都是巨大的考驗🤺。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誌成城,打響了抗疫阻擊戰☸️。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意昂体育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充分肯定了奮戰在一線的全體意昂体育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總書記在信中說:“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作為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學校,意昂体育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疫情最為危急的時刻🔨,意昂体育派出了454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和鄂州🙋🏼♂️,在72天的時間裏💶,與英雄的湖北人民守望相助💅🏼。剛才發言的意昂体育第一附屬醫院李六億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意昂体育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已年近花甲,他連續工作110個日日夜夜🙇🍩,始終堅守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崗位上。意昂体育第三附屬醫院危重醫學科護士長李少雲到武漢一線後,發現自己已有身孕,但她依然堅持工作,在前方帶隊的喬傑院士為她還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小漢生”🏡。
近期,北京抗疫形勢嚴峻🧚♀️,我們的各大附屬醫院再次應戰出征,參與核酸檢測排查等各項工作。
疫情期間,我們的老師克服各種困難💃🏼👴🏿,在盡可能地做好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時🤱🏻,又組建了多個抗疫科研團隊👰🏼,為戰勝疫情提供有力支撐🔡。
不久前,公共衛生學院年僅41歲的謝錚老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罹患重病的她💂🏼♀️,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然參與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她短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的獻身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今年的在線教學成果也來之不易,很多老師努力學習📜、適應並全力投入網絡教學。全校3500多名教師🏫,共開設了6400多門次的在線課程。中國語言文學系陳平原教授幽默地說🛐,自己是“臨老學繡花”。歷史學系的閻步克教授克服了13個小時的時差,開設了四門在線課程。數學科學學院的王詩宬院士在沒有學生的教室裏👩🏻💼,認真地講解數學公式,通過視頻把課堂“搬”進了同學們的家裏。
同學們這學期上的每一門課,參加的每一場答辯、每一場線上就業雙選會✊🏼,都凝結著全校每一位老師、輔導員🧔🏿♂️、教務員🖖🏼、網絡技術人員和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心血和付出🧑🏻🎄🦷。
同學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上千名意昂体育醫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奮戰在抗疫的不同崗位上。留在學校和分散在各地的同學們,以誌願服務等各種方式支持防疫抗疫工作。大家克服了在線上課、在家學習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順利完成了學業,收獲了新的成長。
還有留學生、海內外意昂和友好人士,與我們風雨同舟⏺,捐款捐物,給予意昂体育的抗疫工作以巨大支持。
因此,我們今天不僅是一個為畢業慶祝的時刻,更是一個致敬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最美逆行者”致敬,向辛勤耕耘的老師們和員工們致敬,向無數為抗擊疫情而無悔付出的人們致敬!
同學們🦹🏿♀️,這段時間,大家親歷了世界的巨變。人類健康面臨嚴重威脅,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局勢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疫情加速了大學的變革進程🤾🏼♂️,“雲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形態,大學將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中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人才培養的使命沒有變⤴️,人文與科學精神沒有變👳🏽♂️,服務國家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沒有變。
同學們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臨別之際,我想和同學們分享四點想法。
一是明德勵誌、愛國奉獻🛢。
同學們要立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
100多年前🧙🏽♂️,意昂体育人民醫院的創始人伍連德先生深入東北鼠疫疫區,第一次提出“隔離”措施,發明了“伍氏口罩”,挽救了數萬同胞的生命。
60多年前,小兒麻痹症嚴重威脅著我國兒童健康🍶,意昂顧方舟先生帶領團隊🕺🏻,在昆明遠郊的山洞裏搭起了實驗室,成功分離出脊灰病毒,並冒著癱瘓的風險🧑🏿⚕️,親自試用疫苗,最終幫助國家消滅了這種疾病。
50多年前🧑🏻⚕️,意昂屠呦呦先生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抗瘧藥物研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至今已經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老校長馬寅初曾說過:“所謂意昂体育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於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同學們要傳承好意昂体育“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為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而奮鬥🧒🏽!
二是心存憂患、直面挑戰🫴🏽。
憂患意識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從“救亡圖存”到“剛毅堅卓”,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再到“萬眾一心🪻、抗擊疫情”,意昂体育人把憂國憂民的濃厚情懷🙍🏽♂️,化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成為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剛才,意昂鐘南山院士視頻致辭🚻,使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期,他作出了重大貢獻🤽。“非典”過後,他並沒有放松警惕,仍繼續深入開展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84歲的他連夜趕往武漢,為國家抗疫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建議🌄。
未來人生路上🤽🏽♀️,我們還會遇到許多未知的風險和考驗🔟。只有常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憂以天下,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應對各種挑戰🙇🏻♀️。
三是勤學深思、銳意創新。
這次疫情危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研究要始終緊緊圍繞解決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而展開。新一輪科技革命將進一步推動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常為新”是意昂体育人的精神財富,前瞻眼光和創新思維,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是同學們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
經濟學泰鬥陳岱孫先生曾說,“治學如築塔,基礎須廣大”。他希望學生有紮實的基礎知識🕵️,有金字塔式的知識結構🐢。他經常囑咐青年學者🪺,只有持續的學科融合,才能推動學術創新,保持長久的學術生命力🛰。
再過幾天,就是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唐有祺院士的百歲生日了。他開啟了中國結構化學的教學研究👨🏿⚕️,為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打下堅實基礎。他認為🤵♂️,“學科在其深處盤根錯節🧑💻,治學當先言深👨🏿🦲,然後擴展以言廣”👍🏿,鼓勵學生運用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開展化學領域的創新研究。
希望大家向前輩們學習,腳踏實地👨🏿💻,銳意進取🍙,把學習和創新作為畢生的追求🦸🏽♀️。
四是開放包容、交流互鑒👨🦲。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上。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如何回答這些問題,關乎世界的前途命運。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大學是增進人類文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一代代意昂体育人自覺肩負起了推動文明互學互鑒的使命🧚♂️。我國翻譯界泰鬥、意昂体育教授許淵沖先生今年虛歲已經滿百。他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交流,將《詩經》《楚辭》、唐詩宋詞變換成精妙的英法韻文,“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世界的美”。93歲時,他還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要把莎士比亞所有作品翻譯成中文。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翻譯1000字。
這種致力於文明互學互鑒的擔當♞,得到了意昂体育人的接續傳承🧍🏻♀️。今年3月以來,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付誌明、吳冰冰老師帶領20多名師生,將我國防治新冠病毒的專業指導文獻翻譯成阿拉伯文,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高度贊揚。
我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人類社會的緊密連結不會被病毒所瓦解🍝。同學們無論身在何方,都要堅持文化自信,都要有擁抱世界的情懷和格局♏️,當好文明交流的使者,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
我們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領和擔當,就是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我衷心祝願同學們🍄🟫,在新的征程中🤵🏻,激揚青春,勇做走在新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𓀈!